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767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杆及其加工工艺,连杆加工工艺包括:S1:形成连杆体以及连杆盖,其中连杆体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一圆弧槽口和加工面,加工面形成于第一圆弧槽口轴向两侧,连杆体另一端部上形成第二加工孔,连杆盖一端部上形成第二圆弧槽口;S2:将连杆体和连杆盖进行装配,使第一圆弧槽口和第二圆弧槽口配合形成第一加工孔;S3:以连杆体的加工面为基准面,将第一加工孔和第二加工孔进行精镗,得到第一镗孔和第二镗孔,并将连杆盖位于第二圆弧槽口轴向一侧的平面进行精铣;S4:将连杆体和连杆盖拆开,并以连杆盖的精铣加工面作为基准面,将连杆盖位于第二圆弧槽口轴向另一侧的平面进行精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较好的保证第一镗孔的垂直度加工要求。加工要求。加工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杆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杆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杆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主要的传动机构之一,它将活塞和曲轴连接起来,把作用于活塞顶部的膨胀气体压力传给曲轴,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可逆地转化为曲轴的回转运动,用以输出功率,在连杆加工的过程中,尺寸以及形位公差的控制极为重要。
[0003]在相关技术中,半精镗孔以及精镗孔加工时均以连杆体平面定位,但由于连杆盖比连杆体厚,精磨时连杆体、连杆盖需拆开各自加工,这种加工方法连杆的厚度尺寸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但是由于连杆体、连杆盖分开精磨,精镗加工与连杆盖的平面精磨时不是一个定位基准面,使得以连杆盖精磨平面为基准检测第一镗孔的垂直度时,得到的检测结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加工工艺,该连杆加工工艺较好的保证了第一镗孔的垂直度加工要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连杆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形成连杆体以及连杆盖,其中,所述连杆体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一圆弧槽口,所述连杆体另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二加工孔,所述连杆体位于所述第一圆弧槽口轴向两侧以及所述第二加工孔轴向两侧均形成有加工面,所述连杆盖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二圆弧槽口;
[0008]S2:将所述连杆体以及所述连杆盖进行装配,使所述第一圆弧槽口和所述第二圆弧槽口配合形成第一加工孔;
[0009]S3:以所述连杆体的加工面作为基准面,将所述第一加工孔以及所述第二加工孔进行精镗,得到第一镗孔和第二镗孔,并将所述连杆盖位于所述第二圆弧槽口轴向一侧的平面进行精铣;
[0010]S4:将所述连杆体以及所述连杆盖拆开,并以所述连杆盖的精铣加工平面作为基准面,将所述连杆盖位于所述第二圆弧槽口轴向另一侧的平面进行精磨,并精磨至预设尺寸。
[0011]优选地,所述连杆加工工艺还包括步骤S1之前将所述连杆体与所述连杆盖进行装配,并对所述第一加工孔和所述第二加工孔进行半精镗加工。
[0012]优选地,所述连杆加工工艺还包括将半精镗后的所述连杆体与所述连杆盖拆开,对所述连杆体中的所述加工面进行精磨,并精磨至预设尺寸。
[0013]优选地,所述连杆加工工艺还包括半精镗加工装配之前对所述连杆体与所述连杆盖进行安装孔加工。
[0014]优选地,所述连杆加工工艺还包括安装孔加工之前对所述第一加工孔进行粗镗加
工。
[0015]优选地,所述连杆加工工艺还包括所述第一圆弧槽口粗镗加工之前对所述连杆体远离所述第一加工孔的一端部进行钻孔加工,得到所述第二加工孔,并对所述第二加工孔进行粗镗。
[0016]优选地,所述连杆加工工艺还包括第二加工孔粗镗之前对所述连杆体中的所述加工面进行粗铣,并将经过粗铣后的所述加工面进行粗磨,且粗磨至预设尺寸。
[0017]优选地,所述连杆加工工艺还包括第一加工孔粗镗加工之前将所述连杆盖位于所述第二圆弧槽口轴向两侧的平面进行粗铣,并将经过粗铣后的两平面进行粗磨,且粗磨至预设尺寸。
[0018]优选地,所述连杆加工工艺还包括粗磨所述连杆体中的所述加工面以及粗磨所述连杆盖之前将毛坯连杆工件锯开。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杆,由所述的连杆加工工艺加工而成。
[0020]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连杆加工工艺,是通过步骤S1形成的连杆体,且连杆体上形成有第二加工孔和加工面,步骤S2对连杆体与连杆盖进行装配形成第一加工孔,步骤S3以加工面作为基准面对第一加工孔和第二加工孔进行精镗,且以加工面作为基准面对连杆盖位于第二圆弧槽口轴向一侧的平面进行精铣,步骤S4以连杆盖精铣加工面作为基准面,对连杆盖位于第二圆弧槽口轴向另一侧的平面进行精磨,从而基于精铣连杆盖位于第二圆弧槽口轴向一侧的平面在精镗加工之后,精铣与精镗加工时为同一定位基准面,能够较好的保证第一镗孔的垂直度加工要求,对连杆盖位于第二圆弧槽口轴向另一侧的平面进行精磨时,以精铣加工时的平面作为基准面,不仅较好的保证了第一镗孔垂直度的稳定性,还达到了连杆盖厚度尺寸的加工要求,步骤S2中经过装配后,方便对第一加工孔进行加工,提高作业效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连杆工艺中毛坯连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连杆工艺中粗磨后连杆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连杆工艺中粗磨后连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连杆工艺中钻孔以及粗镗后第二加工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连杆工艺中加工安装孔后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5所示加工安装孔后连杆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图5所示加工安装孔后连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连杆工艺中半精镗倒角后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连杆工艺中精磨后连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连杆工艺中,步骤S3所得到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符号说明:
[0033]1、连杆体;11、第一圆弧槽口;12、加工面;2、连杆盖;21、第二圆弧槽口;31、第一加工孔;32、第一镗孔;41、第二加工孔;42、第二镗孔;5、安装孔;6、毛坯连杆;7、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0035]一种连杆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6]S1:形成连杆体1以及连杆盖2,其中,所述连杆体1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一圆弧槽口11,所述连杆体1另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二加工孔41,所述连杆体1位于所述第一圆弧槽口11轴向两侧以及所述第二加工孔41轴向两侧均形成有加工面12,所述连杆盖2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二圆弧槽口21。
[0037]S2:将所述连杆体1以及所述连杆盖2进行装配,使所述第一圆弧槽口11和所述第二圆弧槽口21配合形成第一加工孔31,可以理解的,经过装配后,方便对所述第一加工孔31进行加工,提高作业效率,由于在加工所述第一圆弧槽口11和所述第二圆弧槽口21时为同一基准面,能够较好的保证所述第一加工孔31加工后的垂直度。
[0038]S3:以所述连杆体1的加工面12作为基准面,将所述第一加工孔31以及所述第二加工孔41进行精镗,得到第一镗孔32和第二镗孔42,并将所述连杆盖2位于所述第二圆弧槽口21轴向一侧的平面进行精铣,得到如图10所示的连杆,由于精铣连杆盖2位于第二圆弧槽口21轴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形成连杆体(1)以及连杆盖(2),其中,所述连杆体(1)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一圆弧槽口(11),所述连杆体(1)另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二加工孔(41),所述连杆体(1)位于所述第一圆弧槽口(11)轴向两侧以及所述第二加工孔(41)轴向两侧均形成有加工面(12),所述连杆盖(2)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二圆弧槽口(21);S2:将所述连杆体(1)以及所述连杆盖(2)进行装配,使所述第一圆弧槽口(11)和所述第二圆弧槽口(21)配合形成第一加工孔(31);S3:以所述连杆体(1)的加工面(12)作为基准面,将所述第一加工孔(31)以及所述第二加工孔(41)进行精镗,得到第一镗孔(32)和第二镗孔(42),并将所述连杆盖(2)位于所述第二圆弧槽口(21)轴向一侧的平面进行精铣;S4:将所述连杆体(1)以及所述连杆盖(2)拆开,并以所述连杆盖(2)的精铣加工平面作为基准面,将所述连杆盖(2)位于所述第二圆弧槽口(21)轴向另一侧的平面进行精磨,并精磨至预设尺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加工工艺还包括步骤S1之前将所述连杆体(1)与所述连杆盖(2)进行装配,并对所述第一加工孔(31)和所述第二加工孔(41)进行半精镗加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加工工艺还包括将半精镗后的所述连杆体(1)与所述连杆盖(2)拆开,对所述连杆体(1)中的所述加工面(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松俞华锋阮在祥李越范星徐梦婷刘岚泽杨龙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九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