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及其实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431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配重种植砖块、填料种植层和净化类沉水植物,楔形透水挡板组件插接在河床上,配重种植砖块布置在河床上,填料种植层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上,净化类沉水植物布置在填料种植层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均布置在水面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沿河床的中线对称布置,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实施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及其实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及其实施方法,属于水体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水环境与城市形象、百姓的健康息息相关,有很多城市的河道经过长期累积已达到严重污染的程度,而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源污染,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土壤泥沙颗粒、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各种大气颗粒物等,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河道水,土壤泥沙颗粒降低水体的蓄水能力,而且泥沙携带的污染物会污染水体,降低水体的环境承载力,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水生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严重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还提供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的实施方法,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配重种植砖块、填料种植层和净化类沉水植物,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插接在河床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布置在河床上,所述填料种植层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布置在填料种植层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均布置在水面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沿河床的中线对称布置;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
[0005]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包括透水挡板和多根楔形立柱,透水挡板的下表面与楔形立柱的顶端连接,多根楔形立柱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透水挡板的下表面,楔形立柱插接在河床内,透水挡板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为50

80mm的圆孔;楔形立柱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
[0006]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配重种植砖块上设置有紧固件,配重种植砖块的上部通过紧固件与透水挡板的下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的下部通过紧固件与楔形立柱的上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的下表面与河床连接,配重种植砖块的厚度为300

500mm;配重种植砖块作为模块的基座,使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固定在河床上。
[0007]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填料种植层包括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填料种植层的厚度为200

300mm;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混合搅拌,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使填料种植层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的优点,有利于自身透气,同时也为净化类沉水植物的给养提供通道。
[0008]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的混合比例为1:1.2:1.5:0.8:0.8:1.5。
[0009]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等距间隔布置在填料种植层上,净化类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6

25株/

,净化类沉水植物包括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或微齿眼子菜耐污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繁殖再生能力强、生存周期长,符合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对植物的要求。
[0010]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采用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强,增加楔形透水挡板组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整体使用成本。
[0011]前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所述配重种植砖块为生态透水砖;生态透水砖,节能环保并经济实用,能降低整体使用成本。
[0012]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将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插入河床,使楔形立柱埋入河床内,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沉没于水面以下;
[0014]S2,将配重种植砖块安装在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之间,使配重种植砖块的下表面与河床连接,安装紧固件使配重种植砖块的上部与透水挡板的下部连接,安装紧固件使配重种植砖块的下部与楔形立柱的上部连接;
[0015]S3,将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按照1:1.2:1.5:0.8:0.8:1.5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将混合后的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进行高温蒸压处理,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
[0016]S4,在具有多孔结构的填料种植层上栽种净化类沉水植物,最后形成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
[0017]S5,重复S1、S2、S3和S4的步骤,沿河床的中线对称安装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配重种植砖块、填料种植层和净化类沉水植物,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插接在河床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布置在河床上,所述填料种植层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布置在填料种植层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均布置在水面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沿河床的中线对称布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有效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另一方面在水体原位深度净化有害物质,实现更高效的净化污染的水体水质,楔形立柱插入水底,使楔形透水挡板组件固定立于水中,透水挡板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圆孔,在透水的基础上起到缓冲水流作用,并降低水流对水生植物冲击,透水挡板9还阻滞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配重种植砖块为生态透水砖,节能环保并经济实用,填料种植层具有质轻、
耐腐蚀、抗冻的优点,有利于自身透气,同时也为净化类沉水植物的给养提供通道,净化类沉水植物耐污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繁殖再生能力强、生存周期长,符合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对植物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楔形透水挡板组件的俯视图。
[0021]附图标记:1

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2

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3

楔形透水挡板组件,4

配重种植砖块,5

填料种植层,6

净化类沉水植物,7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包括两组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配重种植砖块(4)、填料种植层(5)和净化类沉水植物(6),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插接在河床(7)上,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布置在河床(7)上,所述填料种植层(5)布置在配重种植砖块(4)上,所述净化类沉水植物(6)布置在填料种植层(5)上,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均布置在水面(8)以下,第一组生态净化模块(1)和第二组生态净化模块(2)沿河床(7)的中线对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透水挡板组件(3)包括透水挡板(9)和多根楔形立柱(10),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与楔形立柱(10)的顶端连接,多根楔形立柱(10)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透水挡板(9)的下表面,楔形立柱(10)插接在河床(7)内,透水挡板(9)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直径为50

80mm的圆孔(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种植砖块(4)上设置有紧固件(12),配重种植砖块(4)的上部通过紧固件(12)与透水挡板(9)的下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部通过紧固件(12)与楔形立柱(10)的上部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下表面与河床(7)连接,配重种植砖块(4)的厚度为300

5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河道面源污染的对称性生态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种植层(5)包括无烟煤、陶粒砂、废石粒、磷石膏、水泥和粉煤灰,填料种植层(5)的厚度为200

30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倩张卫王绍武马旭郭立虹高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