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癌细胞体外培养放射性实验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474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乳腺癌细胞体外培养放射性实验用装置,属于放射生物实验用设备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封盖,装置本体的容纳槽内有托板,托板通过缓降器连接在装置本体上,缓降器能实现托板的快升和缓降,使得托板上配套的培养板在放入时更为平稳,培养板上开设引流口和储水槽,培养板上的培养孔均匀设置在储水槽中,能够实现多组细胞同实验环境照射;托板上设有三面板围,托板的三面板围缺口侧上开设限位孔,托板下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限位机构,能够实现培养板的位置固定;装置本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内设有单向阀,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均连接有密封塞,确保各培养孔内细胞受照射剂量均匀一致。确保各培养孔内细胞受照射剂量均匀一致。确保各培养孔内细胞受照射剂量均匀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腺癌细胞体外培养放射性实验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射生物实验用装置,尤其是一种乳腺癌细胞体外培养放射性实验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征之一是病情发展快,易从早期迅速发展到晚期,现临床上经常将放疗与手术、化疗,尤其是新辅助化疗同联合应用。患者在确诊为局部晚期乳腺癌之后及时可行的放射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便于后续各种治疗的开展。随着人们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靶向基因提高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对于肿瘤的治疗的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以乳腺癌细胞系为体外研究模型,经射线照射处理,进行生物学功能实验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研究,以期通过对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研究,为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提供参考依据。
[0003]在进行放射生物实验时,通常是以人体肿瘤株贴壁细胞为控制对象,将控制对象置于培养装置中进行人工培养,并照射放射线,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对细胞的放射性剂量,确保在同一照射条件下培养装置的每个培养孔内的细胞株的受照射剂量均匀一致。为保证不同培养孔内的控制对象具有相同的照射深度,向每个培养孔内添加等量的培养液,实际操作中很难保证培养液量均一致。将培养皿转移置于照射台面时容易出现晃动或倾覆,照射时有滑动移位的可能。需多个细胞培养皿进行照射时,相邻两培养皿周围的环境可控性较差,易产生照射不均匀,照射结果不同。且现有试验中常多次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细胞生存环境变化起伏较大。以上不足之处都可能导致实验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乳腺癌细胞体外培养放射性实验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乳腺癌细胞体外培养放射性实验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上设有封盖,装置本体内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托板,托板通过缓降器连接在装置本体上,所述缓降器包括底座和阻尼缸,所述底座固定在容纳槽内,所述阻尼缸包括缸套和缸筒,缸套沿着缸筒外侧滑动,缸筒底部安装在底座上,阻尼缸上部设有端盖,所述端盖包括一级端盖和二级端盖,二级端盖连接在缸筒顶端,一级端盖连接在缸套顶端,一级端盖上部设有连接头,阻尼缸内设有活塞和阻尼件,活塞的杆部穿出端盖后安装在连接头内,所述阻尼件包括挡片、阻尼管和浮球,活塞的杆部上开设调节孔和缓降孔,调节孔和缓降孔相通,挡片穿过调节孔,挡片的上下侧均设有定位螺母,定位螺母与活塞的杆部连接,阻尼管安装在缓降孔内,阻尼管上开设阻尼通孔,阻尼通孔与缸筒下部相通,浮球设在挡片和阻尼管之间,活塞上开设通液孔,活塞下部连接有单向阀片,单向阀片和活塞的杆部下端之间套设有弹簧。
[0007]作为优选,所述托板上有配套的培养板,培养板上开设引流口和储水槽,培养板上
的培养孔均匀设置在储水槽中。
[0008]作为优选,所述托板上设有三面板围,托板的三面板围缺口侧上开设限位孔,托板下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体、联动架和锁止件,所述限位体与限位孔滑动配合,限位体的底端固定在联动架上,锁止件包括转动盘、安装体、拨动轴和联动体,转动盘与拨动轴固接,联动体设置在安装体前部的内侧,联动体的前端开设方孔,拨动轴与方孔插接,联动体的后端为偏心轴,安装体的后部开设滑动槽,联动架与滑动槽滑动配合,偏心轴与联动架底端高副接触,限位体从限位孔伸出的部分与所述培养板的一侧抵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装置本体外侧设有把手槽,所述封盖的一侧转接在装置本体上,封盖的另一侧上设有锁扣,装置本体上对应锁扣处设有卡凸,锁扣与卡凸扣合。
[0010]作为优选,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内设有单向阀,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均连接有密封塞。
[0011]作为优选,所述托板下侧还连接有导向柱,导向柱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容纳槽内。
[0012]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0013]装置本体内设有缓降器,能够实现托板的快升和缓降,相较于直接将培养板放入位置较低的容纳槽内,托板升至高位时放入培养板较平稳不易晃动;
[0014]培养板上设置多组培养孔,能够实现多个培养孔的同时照射,相较于多个培养皿的分次照射,多孔同时照射保证了多组细胞同实验环境照射,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0015]装置本体在照射实验中不会滑移,托板及限位机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培养板的限位固定,本专利技术能够避免培养板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损坏或倾覆;
[0016]装置本体上设有可扣合的封盖,能够保证培养板在转移时不会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培养板受污染的可能性降低,且由于封盖的轮廓限制,提供了布野范围,布野方便且精确;
[0017]装置本体内能够充入水源,能够保证培养孔全都置于水环境中,从而使得同一照射条件下装置内的每个培养孔内的贴壁细胞的受照射剂量均匀一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去除封盖)。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装置本体和缓降器)。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阻尼缸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阻尼缸的平面剖视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局部结构示意图三(托板、限位机构等)。
[0026]图9为图8中去除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限位机构的平面剖视图(去除限位体)。
[0029]图中,100.装置本体,101.封盖,102.把手槽,103.锁扣,104.卡凸,105.进水口,106.出水口,107.密封塞,108.容纳槽,200.进水管,201.出水管,300.托板,301.三面板围,302.支撑架,303.限位孔,400.培养板,401.培养孔,402.引流口,403.储水槽,500.限位体,501.转动盘,502.联动架,503.安装体,504.滑动槽,505.联动体,5051.偏心轴,506.拨动轴,600.阻尼缸,601.连接头,602.缸套,603.缸筒,604.端盖,6041.一级端盖,6042.二级端盖,605.活塞,6051.通液孔,606.杆部,607.定位螺母,608.调节孔,609.阻尼管,6091.阻尼通孔,610.挡片,611.浮球,612.缓降孔,613.弹簧,614.单向阀片,615.密封圈,700.底座,800.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1至附图11,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31]如图1、图2所示,一种乳腺癌细胞体外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腺癌细胞体外培养放射性实验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上设有封盖,装置本体内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托板,托板通过缓降器连接在装置本体上,所述缓降器包括底座和阻尼缸,所述底座固定在容纳槽内,所述阻尼缸包括缸套和缸筒,缸套沿着缸筒外侧滑动,缸筒底部安装在底座上,阻尼缸上部设有端盖,所述端盖包括一级端盖和二级端盖,二级端盖连接在缸筒顶端,一级端盖连接在缸套顶端,一级端盖上部设有连接头,阻尼缸内设有活塞和阻尼件,活塞的杆部穿出端盖后安装在连接头内,所述阻尼件包括挡片、阻尼管和浮球,活塞的杆部上开设调节孔和缓降孔,调节孔和缓降孔相通,挡片穿过调节孔,挡片的上下侧均设有定位螺母,定位螺母与活塞的杆部连接,阻尼管安装在缓降孔内,阻尼管上开设阻尼通孔,阻尼通孔与缸筒下部相通,浮球设在挡片和阻尼管之间,活塞上开设通液孔,活塞下部连接有单向阀片,单向阀片和活塞的杆部下端之间套设有弹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腺癌细胞体外培养放射性实验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上有配套的培养板,培养板上开设引流口和储水槽,培养板上的培养孔均匀设置在储水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腺癌细胞体外培养放射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郝润松亓会翔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