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线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404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5:10
在线圈部件(10)中,由第一线圈部(C1)和第二线圈部(C2)构成双重线圈,第一线圈部(C1)的第一贯通导体(26)和第二线圈部(C2)的第二贯通导体(27)相邻。因此,第一线圈部(C1)和第二线圈部(C2)不仅提高了绕贯通孔(20c)卷绕的平面线圈图案(22A、22B、22C、22D)中的磁耦合,还提高了将绝缘基板(20)的上下表面(20a、20b)的平面线圈图案(22A、22B、22C、22D)相连的部位(即,第一贯通导体(26)和第二贯通导体(27))的磁耦合。因此,根据线圈部件(10),实现了第一线圈部(C1)和第二线圈部(C2)的高的耦合系数。圈部(C1)和第二线圈部(C2)的高的耦合系数。圈部(C1)和第二线圈部(C2)的高的耦合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部件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以2019年12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

218752号为基础并主张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0003]本公开涉及线圈部件。

技术介绍

[0004]在日本特开2017

9244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线圈部件,其通过设置于基板的一个面的一对线圈图案和设置于基板的另一个面的一对线圈图案来构成双重线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6]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线圈部件的结构中,难以得到双重线圈中的高的耦合系数。专利技术人等在经过了深入研究后,新发现了能够在双重线圈中实现高的技术。
[0007]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双重线圈中的耦合系数的提高的线圈部件。
[0008]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9]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其包括:素体,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绝缘基板,其设置于素体内,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正交,且遍及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地延伸;第一线圈部,其具有第一平面线圈图案、第二平面线圈图案和第一贯通导体,第一平面线圈图案设置于绝缘基板的一个面,从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绕位于与第一端面的距离和与第二端面的距离相等的等距离线上的磁芯卷绕,具有位于等距离线上的内侧端部和延伸至素体的第一端面的外侧端部,第二平面线圈图案设置于绝缘基板的另一个面,具有从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第一线圈图案的内侧端部重叠的内侧端部和延伸至素体的第二端面的外侧端部,第一贯通导体从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在等距离线上沿厚度方向贯通绝缘基板,将第一平面线圈图案的内侧端部与第二平面线圈图案的内侧端部连接;第二线圈部,其具有第三平面线圈图案、第四平面线圈图案和第二贯通导体,第三平面线圈图案以与第一平面线圈图案并列地卷绕的方式设置在绝缘基板的一个面上,具有从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在等距离线上,与第一平面线圈图案的内侧端部在第一平面线圈图案的外周侧相邻的内侧端部,和延伸至素体的第一端面的外侧端部,第四平面线圈图案设置于绝缘基板的另一个面,具有从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第三线圈图案的内侧端部重叠的内侧端部和延伸至素体的第二端面的外侧端部,第二贯通导体从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在等距离线上以与第一贯通导体相邻的方式沿厚度方向贯通绝缘基板,将第三平面线圈图案的内侧端部与第四平面线圈图案的内侧端部连接;以及第一外部端子电极、第二外部端子电极、第三外部端子电极和第四外部端子电极,第一外部端
子电极设置于素体的第一端面,与第一平面线圈图案的外侧端部连接,第二外部端子电极设置于素体的第二端面,与第二平面线圈图案的外侧端部连接,第三外部端子电极设置于素体的第一端面,与第三平面线圈图案的外侧端部连接,第四外部端子电极设置于素体的第二端面,与第四平面线圈图案的外侧端部连接。
[0010]在所述线圈部件中,由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构成双重线圈,第一线圈部的第一贯通导体和第二线圈部的第二贯通导体相邻。因此,在将绝缘基板的一个面上的平面线圈图案和绝缘基板的另一个面上的平面线圈图案相连的部位(即,第一贯通导体及第二贯通导体)能够提高磁耦合,实现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的耦合系数的提高。
[0011]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线圈部件中,第一线圈部的匝数比第二线圈部的匝数多。该情况下,能够使第一线圈部的电感的值与第二线圈部的电感的值不同。
[0012]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线圈部件中,从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第一平面线圈图案的图案形状和第二平面线圈图案的图案形状关于等距离线为线对称,且第三平面线圈图案的图案形状和第四平面线圈图案的图案形状关于等距离线为线对称。通过这样使图案形状具有对称性,能够使制造工序简化。
[0013]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线圈部件中,第一平面线圈图案、第二平面线圈图案、第三平面线圈图案和第四平面线圈图案通过镀敷而构成,设置于绝缘基板的一个面的第一平面线圈图案与第三平面线圈图案之间、以及设置于绝缘基板的另一个面的第二平面线圈图案与第四平面线圈图案之间由树脂壁隔开。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概略立体图。
[0015]图2是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的分解图。
[0016]图3是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的III-III线剖视图。
[0017]图4是表示设置于基板上表面的平面线圈图案的图。
[0018]图5是仅表示第一平面线圈图案的图。
[0019]图6是仅表示第三平面线圈图案的图。
[0020]图7是表示设置于基板下表面的第二平面线圈图案的图。
[0021]图8是表示设置于基板下表面的第四平面线圈图案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说明书中,对同一要素或具有同一功能的要素使用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3]参照图1~4,对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24]线圈部件10由呈长方体形状的主体部12(素体)和设置于主体部12的表面的两对外部端子电极14A、14B、14C、14D构成。两对外部端子电极14A、14B、14C、14D在主体部12的相互平行的端面12a、12b上各设置一对。线圈部件10作为一例,以长边2.5mrn、短边2.0mm、高度0.8~1.0mm的尺寸来设计。
[0025]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如图示设定XYZ坐标。即,将主体部的厚度方向设定为Z方向,将设置有外部端子电极的端面12a、12b的相对方向设定为X方向,将与Z方向和X方向正交的
方向设定为Y方向。
[0026]如图2所示,主体部12包含绝缘基板20、设置于绝缘基板20的线圈C和磁性体30而构成。
[0027]绝缘基板20为设置于主体部12的内部的具有矩形状的板状部件,由非磁性的绝缘材料构成。绝缘基板20被设计为遍及端面12a、12b之间延伸,且相对于端面12a、12b正交。在绝缘基板20的中央部分设置有椭圆形的贯通孔20c。作为绝缘基板20,能够使用由玻璃布含浸环氧系树脂而成的基板,且板厚为10μm~60μm。此外,除环氧系树脂外,还能够使用BT树脂、聚酰亚胺、芳纶等。作为绝缘基板20的材料,还能够使用陶瓷及玻璃。作为绝缘基板20的材料,可以为能够大量生产的印刷基板材料,也可以为特别是用于BT印刷基板、FR4印刷基板、或FR5印刷基板的树脂材料。
[0028]线圈C包括构成双重线圈结构的第一线圈部C1和第二线圈部C2。第一线圈部C1包括设置于绝缘基板20的上表面20a(一面)的平面涡旋状的第一平面线圈图案22A、设置于绝缘基板20的下表面20b(另一个面)的平面涡旋状的第二平面线圈图案22B、将第一平面线圈图案22A与第二平面线圈图案22B连接的第一贯通导体26而构成。第二线圈部C2包括设置于绝缘基板的上表面20a的平面涡旋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素体,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绝缘基板,其设置于所述素体内,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正交,且遍及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地延伸;第一线圈部,其具有第一平面线圈图案、第二平面线圈图案和第一贯通导体,所述第一平面线圈图案设置于所述绝缘基板的一个面,从所述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绕位于与所述第一端面的距离和与所述第二端面的距离相等的等距离线上的磁芯卷绕,具有位于所述等距离线上的内侧端部和延伸至所述素体的所述第一端面的外侧端部,所述第二平面线圈图案设置于所述绝缘基板的另一个面,具有从所述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内侧端部重叠的内侧端部和延伸至所述素体的所述第二端面的外侧端部,所述第一贯通导体从所述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在所述等距离线上沿所述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绝缘基板,将所述第一平面线圈图案的内侧端部与所述第二平面线圈图案的内侧端部连接;第二线圈部,其具有第三平面线圈图案、第四平面线圈图案和第二贯通导体,所述第三平面线圈图案以与所述第一平面线圈图案并列地卷绕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面上,具有从所述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在所述等距离线上,与所述第一平面线圈图案的内侧端部在所述第一平面线圈图案的外周侧相邻的内侧端部,和延伸至所述素体的所述第一端面的外侧端部,所述第四平面线圈图案设置于所述绝缘基板的另一个面,具有从所述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三线圈图案的内侧端部重叠的内侧端部和延伸至所述素体的所述第二端面的外侧端部,所述第二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政太郎荒田正纯江田北斗高桥耕平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