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显示屏的可级联灯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4483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显示屏的可级联灯条,包括面罩、灯板、灯壳,所述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灯壳内,所述面罩卡扣在灯壳上,所述灯板上有若干个灯珠,所述面罩上存在与灯板数量相对应的灯孔且每个灯孔处设计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高于灯珠从灯孔探出的高度,所述灯壳两端各自设计有用于固定面罩和灯板的灯壳堵头,所述灯壳底部设计有线槽,接线盒底座与线槽槽配合且通过螺钉固定在灯壳底部中间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支架采取可滑动支架,可以有效适应各种固定环境,接线盒内置的可拆卸的电源转接板,当电源转接板损坏时,方便拆卸和更换,灯条级联时可进行并排和一字串联,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进步。前景和巨大的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显示屏的可级联灯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显示屏的可级联灯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地对于楼宇、商场、广场、广告制作等的大屏显示有着迫切的需求,发光二极管带有红色、绿色、蓝色三种基色,显示屏以一种基色的LED的发光点组成显示屏的像素,再有专门的驱动电路和控制系统控制LED的显示,从而显示出色彩丰富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随着LED显示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对LED显示屏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相应的对LED显示技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0003]传统的LED灯条级联方式通常采用线材级联的方式,即将多个灯条相互串联起来,但是对于项目较大的屏体,利用导线将灯条级联的方式将会增加施工成本,在实际的级联过程中,由于接头的不牢固和电压电流的控制距离,一般的LED级联灯条可级联的灯条较少,由此会增加更多的线路,一方面不利于后期的维护,另一方面过多的线路对LED线路的布局有极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级联灯条可级联的灯条少、连接不牢固、线路复杂、后期维护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显示屏的可级联灯条。
[0005]一种用于显示屏的可级联灯条,包括面罩、灯板、灯壳,所述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灯壳内,所述面罩卡扣在灯壳上,所述灯板上有若干个灯珠,所述面罩上存在与灯板数量相对应的灯孔且每个灯孔处设计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高于灯珠从灯孔探出的高度,所述灯壳两端各自设计有用于固定面罩和灯板的灯壳堵头,所述灯壳底部设计有线槽,接线盒底座与线槽槽配合且通过螺钉固定在灯壳底部中间位置,所述接线盒底座内设置有转接板、控制卡和电源,接线盒后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接线盒底座上,输入线、所述转接板、所述控制卡、所述电源和输出线形成通信连接,所述接线盒两端设置有左灯壳后盖和右灯壳后盖,所述左灯壳后盖的左边设置有左后盖堵头,所述右灯壳后盖的右边设置有右后盖堵头,所述灯壳的底部设计有两个沿着线槽滑动的安装支架,线扣支架与灯壳底部设计的线槽槽配合。
[0006]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盒底座的两端设计有若干道凹槽,所述输入线包括线体、输入接头、两个连接块,所述输入接头为圆筒形且内部设计有接针,所述连接块固定在线体上,所述输出线包括线体、输出接头、两个连接块,所述输出接头为圆筒型且内部设计有与接针相配合的接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左灯壳后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接线盒底座左侧,所述右灯壳后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接线盒后盖右侧,所述左后盖堵头设计有凹槽且凹槽与连接块配合,所述右后盖堵头设计有凹槽且凹槽与连接块配合,所述左灯壳后盖和所述右灯壳后盖设计有与灯壳底部的线槽相配合的滑槽。
[0008]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的灯珠控制系统,包括主电源、芯片滤波电源、控制接口、芯片控制模块和LED灯珠部分,所述主电源由并联的电容CV1、CV2、CV3、CV4组成7.5V的滤波电路,所述芯片滤波电源由并联的电容C1、C2、C3、C4组成并联的5V的滤波电路,所述控制接口由12针接口J1组成,所述芯片控制模块由4个相同的控制芯片组成,所述控制芯片通过D端口互相串联,所述12针接口的7、9、11管脚接7.5V电压,5管脚接5V电压,6、8、10、12管脚接地,1管脚接控制芯片U1的2管脚,2管脚接控制芯片U1的4管脚,3管脚接控制芯片U1的21管脚,4管脚接控制芯片U1的3管脚,所述12针接口的2管脚接控制芯片U2的4管脚,3管脚接控制芯片U2的21管脚,4管脚接控制芯片U2的3管脚,所述控制芯片U3、U4与所述12针接口间的接法相同,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为MY9868,所述LED灯珠部分采用7.5V电压供电,所述LED灯珠部分共有20路LED灯珠,所述20路LED灯珠部分均匀地接在所述控制芯片的OUT端口。
[0009]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灯珠控制系统采取单线通信,解决了传统的多线连接变成只有一个内置信号线的布局方式,使得灯条和外置接线更加的小巧和轻薄;控制芯片采用MY9868高效智能芯片,此芯片能够崇恩利用时间,大幅提升LED使用率;降低控制系统的EMI效应;能够快速将寄生电荷透过外部消影电路泄放掉,消除显示屏鬼影;可以消除高刷新模式下的鬼影现象,减轻LED短路或漏电的毛毛虫现象;本专利技术的接头采取排针和针孔的连接方式,外部设置螺纹和内螺纹配合可以有效地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安装支架采取可滑动支架,可以有效适应各种固定环境;接线盒内置的可拆卸的电源转接板,当电源转接板损坏时,方便拆卸和更换;灯条级联时可进行并排和一字串联。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一种用于显示屏的可级联灯条的爆炸图;图2为LED灯珠部分;图3为芯片控制模块;图4为主电源、芯片滤波电源、控制接口;附图标记:面罩1;灯板2;灯壳3;灯壳堵头4;输入线5;安装支架6;左后盖堵头7;左灯壳后盖8;接线盒后盖9;控制卡10;电源11;接线盒底座12;转接板13;输出线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专利技术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12]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

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14]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
[0016]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显示屏的可级联灯条,包括面罩1、灯板2、灯壳3,所述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灯壳内,所述面罩卡扣在灯壳上,所述灯板上有若干个灯珠,所述面罩上存在与灯板数量相对应的灯孔且每个灯孔处设计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高于灯珠从灯孔探出的高度,所述灯壳两端各自设计有用于固定面罩和灯板的灯壳堵头4,所述灯壳底部设计有线槽,接线盒底座与线槽槽配合且通过螺钉固定在灯壳底部中间位置,所述接线盒底座内设置有转接板13、控制卡10和电源11,接线盒后盖9通过螺钉固定在接线盒底座上,输入线5、所述转接板、所述控制卡、所述电源和输出线14形成通信连接,所述接线盒两端设置有左灯壳后盖8和右灯壳后盖,所述左灯壳后盖的左边设置有左后盖堵头7,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显示屏的可级联灯条,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灯板、灯壳,所述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灯壳内,所述面罩卡扣在灯壳上,所述灯板上有若干个灯珠,所述面罩上存在与灯板数量相对应的灯孔且每个灯孔处设计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高于灯珠从灯孔探出的高度,所述灯壳两端各自设计有用于固定面罩和灯板的灯壳堵头,所述灯壳底部设计有线槽,接线盒底座与线槽槽配合且通过螺钉固定在灯壳底部中间位置,所述接线盒底座内设置有转接板、控制卡和电源,接线盒后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接线盒底座上,输入线、所述转接板、所述控制卡、所述电源和输出线形成通信连接,所述接线盒两端设置有左灯壳后盖和右灯壳后盖,所述左灯壳后盖的左边设置有左后盖堵头,所述右灯壳后盖的右边设置有右后盖堵头,所述灯壳的底部设计有两个沿着线槽滑动的安装支架,线扣支架与灯壳底部设计的线槽槽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显示屏的可级联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底座的两端设计有若干道凹槽,所述输入线包括线体、输入接头、两个连接块,所述输入接头为圆筒形且内部设计有接针,所述连接块固定在线体上,所述输出线包括线体、输出接头、两个连接块,所述输出接头为圆筒型且内部设计有与接针相配合的接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显示屏的可级联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灯壳后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接线盒底座左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健炜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