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44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包括桶体(2)、盖体(1)和粘贴连接部(3);所述盖体(1)活动设置在所述桶体(2)的顶端;所述粘贴连接部(3)贴设在所述桶体(2)的外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结构简单巧妙,无需再另外配置连接部件,可通过背部侧壁上设置的粘性胶体将其贴设在车厢或车门的内壁上,节省车厢内空间,防止垃圾桶倾倒。垃圾桶倾倒。垃圾桶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


[0001]本技术设计汽车装配及内饰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旅居车、商务车或者客车中配备垃圾桶,通常采用将垃圾桶直接放置在车辆内部底板上,或者先在地板上固定一筒形框架结构,再将垃圾桶放置在该筒形框架结构内,从而对垃圾桶起到固定的作用。如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于2019年6月4日公开了一种能够连续封装垃圾的车载垃圾桶,其公开号为CN208932162U。所述车载垃圾桶,包括:主筒、垃圾袋存储机构、传动机构、开门机构、切割机构、束口机构、封口机构,其中垃圾袋存储机构由副筒及上盖组成,用于存放未经热切的长筒状塑料袋;传动机构安装在主筒底部,由外踏板及内踏板构成,通过3组钢丝绳将动力分别传递至各个机构;束口机构及封口机构按照设定顺序安装在主筒内,切割机构安装在两个封口机构中间;当踩下踏板时,3组钢丝绳按顺序分别驱动开门机构、束口机构、封口机构、切割机构运动,完成对垃圾袋的两段束口封装和切割,下段垃圾袋经垃圾筒门滑出,上段垃圾袋封口后作为下次垃圾袋封装的底部;当松开踏板时,各个机构由相应的弹簧机构进行复位,从而实现简洁高效连续的垃圾封装功能。现有技术中的这种车载垃圾桶,虽可实现垃圾袋的高效连续封装,但一方面需占用较大的车内底面空间,造成空间浪费;另一方面在颠簸较严重的路况下,垃圾桶容易倾倒,导致车内环境受到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
[0004]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包括桶体(2)、盖体(1)和粘贴连接部(3);所述盖体(1)活动设置在所述桶体(2)的顶端;所述粘贴连接部(3)贴设在所述桶体(2)的外侧壁上。
[0005]所述桶体(2)为由第一侧壁(201)、第二侧壁(202)、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底壁(203)围合而成的具有顶端开口部(204)的桶状结构,所述顶端开口部(204)的面积大于所述底壁(203)的面积。所述粘贴部包括弹性垫层(301)、高分子胶粘层(302)和离型纸层(303);所述弹性垫层(301)贴设在所述第三侧壁的外表面;所述高分子胶粘层(302)包括粘性内表面和粘性外表面;所述粘性内表面贴设在所述弹性垫层(301)的外表面;所述离型纸层(303)贴设在所述粘性外表面。所述盖体(1)包括盖板(101)、第一侧翻边、第二侧翻边(103)和第三侧翻边(104);所述盖体(1)为具有弧形倒角的矩形结构;所述盖体(1)包括第一边沿(106)、第二边沿(107)、第三边沿(108)和第四边沿;所述第一侧翻边由所述第一边沿(106)向下翻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侧翻边(103)由所述第二边沿(107)向下翻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三侧翻边(104)由所述第三边沿(108)向下翻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侧翻边、第二侧翻边(103)和第三侧翻边(104)共同围合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一侧翻边和第三侧翻边
(104)远离所述第二侧翻边(103)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装配轴和第二装配轴;所述桶体(2)的第二侧壁(202)的顶端和第三侧壁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装配轴和第二装配轴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轴插入所述第一装配孔中;第二装配轴插入所述第二装配孔中。所述第二侧翻边(103)上还设有一弧形凸棱(105)。所述盖板(101)靠近所述第四边沿的一侧还设有一条形斜坡部(102)。
[0006]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结构简单巧妙,无需再另外配置连接部件,可通过背部侧壁上设置的粘性胶体将其贴设在车厢或车门的内壁上,节省车厢内空间,防止垃圾桶倾倒。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装配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外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0]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包括桶体2、盖体1和粘贴连接部3;所述盖体1活动设置在所述桶体2的顶端;所述粘贴连接部3贴设在所述桶体2的外侧壁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粘贴连接部3用于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贴设固定在车厢或车门的内壁上,一方面可充分利用车壁空间,节省车内底面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可牢固的将垃圾桶进行固定,防止垃圾桶倾倒。
[0011]所述桶体2为由第一侧壁201、第二侧壁202、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底壁203围合而成的具有顶端开口部204的桶状结构,所述顶端开口部204的面积大于所述底壁203的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可便于将垃圾放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也便于在桶内装满垃圾后,将垃圾倒出以便清空垃圾桶。
[0012]所述粘贴部包括弹性垫层301、高分子胶粘层302和离型纸层303;所述弹性垫层301贴设在所述第三侧壁的外表面;所述高分子胶粘层302包括粘性内表面和粘性外表面;所述粘性内表面贴设在所述弹性垫层301的外表面;所述离型纸层303贴设在所述粘性外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弹性垫层301用于使得所述桶体2的外侧壁更好的与车厢或车门的内壁之间进行贴合,减小桶体2的外侧壁与车厢或车门的内壁之间的缝隙,从而使得贴合更加紧密牢固;所述离型纸用于在未使用时防止高分子胶粘层302暴露在空气中降低其粘性并在使用时便于将揭开露出高分子胶粘层302。
[0013]所述盖体1包括盖板101、第一侧翻边、第二侧翻边103和第三侧翻边104;所述盖体1为具有弧形倒角的矩形结构;所述盖体1包括第一边沿106、第二边沿107、第三边沿108和第四边沿;所述第一侧翻边由所述第一边沿106向下翻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侧翻边103由所述第二边沿107向下翻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三侧翻边104由所述第三边沿108向下翻折延
伸形成;所述第一侧翻边、第二侧翻边103和第三侧翻边104共同围合成一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所述盖体1盖在所述桶体2上时所述第一侧翻边、第二侧翻边103和第三侧翻边104用于围合在所述顶端开口部204的外侧边缘,使得所述顶端开口部204的封闭性更佳。
[0014]所述第一侧翻边和第三侧翻边104远离所述第二侧翻边103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装配轴和第二装配轴;所述桶体2的第二侧壁202的顶端和第三侧壁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装配轴和第二装配轴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轴插入所述第一装配孔中;第二装配轴插入所述第二装配孔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过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2)、盖体(1)和粘贴连接部(3);所述盖体(1)活动设置在所述桶体(2)的顶端;所述粘贴连接部(3)贴设在所述桶体(2)的外侧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2)为由第一侧壁(201)、第二侧壁(202)、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底壁(203)围合而成的具有顶端开口部(204)的桶状结构,所述顶端开口部(204)的面积大于所述底壁(203)的面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连接部包括弹性垫层(301)、高分子胶粘层(302)和离型纸层(303);所述弹性垫层(301)贴设在所述第三侧壁的外表面;所述高分子胶粘层(302)包括粘性内表面和粘性外表面;所述粘性内表面贴设在所述弹性垫层(301)的外表面;所述离型纸层(303)贴设在所述粘性外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便携式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包括盖板(101)、第一侧翻边、第二侧翻边(103)和第三侧翻边(104);所述盖体(1)为具有弧形倒角的矩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伟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伟昊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