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宽体金线蛭人工投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3344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体金线蛭人工投饵装置,属于宽体金线蛭养殖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清理死亡螺蛳工作量大、耗时多,劳动力成本高,及直接清除带有水蛭的死螺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问题。本投饵装置包括框架、浮体和筛网,框架具有长方体结构,其四周边侧及底部均设置有所述的筛网,其四周边侧中至少一组对边上设置有所述的浮体。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投饵装置可以做到定时集中投饵、定时集中清理死螺和集中分离部分死亡螺蛳壳内尚滞留的水蛭,很好地解决了生产中所存在的实际难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体金线蛭人工投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宽体金线蛭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宽体金线蛭人工投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宽体金线蛭(以下简称水蛭)终身以吸食螺的体液为主,被水蛭吸食体液后的螺极易死亡,死亡螺蛳沉入水底,如不分离、清除,时间久了将腐烂发臭,污染水蛭养殖水体的水质和底质,甚至引起水质底质严重败坏。这对水蛭的生长将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时将导致其患病或直接危及其生命。宽体金线蛭人工养殖,现在一般采用的是池塘网箱、大棚水箱、水泥池等几种养殖模式,饵料螺的投喂通常采用全池(箱)直接抛洒散投,让水蛭采食,而且,一般从开始投喂饵料螺直至商品水蛭起捕上市,都不对养殖水体中沉积的死亡螺蛳等残饵进行清理,因为清理死亡螺蛳工作量大、耗时多,劳动力成本高。同时,即使被捞出认为是死亡了的螺蛳个体(其实,难免还存在未死亡的螺蛳)中,也通常还有部分水蛭因吸食螺蛳体液仍呆在螺蛳壳内而不愿自行爬出,这对清除死螺带来较大困扰,或因直接清除带有水蛭的死螺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喂食过程稳定可靠的宽体金线蛭人工投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清理死亡螺蛳工作量大、耗时多,劳动力成本高,及直接清除带有水蛭的死螺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宽体金线蛭人工投饵装置,包括框架、浮体和筛网,框架具有长方体结构,其四周边侧及底部均设置有所述的筛网,其四周边侧中至少一组对边上设置有所述的浮体。
[0006]进一步,浮体为气囊或挤塑板。
[0007]进一步,筛网为尼龙网或塑料网,其塑料网的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丙烯,其筛孔孔径为0.5

1.0cm。
[0008]进一步,框架的底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并在其厚度方向成所定倾角的斜面,所定倾角的角度为10

30
°

[0009]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框架内并位于斜面低端一侧的分离仓,所述分离仓具有远低于斜面低端的分离台,且分离台与框架之间通过筛网连接。
[0010]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框架内并位于斜面低端一侧且隔断分离仓的挡板。
[0011]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框架上并位于分离台上方的支架和拉绳,拉绳的一端还连接在分离台上。
[0012]进一步,分离台上设有与筛网筛孔直径一样的网孔。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投饵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喂食过程稳定可靠的优点,很好的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清理死亡螺蛳工作量大、耗时多,劳动力成本
高,及直接清除带有水蛭的死螺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等实际难题。同时,采用本技术的投饵装置可以做到定时集中投饵、定时集中清理死螺和集中分离部分死亡螺蛳壳内尚滞留的水蛭,避免了生产效益的减少。
[0014]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宽体金线蛭人工投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宽体金线蛭人工投饵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的分离台被抬升后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框架1、浮体2、筛网3、斜面4、支架5、拉绳6、分离仓7、分离台8、挡板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3]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体金线蛭人工投饵装置,包括框架1、浮体2和筛网3,该框架1具有长方体结构,其四周边侧及底部均设置有筛网3,其四周边侧中至少一组对边上设置有浮体2,该浮体2可以采用气囊,或者挤塑板,只有具有浮力,能够托起框架及其内的喂食螺蛳即可。这样,该投饵装置可以悬浮于养殖水体的水面,将鲜活的螺蛳投
放于其中,水蛭可自行通过筛网的网孔钻入投饵装置的框架体内,便可吸食螺蛳的体液,并待水蛭吸食后则又可通过筛网的网孔从投饵装置的框架体内钻出,从而返回进入到养殖箱(池)水体中,再待喂食一段时间后,提起投饵装置并置于事先备好的浮于水面的泡沫塑料框架上,使其离开养殖箱(池)水面一定高度(5

10cm),让尚未爬离死螺或少量活螺螺壳内的少部分水蛭,在因缺水干燥和光线刺激下,集中自动爬出而回到养殖箱(池)中,最后集中清理掉投饵装置中死亡的螺蛳(或空螺壳)即可。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投饵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喂食过程稳定可靠的优点,很好的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清理死亡螺蛳工作量大、耗时多,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
[0026]在本实施例中的筛网3采用的是硬质聚乙烯塑料网片,其筛孔孔径为0.5

1.0cm。
[0027]实施例二
[0028]继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框架1的底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并在其厚度方向成所定倾角的斜面4,所定倾角的角度为10

30
°
,优选为15
°
或18
°
或20
°
。这样,被吸食而死的螺蛳则可从具有一定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体金线蛭人工投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浮体(2)和筛网(3),所述框架具有长方体结构,其四周边侧及底部均设置有所述的筛网,其四周边侧中至少一组对边上设置有所述的浮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体金线蛭人工投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为气囊或挤塑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体金线蛭人工投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为尼龙网或塑料网,其塑料网的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丙烯,其筛孔孔径为0.5

1.0cm。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宽体金线蛭人工投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底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并在其厚度方向成所定倾角的斜面(4),所定倾角的角度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毅李红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