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气压下最大挠度受限的圆形预应力薄膜弹性能的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375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压下最大挠度受限的圆形预应力薄膜弹性能的确定方法:对杨氏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ν、半径为a、厚度为h、预应力为σ0的最初平坦且周边夹紧的圆形预应力薄膜施加气体压力q,让该圆形预应力薄膜在气体压力下产生轴对称变形、并与一块平行于最初平坦的圆形预应力薄膜的刚性平板形成一个半径为b的圆形光滑接触区域,其中刚性平板与最初平坦的圆形预应力薄膜相距H,那么基于该圆形预应力薄膜轴对称变形的静力平衡分析,利用气体压力q的测量值,就可以确定出该圆形预应力薄膜轴对称变形后的弹性能U。轴对称变形后的弹性能U。轴对称变形后的弹性能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压下最大挠度受限的圆形预应力薄膜弹性能的确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压力作用下周边夹紧的圆形预应力薄膜在最大挠度受限制条件下的弹性能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最大挠度受限制条件下周边夹紧的圆形薄膜的轴对称变形问题的解析解,在许多工程和
都有应用,例如,用来研究薄膜/基层系统的粘附能测量、以及研制各种仪器仪表和各类传感器等。从文献查新的结果来看,目前仅有气体压力作用下周边夹紧的无预应力的圆形薄膜在最大挠度受限制条件下的轴对称变形问题的解析研究成果。例如,专利技术专利“气体压力下最大挠度受限的圆薄膜的弹性能的确定方法”(申请号:202010199390.5)所采用的解析解,就是在没有考虑圆形薄膜带有预应力(即带有初始面内应力)的条件下获得的,因而这个解析解不适用于圆形薄膜带有预应力的情形。但实际上,在对最初平坦的薄膜沿圆形周边进行夹紧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周边夹紧后的圆形薄膜已经在最初平坦的薄膜所在的平面内被拉伸或者压缩了(通常称为面内拉伸或者压缩),从而使周边夹紧后的圆形薄膜在施加气体压力之前就已经带有了一种初始的面内拉伸(或者压缩)应力,即通常所谓的预应力。此外,即便是在对圆形薄膜进行周边夹紧的时候,没有造成周边夹紧后的圆形薄膜带有初始面内拉伸(或者压缩)应力,但由于薄膜材料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而如果施加气体压力时的温度与对圆形薄膜进行周边夹紧时的温度相差较大的话,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周边夹紧时无面内拉伸(或者压缩)应力的圆形薄膜也会成为一种周边夹紧的带有面内拉伸(或者压缩)应力的圆形薄膜,那么对其进一步施加气体压力时,就是所谓的圆形预应力薄膜。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气体压力作用下周边夹紧的圆形预应力薄膜在最大挠度受限制条件下的轴对称变形问题的解析研究成果。因此,进一步开展气体压力作用下周边夹紧的圆形预应力薄膜在最大挠度受限制条件下的轴对称变形问题的解析研究,可以为工程
提供更大的研发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致力于气体压力作用下周边夹紧的圆形预应力薄膜在最大挠度受限制条件下的轴对称变形问题的解析研究,基于气体压力作用下周边夹紧的圆形预应力薄膜在最大挠度受限制条件下的轴对称变形的静力平衡分析,得到了该轴对称变形问题的解析解,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气压下最大挠度受限的圆形预应力薄膜弹性能的确定方法。
[0004]气压下最大挠度受限的圆形预应力薄膜弹性能的确定方法:对杨氏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ν、半径为a、厚度为h、预应力为σ0的最初平坦且周边夹紧的圆形预应力薄膜施加气体压力q,让该圆形预应力薄膜在气体压力作用下产生轴对称变形、并与一块平行于最初平坦的圆形预应力薄膜的刚性平板形成一个半径为b的圆形光滑接触区域,其中刚性平板与最初平坦的圆形预应力薄膜相距H,那么基于该圆形预应力薄膜轴对称变形的静力平衡分析,就可以得到所施加的气体压力q与该圆形预应力薄膜轴对称变形后的弹性能U之间的
解析关系为
[0005][0006]其中,
[0007][00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而其中的b、c0、c1、d0的值由方程
[0017][0018][0019][0020]和
[0021][0022]确定,其中,
[0023][0024][0025][0026][0027][0028]这样,只要测得气体压力q的值,就可以把该圆形预应力薄膜轴对称变形后的弹性能U确定下来,其中,a、b、h、H的单位均为毫米(mm),E、q、σ0的单位均为牛顿每平方毫米(N/mm2),U的单位为牛顿
·
毫米(N
·
mm),而ν、c0、c1、c2、c3、c4、c5、c6、d0、d1、d2、d3、d4、d5、d6、Q、e、β均为无量纲的量。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气体压力作用下周边夹紧的圆形预应力薄膜在最大挠度受限制条件下的轴对称变形的示意图,其中,1是轴对称变形后的圆形预应力薄膜,2是刚性平板,3是夹紧装置,4是最初平坦的圆形预应力薄膜的几何中面,5是支座,而a表示圆形预应力薄膜的半径和夹紧装置的内半径,b表示轴对称变形后的圆形预应力薄膜与刚性平板之间形成的圆形光滑接触区域的半径,r表示轴对称变形后的圆形预应力薄膜上的任意一点到垂直于最初平坦的圆形预应力薄膜的几何中面且过该几何中面的形心的直线的距离,w(r)表示薄膜挠
度,q表示作用在圆形预应力薄膜表面上的气体压力,H表示最初平坦的圆形预应力薄膜与刚性平板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1]如图1所示,对杨氏弹性模量E=7.84N/mm2、泊松比ν=0.47、半径a=10mm、厚度h=1mm、预应力σ0=0.2N/mm2的最初平坦且周边夹紧的圆形预应力薄膜施加气体压力q,让该圆形预应力薄膜在气体压力作用下产生轴对称变形、并与一块平行于最初平坦的圆形预应力薄膜的刚性平板形成一个半径为b的圆形光滑接触区域,其中刚性平板与最初平坦的圆形预应力薄膜相距H=2.5mm,测得气体压力q=0.1N/mm2,那么采用本专利技术所给出的方法,由方程
[0032][0033][0034][0035][0036][0037][0038][0039][0040][0041][0042][0043][0044][0045][0046][0047][0048][0049][0050]得到b=1.90870mm、c0=0.926624、c1=

0.361658、d0=0.187758以及c2=

0.500042、c3=

0.174924、c4=

0.251664、c5=

0.177005、c6=

0.228971、d1=

0.288278、d2=

0.353777、d3=

0.112867、d4=

0.181197、d5=

0.082964、d6=

0.217546,最后由方程
[0051][0052]确定出该圆形预应力薄膜轴对称变形后的弹性能为U=45.179795N
·
m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压下最大挠度受限的圆形预应力薄膜弹性能的确定方法,其特征是:对杨氏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ν、半径为a、厚度为h、预应力为σ0的最初平坦且周边夹紧的圆形预应力薄膜施加气体压力q,让该圆形预应力薄膜在气体压力作用下产生轴对称变形、并与一块平行于最初平坦的圆形预应力薄膜的刚性平板形成一个半径为b的圆形光滑接触区域,其中刚性平板与最初平坦的圆形预应力薄膜相距H,那么基于该圆形预应力薄膜轴对称变形的静力平衡分析,利用气体压力q的测量值,由方程静力平衡分析,利用气体压力q的测量值,由方程静力平衡分析,利用气体压力q的测量值,由方程静力平衡分析,利用气体压力q的测量值,由方程静力平衡分析,利用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婷常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