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携带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383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3: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纳米硅材料的携带液,所述纳米硅材料携带液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0.1%至1%的生物表面活性剂,0.1%至2%的生物酶,0.5%至2%的助溶剂,0.01%至0.1%微生物多糖,余量为水。疏水纳米聚硅材料在该携带液中能良好分散,并且保持非常好的稳定性。该携带液绿色环保,能完全被生物降解,疏水纳米材料分散在其中能长期稳定,进入油田地层高温和多价离子环境下,破乳后牢固吸附在岩石表面,改变其润湿性,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注水量。提高注水量。提高注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携带液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文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油田工作液,尤其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携带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注水开发油田,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近井地带岩石孔隙表面水化膨胀,堵塞喉道,使注水压力升高,甚至发展到注不进水的地步。多数油田采用提高注水压力来增加注水量,但注水压力不能超过设备和油藏的承受能力,因此仅靠提高注水压力来增加注水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常规采用的减阻增注方法是对注水井实施酸化作业,目的是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和岩石孔隙表面的膨化层,起到降压增注的效果,但这种方法有效期短,大多不超过三个月,作业频繁,在中低渗透油藏使用效果较差,成本高,环境污染。采用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也存在有效期短等问题。
[0003]聚硅纳米增注技术的降压增注效应以物理作用为主,与其他油田增注工艺相比,聚硅纳米材料的处理工艺相对简单,对地面和地层环境无任何污染。该技术适合于中、低渗透油藏注水井降压增注。注聚硅材料吸附在油层岩石表面,使岩石表面由水湿变为油湿,从而改善流体与岩石表面的动力学作用,降低渗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硅材料的携带液,所述纳米硅材料携带液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0.1%至1%的生物表面活性剂,0.1%至2%的生物酶,0.5%至2%的助溶剂,0.01%至0.1%微生物多糖,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硅材料的携带液,其中,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选自鼠李糖脂、脂肽、甾醇、脂蛋白和槐糖脂中的任一种或更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硅材料的携带液,其中,所述生物酶选自脂肪酶、蛋白酶、酯酶、异构酶和淀粉酶中的任一种或更多种;可选地,所述脂肪酶、蛋白酶、酯酶、异构酶和淀粉酶的重量比为(0.01至0.1):(0.01至1):(0.05至0.5):(0至0.5):(0至0.5);可选地,所述脂肪酶选自假单胞菌属微生物产脂肪酶和芽孢杆菌属微生物产脂肪酶中的任一种或两种;可选地,所述蛋白酶选自芽孢杆菌属微生物产蛋白酶和短小杆菌属微生物产蛋白酶中的任一种或两种;可选地,酯酶选自不动杆菌属微生物产酯酶和假单胞菌属微生物产酯酶中的任一种或两种;可选地,所述异构酶选自红杆菌属微生物产异构酶、嗜酸乳酸杆菌属微生物产异构酶中的任一种或两种;可选地,所述淀粉酶选自芽孢杆菌属微生物产淀粉酶、盐单胞菌属微生物产淀粉酶中的任一种或两种。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硅材料的携带液,其中,所述助溶剂为低分子量醇类;可选地,所述助溶剂选自丙醇、异丙醇、丁醇、戊醇和异戊醇中的任一种或更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硅材料的携带液,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青李啸南佘跃惠张凡黄子俊李凡曾鸣杨慰兴魏志鹏樊爱彬姜杰高杰田苗蔡依娜王绪性苏三宝董浩冯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