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414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涉及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技术领域,具体为S1、碳纤维丝清理;S2、碳纤维丝涂料包覆;S3、包覆液固化和S4、碳纤维丝编织。该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该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通过对碳纤维丝去毛丝与包覆塑料液后进行产品编织,有利于全面提高织物强度即抗拉性、牢固度与防水耐热性,且采用碳纤维丝进行织物编织,基于碳纤维丝密度小的优势有利于降低成品织物的重量,从而降低装配后的车体整体重量,从而有利于间接性降低车体行驶过程中的氢能源消耗速度。性降低车体行驶过程中的氢能源消耗速度。性降低车体行驶过程中的氢能源消耗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
,具体为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氢能汽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装配很多织物产品,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座椅、车顶棚等,上述织物产品一般采用涤纶、合成纤维或聚酯纤维编织并配合其他材料辅助制得成型。
[0003]现有的采用涤纶、合成纤维或聚酯纤维编织而成的织物重量无法得到降低,装配至氢能汽车上时会导致车体增重,从而使得氢能源消耗过快,不利于驾驶者的长途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采用涤纶、合成纤维或聚酯纤维编织而成的织物重量无法得到降低,装配至氢能汽车上时会导致车体增重,从而使得氢能源消耗过快,不利于驾驶者的长途移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操作步骤:
[0006]S1、碳纤维丝清理:
[0007]将碳纤维丝依次穿过高温纯净水、毛刷组与烘干箱,达到去除碳纤维丝表面毛丝的作用;
[0008]S2、碳纤维丝涂料包覆:
[0009]将步骤S1中烘干后的碳纤维丝通过定向拉力送入模具中,同时通过挤出机将呈胶液状的塑料包覆液打入模具中,使得碳纤维丝表面包覆有塑料包覆液;
[0010]S3、包覆液固化:
[0011]在模具出料端装配有冷却管,表面包覆有塑料包覆液的碳纤维丝通过定向拉力穿过冷却管使得塑料包覆液固化,且固化后对碳纤维丝进行收卷输送至储存室储存或直接送至编织机处编织成产品;
[0012]S4、碳纤维丝编织:
[0013]将步骤S3中塑料包覆液固化后的碳纤维丝送至编织机进行编织,根据产品特性需求选择相应的编织方式。
[0014]可选的,所述S1步骤中,高温纯净水的温度控制在80

90℃,而毛刷组需与碳纤维丝全面接触。
[0015]可选的,所述S1步骤中,毛刷组与进入高温纯净水内部的碳纤维丝表面产生摩擦,使得碳纤维丝表面的毛丝脱离并在水体作用下漂浮至水面。
[0016]可选的,所述S1步骤中,烘干箱内部温度为65

80℃,而碳纤维丝呈“S”形状分布于
烘干箱内部内部。
[0017]可选的,所述S2步骤中,碳纤维丝始终保持绷直状,且碳纤维丝表面的塑料包覆液厚度为0.1

0.2mm。
[0018]可选的,所述S2步骤中,塑料包覆液可采用PP、PA、PS、PPS、PE、ABS或PVC塑料经加热融化得到相应的塑料包覆液。
[0019]可选的,所述S3步骤中,冷却管设计呈螺旋状,而碳纤维丝从冷却管的中轴线位置穿过,冷却管中轴线部位的温度为26

29℃。
[0020]可选的,所述S4步骤中,编织机根据产品类型与需求可采用梭织、编织、针织或针缝方式对碳纤维丝进行编织。
[0021]可选的,所述梭织即用梭子的运动配送纬向纱交织径向纱,适用于平面织物,而编织即用携纱器配送编织纱线交轴向纱,若无轴向纱则编制纱相互交织,适用于平面三轴织物,而针织即用钩针使纱线形成套环结构,套环的交织形成织物,适用于立体织物,而针缝即用缝线将二轴以上的平面不交织机构缝合在一起,可适用于互锁织物。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该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通过对碳纤维丝去毛丝与包覆塑料液后进行产品编织,有利于全面提高织物强度即抗拉性、牢固度与防水耐热性,且采用碳纤维丝进行织物编织,基于碳纤维丝密度小的优势有利于降低成品织物的重量,从而降低装配后的车体整体重量,从而有利于间接性降低车体行驶过程中的氢能源消耗速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平面三轴织物编织方式示意图;
[0025]图2为平面三轴织物编织方式示意图;
[0026]图3为第一种平面三轴织物编织方式示意图;
[0027]图4为第二种平面三轴织物编织方式示意图;
[0028]图5为互锁平面三轴织物编织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操作步骤:
[0031]S1、碳纤维丝清理:
[0032]将碳纤维丝依次穿过高温纯净水、毛刷组与烘干箱,达到去除碳纤维丝表面毛丝的作用;
[0033]S2、碳纤维丝涂料包覆:
[0034]将步骤S1中烘干后的碳纤维丝通过定向拉力送入模具中,同时通过挤出机将呈胶液状的塑料包覆液打入模具中,使得碳纤维丝表面包覆有塑料包覆液;
[0035]S3、包覆液固化:
[0036]在模具出料端装配有冷却管,表面包覆有塑料包覆液的碳纤维丝通过定向拉力穿
过冷却管使得塑料包覆液固化,且固化后对碳纤维丝进行收卷输送至储存室储存或直接送至编织机处编织成产品;
[0037]S4、碳纤维丝编织:
[0038]将步骤S3中塑料包覆液固化后的碳纤维丝送至编织机进行编织,根据产品特性需求选择相应的编织方式。
[0039]S1步骤中,高温纯净水的温度控制在80

90℃,而毛刷组需与碳纤维丝全面接触。
[0040]S1步骤中,毛刷组与进入高温纯净水内部的碳纤维丝表面产生摩擦,使得碳纤维丝表面的毛丝脱离并在水体作用下漂浮至水面。
[0041]S1步骤中,烘干箱内部温度为65

80℃,而碳纤维丝呈“S”形状分布于烘干箱内部内部。
[0042]S2步骤中,碳纤维丝始终保持绷直状,且碳纤维丝表面的塑料包覆液厚度为0.1

0.2mm。
[0043]S2步骤中,塑料包覆液可采用PP、PA、PS、PPS、PE、ABS或PVC塑料经加热融化得到相应的塑料包覆液。
[0044]S3步骤中,冷却管设计呈螺旋状,而碳纤维丝从冷却管的中轴线位置穿过,冷却管中轴线部位的温度为26

29℃。
[0045]S4步骤中,编织机根据产品类型与需求可采用梭织、编织、针织或针缝方式对碳纤维丝进行编织。
[0046]梭织即用梭子的运动配送纬向纱交织径向纱,适用于平面织物,而编织即用携纱器配送编织纱线交轴向纱,若无轴向纱则编制纱相互交织,适用于平面三轴织物,而针织即用钩针使纱线形成套环结构,套环的交织形成织物,适用于立体织物,而针缝即用缝线将二轴以上的平面不交织机构缝合在一起,可适用于互锁织物;
[0047]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操作步骤:S1、碳纤维丝清理:将碳纤维丝依次穿过高温纯净水、毛刷组与烘干箱,达到去除碳纤维丝表面毛丝的作用;S2、碳纤维丝涂料包覆:将步骤S1中烘干后的碳纤维丝通过定向拉力送入模具中,同时通过挤出机将呈胶液状的塑料包覆液打入模具中,使得碳纤维丝表面包覆有塑料包覆液;S3、包覆液固化:在模具出料端装配有冷却管,表面包覆有塑料包覆液的碳纤维丝通过定向拉力穿过冷却管使得塑料包覆液固化,且固化后对碳纤维丝进行收卷输送至储存室储存或直接送至编织机处编织成产品;S4、碳纤维丝编织:将步骤S3中塑料包覆液固化后的碳纤维丝送至编织机进行编织,根据产品特性需求选择相应的编织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高温纯净水的温度控制在80

90℃,而毛刷组需与碳纤维丝全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毛刷组与进入高温纯净水内部的碳纤维丝表面产生摩擦,使得碳纤维丝表面的毛丝脱离并在水体作用下漂浮至水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编制产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烘干箱内部温度为65

80℃,而碳纤维丝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纯郝义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