一种菌渣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495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菌渣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食用菌的菌棒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渣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肥
,尤其涉及一种菌渣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物有机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生物有机肥的作用(功能)主要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植物生长作用,提高植物防病抗病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土壤修复、降解农药等功能。
[0003]根据有机固体废弃物可循环利用的基本特征,把食用菌鲜菌生产后废弃料(以下统称菌料)与沼池沼液相结合,通用“菌料+沼液发酵剂(配料+沼液或粪尿)堆制发酵”处理,精制成为一种符合国家规定、可供植物吸引利用N、P、K和腐殖质含量指标标准的有机肥料,定名绿谷菌料有机肥。
[0004]传统的有机肥养分含量相对较低,肥效慢,有时稳定性差,发酵不彻底,肥料成熟度低,易造成烧苗,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易传播土传病虫害,肥料中臭味导致施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菌渣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解决了“养分含量相对较低,肥效慢,有时稳定性差,发酵不彻底,肥料成熟度低,易造成烧苗,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易传播土传病虫害,肥料中臭味导致施用不方便”的缺陷。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菌渣有机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食用菌的菌棒50-100份、微生物发酵剂25-35份、发酵沼液3-6份、清水30-60份。
[0007]优选地,所述食用菌菌棒为聚乙烯袋包装的树木材质的木屑、锯末碎料以及糖化食用菌种材料制成或以聚乙烯袋包装袋、难分解的木质纤维材料和食用菌座材料制成。
[0008]优选地,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所述食用菌菌棒为聚乙烯袋包装的树木材质的木屑、锯末碎料以及糖化食用菌种材料制成或以聚乙烯袋包装袋、难分解的木质纤维材料和食用菌座材料制成。
[0009]优选地,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10%-15%羊粪末10-15份、0.5%-1%尿素5-10份。
[0010]优选地,所述10%-15%羊粪末和0.5%-1%尿素均匀混合,所述10%-15%羊粪末0.5%-1%尿素CN比为25-30。
[0011]优选地,所述发酵沼液与10%-15%羊粪末、0.5%-1%尿素的混合物配重比为0.1%-0.3%。
[0012]一种疏水硅溶胶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生产步骤:S1:通过人工或机剥菌棒聚乙烯袋,将菌棒粉(碾)碎的菌料,过筛颗粒3-5mm备用。
[0013]S2:稀释配制微生物发酵剂,将10%-15%羊粪末、0.5%-1%尿素均匀混合,调节CN比为25-30。再按配料重量0.1%-0.3%兑入沼液。
[0014]S3:将稀释配制微生物发酵剂与备用菌料颗粒混拌均匀,再兑水将含水量调节至60%-65%。
[0015]S4:垛堆发酵,物料配好后堆放24h,用混合搅拌机混匀,条垛式堆放发酵,进行规模化车间式、大棚式的垛堆,一般垛堆高≤1.5m、宽≤2.5m,小堆按高宽1:1.2为宜,垛堆成型按每立方灌入沼液,然后以农用地膜或草料覆盖垛堆、高温发酵,用翻堆机进行翻动搅拌、曝气工作,使料堆发酵,一般40-60d完成发酵过程,发酵的升温期要定时翻堆,使堆温不至于超过70℃。
[0016]S5:二次发酵陈化,二次堆肥垛堆可至2m高,堆体宽度和长度按车间情况确定,定时可在垛堆底部鼓风通气,必要时用长木棒定期在堆体上扎孔透气即可。二次堆肥20-30d堆肥一般已完成全腐熟。
[0017]S6:指标检测,发酵好的堆肥外观为褐色至黑褐色;含水量下降到50%以下,不粘手,肥块软脆易碎,疏松散落,手握成团,稍触即散;无恶臭气味(NH3、H2、S)等;不流淌污水,浸出液为淡黄色;不滋生蝇、蛆;堆肥体积比刚堆制时塌陷1/3-1/2,对常用的几个堆肥腐熟度指标检测结果表明,C/N比一般稳定在19-21之间,NH+-N/ON3-N比值在0.4-0.5之间,T值终点C/N/,(初始C/N)在0.65-0.68之间,G1值,种子发芽指数)在80%以上,基本可以判断堆肥腐熟。
[0018]优选地,堆温≧55℃的持续时间超过18d,堆温≧55℃的持续时间为6-10d,达到或超出国家关于堆肥堆体温度在55℃条件下保持3d以上或50℃以上保持5-7d的标准。
[0019]优选地,垛堆保持1-3天25-45℃升温预热,促进中湿微生物活跃繁殖,垛堆续接5-7天45-65℃高温发酵促进嗜热菌、放线菌等快速分解有机物,杀死危害性病原微生物,抑制中温微生物,消除恶臭,在15-20天内机械翻堆2-3次,强制供给氧气和回温25-40℃,保持垛堆促使二次中温发酵、促成后熟。
[0020]优选的,条垛堆置5-10天后,开垛曝气、平铺散热、成型颗粒。
[0021]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肥效长,肥效稳定释放,营养全面,能有力促进植物生长、开花、结果,提高农产品品质、口感、营养,能达到绿色、无公害种植标准,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河流、湖泊富营养化。
[0022]2、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能够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改良土壤结构,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恢复土壤自我生产能力。
[0023]3、肥料成熟度高,不会造成烧苗,无虫卵、病菌等有害物质,能预防病虫害发生,减少土壤残留的害虫卵和病原菌,减少连作障碍。减少农药使用,降解植物和土壤中农药等残留和重金属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
[0025]一种菌渣有机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食用菌的菌棒50-100份、微生物发酵剂25-35份、发酵沼液3-6份、清水30-60份。
[0026]一种菌渣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人工或机剥菌棒聚乙烯袋,再将菌棒粉碾碎的菌料,过筛颗粒3-5mm备用,食用菌菌棒为聚乙烯袋包装的树木材质的木屑、锯末碎料以及糖化食用菌种材料制成或以聚乙烯袋包装袋、难分解的木质纤维材料和食用菌座材料制成。
[0027]S2:稀释配制微生物发酵剂,将10%-15%羊粪末、0.5%-1%尿素均匀混合,调节CN比为25-30。再按配料重量0.1%-0.3%兑入沼液,其中10%-15%羊粪末10-15份、0.5%-1%尿素5-10份。
[0028]S3:将稀释配制微生物发酵剂与备用菌料颗粒混拌均匀,再兑水将含水量调节至60%-65%。
[0029]S4:垛堆发酵,物料配好后堆放24h,用混合搅拌机混匀,条垛式堆放发酵,进行规模化车间式、大棚式的垛堆,一般垛堆高≤1.5m、宽≤2.5m,小堆按高宽1:1.2为宜,垛堆成型按每立方灌入沼液,然后以农用地膜或草料覆盖垛堆、高温发酵,堆温≧55℃的持续时间超过18d,堆温≧55℃的持续时间为6-10d,达到或超出国家关于堆肥堆体温度在55℃条件下保持3d以上或50℃以上保持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渣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食用菌的菌棒50-100份、微生物发酵剂25-35份、发酵沼液3-6份、清水30-6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渣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菌棒为聚乙烯袋包装的树木材质的木屑、锯末碎料以及糖化食用菌种材料制成或以聚乙烯袋包装袋、难分解的木质纤维材料和食用菌座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渣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10%-15%羊粪末10-15份、0.5%-1%尿素5-10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菌渣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0%-15%羊粪末和0.5%-1%尿素均匀混合,所述10%-15%羊粪末0.5%-1%尿素CN比为25-3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菌渣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沼液与10%-15%羊粪末、0.5%-1%尿素的混合物配重比为0.1%-0.3%。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疏水硅溶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生产步骤:S1:通过人工或机剥菌棒聚乙烯袋,将菌棒粉(碾)碎的菌料,过筛颗粒3-5mm备用;S2:稀释配制微生物发酵剂,将10%-15%羊粪末、0.5%-1%尿素均匀混合,调节CN比为25-30;再按配料重量0.1%-0.3%兑入沼液;S3:将稀释配制微生物发酵剂与备用菌料颗粒混拌均匀,再兑水将含水量调节至60%-65%;S4:垛堆发酵,物料配好后堆放24h,用混合搅拌机混匀,条垛式堆放发酵,进行规模化车间式、大棚式的垛堆,垛堆高≤1.5m、宽≤2.5m,小堆按高宽1:1.2为宜,垛堆成型按每立方灌入沼液,以农用地膜或草料覆盖垛堆、高温发酵,,用翻堆机进行翻动搅拌、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峰龚元成罗显树乐奎高英
申请(专利权)人:竹山县绿谷食用菌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