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性出菇的香菇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360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歇性出菇的香菇种植方法,所述香菇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袋:在九月十五至十一月三十日之间进行制袋操作,并选择广温品种、菌龄在100天左右的菌种;S2,培养菌棒:在十一月三十日至次年三月底进行菌棒的培养,在培养时注意保温、控温,以及在暗光的条件下进行培养;S3,催菇出菇:在第二年开春,在四月至七月初期间出菇,注意天气情况,及时把控最佳出菇时段;S4,间歇期:根据天气情况,在次年七月中旬至九月初间歇培养;S5,再出菇管理:在次年九月至十一月进行再出菇管理。间歇性出菇技术不仅能延长制袋时间段,增加效益也能更合理使用大棚,到11月份下架清理好后就能再把秋栽菌棒上架,提高大棚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歇性出菇的香菇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香菇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间歇性出菇的香菇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鄂西北山区,海拔落差大,每年春秋两季时间短,而夏冬两季时间长,适宜秋栽制袋时间短而进段因扶贫攻坚发展香菇产业,因适宜栽培秋栽制袋时间短,不能满足竹山县制袋需求。为保障制袋质量和最佳效益,推广间歇性香菇出菇管理和栽培模式的重要性。秋栽制袋最佳时间段为每年8月初至9月10号左右,制袋周期短,不能满足竹山县的制袋、制棒要求,秋栽如果在9月中旬以后制袋因竹山气候的特殊性,年内不能转色出菇,所以推广间歇性香菇出菇管理和栽培模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间歇性出菇的香菇种植方法。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间歇性出菇的香菇种植方法,所述香菇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袋:在九月十五至十一月三十日之间进行制袋操作,制袋过程遵循严格无菌操作,并选择广温品种、菌龄在100天左右的菌种;S2,培养菌棒:在十一月三十日至次年三月底进行菌棒的培养,在培养时注意保温、控温,以及在暗光的条件下进行培养;S3,催菇出菇:在第二年开春,在四月至七月初期间出菇,注意天气情况,及时把控最佳出菇时段;S4,间歇期:根据天气情况,在次年七月中旬至九月初间歇培养,在间歇期间要注意保湿、通风、遮阳、避光;S5,再出菇管理:在次年九月至十一月进行再出菇管理,需要浇水再注水,浇水浇透催菇。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间歇期的菌棒在大棚中管理,其要点有二;要点一:每当六月底七月初香菇出毕后,及时清除菌棒上残留物,让菌棒干净,打扫大棚卫生和清除四周杂草、杂物,把养菇架上菌棒及时下调2—3层,每层棒间距2—3㎝,摆放整齐;要点二:大棚只盖棚顶或不盖塑料布,及时安装喷淋管道。优选地,所述间歇期大棚中安装两层保护网。优选地,所述保护网由天网和裙网组成,所述天网离棚顶1.2米拉一层,再离1米再拉一层,四周所述裙网以太阳不能晒着为度,尽量掀开通风,做到两层网子一层水,四周通风防闷热。优选地,所述间歇期大棚每周淋水二遍左右,湿度保持在70%左右。优选地,当菌棒内温度在28℃以上时,及时开水降温,晚上掀开四周裙网通风,要做到专人专职管理,让菌棒安全度过间歇期,到九月份视天气、温度、拉温差、干湿差催菇进入再出菇管理。本专利技术中,使用该间歇性出菇的香菇种植方法,在次年4月至7月初出菇,在此期间出菇,正好是在春秋菇收尾,夏菇还未开始的阶段,能填补市场空白,提高整个市场菇的品质,能更好的创造种植效益;根据天气,7月中旬至9月初间歇培养,因其袋的表面套袋以脱去在越夏间歇期间比春栽越夏更安全,管理相对简单,成本也降低;到9月中旬在浇水浇透催菇,此时比夏菇晚又比春菇早,赶在这个时段,也能获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间歇性出菇技术不仅能延长制袋时间段,增加效益也能更合理使用大棚,到11月份下架清理好后就能再把秋栽菌棒上架,提高大棚使用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香菇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袋:在九月十五至十一月三十日之间进行制袋操作,制袋过程遵循严格无菌操作,并选择广温品种、菌龄在100天左右的菌种;S2,培养菌棒:在十一月三十日至次年三月底进行菌棒的培养,在培养时注意保温、控温,以及在暗光的条件下进行培养;S3,催菇出菇:在第二年开春,在四月至七月初期间出菇,注意天气情况,及时把控最佳出菇时段;S4,间歇期:根据天气情况,在次年七月中旬至九月初间歇培养,在间歇期间要注意保湿、通风、遮阳、避光;S5,再出菇管理:在次年九月至十一月进行再出菇管理,需要浇水再注水,浇水浇透催菇。步骤S4中间歇期的菌棒在大棚中管理,其要点有二;要点一:每当六月底七月初香菇出毕后,及时清除菌棒上残留物,让菌棒干净,打扫大棚卫生和清除四周杂草、杂物,把养菇架上菌棒及时下调2—3层,每层棒间距2—3㎝,摆放整齐;要点二:大棚只盖棚顶或不盖塑料布,及时安装喷淋管道,一是可以保湿,二是在高温时可以喷淋降温,天网离棚顶1.2米拉一层,再离1米再拉一层,四周裙网以太阳不能晒着为度,尽量掀开通风,做到两层网子一层水,四周通风防闷热,每周淋水二遍左右,湿度保持在70%左右,防菌棒干透至菌丝死亡,当棒内温度在28℃以上时,及时开水降温,晚上掀开四周裙网通风,要做到专人专职管理,让菌棒安全度过间歇期,到9月份视天气、温度。拉温差、干湿差催菇进入再出菇管理。本专利技术中,间歇制袋时间为9月15日—11月底,这段时间气温转凉,制袋质量和成活率非常有保障,在菌种选择上,选择广温品种,菌龄在100天左右的菌种,在第二年开春,4月至7月初出菇,在此期间出菇,正好是在春秋菇收尾,夏菇还未开始的阶段,能填补市场空白,提高整个市场菇的品质,能更好的创造种植效益,根据天气,7月中旬至9月初间歇培养,在间歇期间要保湿通风、遮阳、避光因其袋的表面套袋以脱去在越夏间歇期间比春栽越夏更安全,管理相对简单,成本也降低。到9月中旬在浇水浇透催菇,此时比夏菇晚又比春菇早,赶在这个时段,也能获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歇性出菇的香菇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菇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制袋:在九月十五至十一月三十日之间进行制袋操作,制袋过程遵循严格无菌操作,并选择广温品种、菌龄在100天左右的菌种;/nS2,培养菌棒:在十一月三十日至次年三月底进行菌棒的培养,在培养时注意保温、控温,以及在暗光的条件下进行培养;/nS3,催菇出菇:在第二年开春,在四月至七月初期间出菇,注意天气情况,及时把控最佳出菇时段;/nS4,间歇期:根据天气情况,在次年七月中旬至九月初间歇培养,在间歇期间要注意保湿、通风、遮阳、避光;/nS5,再出菇管理:在次年九月至十一月进行再出菇管理,需要浇水再注水,浇水浇透催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歇性出菇的香菇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菇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袋:在九月十五至十一月三十日之间进行制袋操作,制袋过程遵循严格无菌操作,并选择广温品种、菌龄在100天左右的菌种;
S2,培养菌棒:在十一月三十日至次年三月底进行菌棒的培养,在培养时注意保温、控温,以及在暗光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S3,催菇出菇:在第二年开春,在四月至七月初期间出菇,注意天气情况,及时把控最佳出菇时段;
S4,间歇期:根据天气情况,在次年七月中旬至九月初间歇培养,在间歇期间要注意保湿、通风、遮阳、避光;
S5,再出菇管理:在次年九月至十一月进行再出菇管理,需要浇水再注水,浇水浇透催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性出菇的香菇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间歇期的菌棒在大棚中管理,其要点有二;
要点一:每当六月底七月初香菇出毕后,及时清除菌棒上残留物,让菌棒干净,打扫大棚卫生和清除四周杂草、杂物,把养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加望吕慧慧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竹山县绿谷食用菌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