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导线表皮破损情况的检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990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导线表皮破损情况的检测机,属于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框架中部设置水箱,框架顶部中间位置设置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下方设置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设置主梁,主梁两侧对称设置夹子,主梁底部两端对称设置横档,每端横档的数量为3组,3组横档由上至下等距平行设置,3组横档两端对称设置竖档,竖档底端设置底夹,底夹的上表面设置底托,底托内部设置胶垫、胶管、胶棒,上部横档与主梁固定连接,框架下部一侧设置电控箱,框架上部一侧设置开关,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开关均与电控箱电性连接,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检测效率显著提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检测效率显著提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检测效率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导线表皮破损情况的检测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装置
,具体是一种用于检测导线表皮破损情况的检测机。

技术介绍

[0002]电能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在电能的生产、传输、使用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用到导线,导线的主要结构为使用绝缘材料包裹导电的金属丝,避免发生漏电甚至危及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要求导线表皮不能破损,因此在导线出厂前,需要对导线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测,表皮是否破损就是一道很重要的检测项目,传统的检测方式为将待检测导线接入线路,并将线路浸入水中,开关闭合后线路能正常运行,则说明该导线的表皮无破损,可以正常使用,线路不能正常运行,则说明该导线的表皮有破损,应当果断舍弃,但此检测方式一次只能检测一条导线,效率低下,且导线及线路浸水之后,需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晾干,如此进一步降低了检测效率,基于这种情况,如何才能提高导线表皮破损情况的检测效率,越来越成为相关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导线表皮破损情况的检测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导线表皮破损情况的检测机,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顶部设置盖板(11),所述框架(1)两侧设置侧板(7),所述框架(1)上部设置上门(3),所述框架(1)下部设置下门(5),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中部设置水箱(15),所述框架(1)顶部中间位置设置第一气缸(21),所述第一气缸(21)下方设置第二气缸(20),所述第一气缸(21)、第二气缸(20)的输出端均竖直向下,所述第二气缸(20)远离自身的输出端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0)的输出端设置主梁(19),所述主梁(19)两侧对称设置夹子,所述主梁(19)底部两端对称设置横档(30),每端所述横档(30)的数量为3组,3组所述横档(30)由上至下等距平行设置,3组所述横档(30)两端对称设置竖档(28),所述竖档(28)底端设置底夹(31),所述底夹(31)的上表面设置底托(32),所述底托(32)与所述底夹(31)固定连接,所述底托(32)内部设置胶垫(33)、胶管(35)、胶棒(34),所述胶垫(33)与所述底托(32)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胶管(35)、胶棒(34)均与所述底托(32)底面平行,所述胶棒(34)位于所述胶管(35)上方,所述胶管(35)与所述横档(30)平行,所述胶棒(34)与所述横档(30)垂直,上部所述横档(30)与所述主梁(19)固定连接,所述框架(1)下部一侧设置电控箱(16),所述框架(1)上部一侧设置开关(9),所述第一气缸(21)、第二气缸(20)、开关(9)均与所述电控箱(16)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导线表皮破损情况的检测机,其特征在于,中部所述横档(30)相近一侧设置分隔棒组,所述分隔棒组与中部所述横档(30)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棒组的数量为2组,每组所述分隔棒组包括2根分隔棒(37),2根所述分隔棒(37)之间等距平行设置分隔档(36),所述分隔档(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林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品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