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线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无线耳机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87361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1:43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无线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无线耳机及存储介质。用于无线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其无线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每一个包括用于检测电容的传感器、扬声器和耳内麦克风,该入耳检测方法包括:利用传感器检测该耳机的电容;在所检测的电容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由扬声器播放第一音频信号;响应于扬声器播放的第一音频信号,确定从扬声器到耳内麦克风的传输路径的传递函数和/或所述耳内麦克风采集到的第二音频信号的参数,并据此判断所述耳机是否入耳。本公开在保证入耳检测准确性的前提下,提供了更方便、更及时,同时计算负荷和功耗都更小的入耳检测方案,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无线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无线耳机及存储介质


[0001]本公开涉及耳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无线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和能够检测其是否入耳的无线耳机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耳机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传统的有线耳机通过导线连接各类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但是传统有线耳机会限制佩戴者的行动,在运动场合使用十分不便,同时,耳机线的缠绕、拉扯以及听诊器效应都会影响用户实际的使用体验。普通蓝牙耳机虽然取消了耳机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连线,但是在左右耳之间仍然存在连线,对佩戴者的使用仍然存在一定限制,因此,分体式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应运而生。
[0003]真无线耳机通常在用户进行使用时会根据当前的佩戴情况自动实现开关机或者音乐播放等,例如对于主动降噪耳机而言,还需要在耳机正常佩戴使用时进行降噪处理,而在非使用状态关闭主动降噪功能。现有技术中,通过耳机自带的扬声器播放特定音频信号,再基于特定音频信号从扬声器到耳内麦克风的传输路径的传递函数或耳内麦克风所接收到的音频信号的参数进行耳机是否佩戴在用户耳内的判定,因此需要不断进行特定音频信号的播放、采集和计算,不仅增大了耳机的功耗,造成便携式设备宝贵的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影响耳机入耳判断及其他处理的速度。
[0004]显然,现有耳机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提供了本公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本公开需要一种用于无线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其通过配置在耳机上的传感器检测人耳的相关位置处的电容值,通过该电容值初步判断耳机已经入耳/半入耳、即将入耳或具有入耳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再进一步利用播放音频信号,并计算音频信号从扬声器到耳内麦克风的传输路径的传递函数或耳内麦克风所接收到的音频信号的参数的方式,判定耳机的入耳状态,由此能以较小的功耗及计算代价,获得方便、准确、及时的入耳检测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7]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每一个包括用于检测电容的传感器、扬声器和耳内麦克风,所述入耳检测方法包括:利用所述传感器检测该耳机的电容;在所检测的电容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由所述扬声器播放第一音频信号;响应于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确定从所述扬声器到所述耳内麦克风的传输路径的传递函数和/或所述耳内麦克风采集到的第二音频信号的参数;基于所述传递函数和/或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参数,判断所述耳机是否入耳。
[0008]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案,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
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每个耳机包括:传感器、扬声器、耳内麦克风以及处理器,其中所述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耳机的电容;所述扬声器被配置为播放第一音频信号;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从所述扬声器到所述耳内麦克风的传输路径的传递函数和/或所述耳内麦克风采集到的第二音频信号的参数,并且基于所述传递函数和/或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参数,判断所述耳机是否入耳。
[0009]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当所述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的入耳检测方法的步骤。
[0010]上述用于无线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和无线耳机,首先通过传感器对耳机电容的检测,初步判断耳机的入耳状态或趋势,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再通过播放特定音频信号的方式进行入耳检测,可以在大多数时候使播放特定音频信号来检测耳机是否入耳这一功能处于关闭状态,避免耳机频繁通过高功耗的方式进行入耳检测,因此,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前提下,提供了更方便、更及时,同时计算负荷和功耗都更小的入耳检测方案,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1]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0012]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主动降噪过程的示意图;
[0013]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无线耳机入耳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
[0014]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的构件组成的示意图;
[0015]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的部分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定。本文中所描述的各个步骤,如果彼此之间没有前后关系的必要性,则本文中作为示例对其进行描述的次序不应视为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道可以对其进行顺序调整,只要不破坏其彼此之间的逻辑性导致整个流程无法实现即可。
[0017]作为示例,在图1中示出了具备主动降噪功能(尤其是前馈滤波和反馈滤波两种设置)的耳机的构造,但须知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入耳检测方法可应用于的无线耳机并不限于此类耳机,也可应用于其他类的耳机(其可以具有除了主动降噪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其可以包括扬声器107、耳内麦克风101b和用于检测电容的传感器(未示出),除了主动降噪功能特异性的电子器件和电路结构以外的电子器件和电路结构与图1中的耳机相似,在此不赘述。耳机的这些功能的启用/禁用都与耳机的出入耳状态相关联。
[0018]如图1所示,耳机的主动降噪过程可以响应于主动降噪过程控制信号114而启动或
关闭。在图1中,可以通过前馈路径和反馈路径来实现主动降噪过程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前馈路径上,耳外麦克风101a在耳机外侧采集环境噪声,耳外麦克风101a采集到的环境噪声除周围环境产生的噪声外,还可以包括耳机的扬声器107播放音频信号时,漏到耳外周围环境的音频分量,该部分音频分量作为环境噪声的一部分。将采集到的环境噪声通过模拟增益102a的增益处理以及第一模数转换器103a的模数转换处理后,被传输至第一低通及下采样滤波器104a。第一低通及下采样滤波器104a能够降低滤波器采样率,从而降低功耗并减少滤波器阶数,进而减小降噪芯片的面积以及降低成本。随后,由前馈滤波器111对经过第一低通及下采样滤波器104a的环境噪声信号进行滤波,经前馈滤波器111处理后的环境信号被传输至加法器109,随后经数模转换器106的数模转换处理后,由扬声器107播放。扬声器107播放出的经前馈滤波的环境噪声与到达耳内的环境噪声产生空中对消以实现降噪。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反馈路径上,耳内麦克风101b在耳机内侧靠近耳道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线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每一个包括用于检测电容的传感器、扬声器和耳内麦克风,所述入耳检测方法包括:利用所述传感器检测该耳机的电容;在所检测的电容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由所述扬声器播放第一音频信号;响应于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确定从所述扬声器到所述耳内麦克风的传输路径的传递函数和/或所述耳内麦克风采集到的第二音频信号的参数;基于所述传递函数和/或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参数,判断所述耳机是否入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基于第一电容值和第二电容值中的至少一种来如下设置: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电容值;设置为在所述第一电容值和所述第二电容值之间的范围内;以及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电容值;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值是在所述耳机没有与耳部接触的情况下利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各个电容值的第一代表值,所述第二电容值是在所述耳机至少部分地内置于耳部的情况下利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各个电容值的第二代表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设置为在所述第一电容值和第二电容值之间的范围内,所述第一代表值包括平均值、中值和最大值中的一种,所述第二代表值包括平均值、中值和最小值中的一种,所述耳部包括人工耳或人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设置为在所述第一电容值和所述第二电容值之间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阈值相较所述第二电容值更接近所述第一电容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检测方法还包括:在所检测的电容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不由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音频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的入耳包括至少部分地入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包括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外的低频音频信号。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包括所述无线耳机使用的操作提示音,所述操作包括所述耳机的开启、相对于耳部的位置检测、无线通信连接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检测方法还包括:在所检测的电容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由所述扬声器以预设的间隔时间来播放第一音频信号,所述预设的间隔时间在150ms到1000ms的范围内。10.一种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伟峰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