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耐热钢及其熔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3808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3:01
一种630℃耐热钢及其熔炼方法,属于金属液熔炼技术领域,用于解决耐热钢熔炼难的问题,所述630℃耐热钢的化学成分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0.06%~0.1%的C、0.2%~0.4%的Si、0.4%~0.6%的Mn、8%~10%的Cr、2.5%~3.5%的W、2.5%~3.5%的Co、0.18%~0.25%的V、0.01%~0.02%的B、0.006%~0.01%的N、0.04%~0.06%的Nb,余量为Fe。所述630℃耐热钢的熔炼方法是采用EAF+LF+VOD+LF熔炼工艺流程。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得到了一种630℃的耐热钢,且所述耐热钢中Cr的含量为8%~10%、C的含量为0.06%~0.1%,且所述耐热钢中含有较高含量的W、Co,从而使得由所述耐热钢浇铸的铸钢件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及高温持久性。浇铸的铸钢件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及高温持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630

耐热钢及其熔炼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钢熔炼
,特别涉及一种耐热钢的熔炼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提高进气温度可以显著提高汽轮机发电机组的效率,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因此国内外汽轮机组制造商都在努力提高其机组的蒸汽温度,目前已经投入商业运行的超超临界汽轮机蒸汽温度已经达到620℃,国内外正在研发630℃~650℃甚至更高温度的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9%~12%Cr铁素体耐热钢具有极佳的力学性能和物理特性匹配,非常适合制造汽轮机高温转子,为了满足650℃的用材要求,日本专家提出了Marbn钢的概念,即添加B和N的马氏体耐热钢,名义成分为9Cr

3Co

3W

V

Nb

N

B,这种钢在高温条件下具有极好的持久强度,常用于650℃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而这种630℃~650℃用耐热钢的熔炼在国内的技术尚不成熟,常规熔炼方式很难熔炼出合格的630℃耐热钢,造成了无法或者很难生产出超高温的耐热钢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630℃耐热钢,其特征在于,所述630℃耐热钢的化学成分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0.06%~0.1%的C、0.2%~0.4%的Si、0.4%~0.6%的Mn、8%~10%的Cr、2.5%~3.5%的W、2.5%~3.5%的Co、0.18%~0.25%的V、0.01%~0.02%的B、0.006%~0.01%的N、0.04%~0.06%的Nb。2.一种630℃耐热钢的熔炼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EAF工序、LF工序、VOD工序和LF工序,EAF熔炼:向炉内投入优质废钢和生铁,所述废钢与生铁的质量比重为8:2,同时在炉内加入金属液总质量5%的第一批石灰;当熔炼的金属液温度达到1620℃时,向炉内吹氧,当脱碳量大于金属液总含碳量的0.3%后,向金属液中加入第二批石灰,所述第二批石灰的加入量为金属液总质量的2%~3%;当金属液的温度达到1650℃时,将所述金属液倾倒入LF中;第一LF熔炼:按照每吨金属液2kg~3kg的铝粒量在金属液中加入铝粒,直至金属液的氧活性降低至5ppm以下;再向金属液中加入1000kg~1200kg的活性石灰、后再加入50kg~80kg的萤石,并吹入0.3MPa~0.4MPa的氩气对金属液进行脱硫,直至金属液中硫的含量降低至0.005%以下;根据光谱分析结果调整金属液的合金成分,在合金成分调整到位后,使金属液的温度恢复到1600℃~1620℃之间后,将金属液倾倒入VOD中;VOD熔炼:吹氧脱碳,使氧枪距离金属液液面1.0m~1.2m、且使炉内真空度达到6000Pa~8000Pa后,采用流量为350Nm3/h~400Nm3/h的氧气吹入金属液中,并同时吹入流量为10Nm3/h~15Nm3/h的氩气;碳脱氧,当金属液中碳含量不大于0.03%时,停止吹氧,使炉内的真空度达到67Pa以下后,提升氩气的流量至15Nm3/h~20Nm3/h后,对金属液进行高真空碳脱氧;按照每吨金属液1.5kg~2.0kg的铝粒量在金属液中加入铝粒、并加入3kg~5kg的活性石灰、吹入流量为10Nm3/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伟胡进林冯周荣王平马文治
申请(专利权)人:共享铸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