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的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24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的外壳,包括由抗形变的绝缘材料构成该计算机外型结构和内部部件支撑结构的结构层;其特征在于:在该结构层上靠近计算机内部电路的一侧内覆盖有吸收计算机内部电路运行产生的无用电磁信号、使之不向外泄漏的屏蔽层;在结构层上靠近计算机外部环境的一侧设有一个或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内嵌入有该计算机的天线;在结构层上相对每个天线所在位置、且靠近计算机内部环境的一侧设有一个或两个小圆凸台,每个小圆凸台的外周覆盖有屏蔽层,其中间设有一个小圆孔,该小圆孔内敷设有与天线电连接的导体,并藉此构成天线插接孔;馈送天线信号的导线一端插入该天线插接孔,其另一端直接连接于该计算机内部的无线数据通信信号发射部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的外壳,属于计算机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目前,通常使用的计算机外壳是由普通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简单组合构成,如图6所示的即为现在比较常见的台式计算机外壳。这种传统外壳结构的计算机系统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系统内部电路运行产生的电磁信号会转化为能量,因无法自然释放而聚集在该外壳的金属部分,使该计算机外壳的金属部分与计算机外部环境形成电位差。在计算机操作人员或者其他和外部环境等电位、或者与聚集电磁能量的外壳存在电位差的导电体接触到该外壳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而通常在使用计算机系统时,操作人员往往免不了要接触该计算机系统的某些输入设备,例如键盘和鼠标。这种短时间的放电现象经由人体传导到这些输入设备上,如果输入设备外壳没有经过特殊处理,则很容易造成输入混乱,甚至可能造成后果严重的误操作。二、现在,计算机主机系统内部电路的运行频率已经趋近无线数据通信的电波信号传输频率,而电路运行时又不可避免地以电磁波方式向外发射能量,如果这些电磁波聚积在计算机外壳的金属部分上的能量达到某种程度时,会穿透计算机外壳的非金属部分直接释放到计算机外部环境中。因为这些电磁能量是由运行频率接近无线数据传输频率的电路产生的,其不可避免地会与周围环境的无线数据传输信号相交混,并对该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通信所用的无线数据信号产生干扰,影响其无线数据通信的传输质量。对此,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1、将计算机系统中的无线数据通信部件尽可能地设置在该计算机外壳的外部,其弊端是减低了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紧凑性和整合移动性。2、在现有计算机结构基础上,将无线数据通信的天线作为独立部件而引伸到该计算机外壳的外部,其弊端是天线和计算机外壳在结构上不易配合,天线容易折断。此外,这两种做法还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对现有计算机内部电路运行产生的无用电磁信号泄漏到计算机外部环境而对其无线数据通信产生的干扰现象无法有效避免。目前,无线数据通信已经在计算机系统中开始逐渐普及,而随着计算机系统的集成度和整合移动性的不断提升,无线数据通信已经成为各种型式计算机和移动多媒体信息设备的重要传输方式。但是,由于现在计算机内部电路的运行频率已经涵盖了无线通信的多种频段,以及其在运行中产生的电磁能量泄漏所造成的对无线数据通信的干扰,在很多场合中,高速计算机系统,尤其是高速移动计算机系统是被禁止使用的,这无疑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因此,业内许多人士都在寻求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地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缺陷的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的外壳,使得安装有该外壳的具有无线数据通信能力的高速计算机或移动多媒体信息设备能够安全使用,既不会因其产生的电磁信号转换为能量聚集在外壳上而影响其输入操作,也不会因电磁信号泄漏到外部环境中而对其无线数据通信产生干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的外壳,包括有由抗形变的绝缘材料构成的结构层,该结构层形成该计算机的外型结构和内部部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结构层上靠近计算机内部电路的一侧内覆盖有吸收计算机内部电路运行产生的无用电磁信号、并使之不向外泄漏的屏蔽层;在所述的结构层上靠近计算机外部环境的一侧设有一个或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内嵌入有该计算机的无线数据通信天线;在所述的结构层上相对每个天线所在位置、且靠近计算机内部环境的一侧设有一个或两个小圆凸台,每个小圆凸台的外周覆盖有屏蔽层,其中间设有一个小圆孔,该小圆孔内敷设有与无线数据通信天线电连接的导体,并藉此构成天线插接孔;馈送天线信号的导线一端插入该天线插接孔,其另一端直接连接于该计算机内部电路的无线数据通信信号发射部件。所述的用于结构层的抗形变绝缘材料是工程塑料或其他高分子材料。所述的结构层上靠近计算机内部电路的一侧内覆盖的屏蔽层是用具有良好吸收电磁信号能力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屏蔽层是附着在结构层上靠近计算机内部电路一侧的金属薄片,或是在结构层上靠近计算机内部电路的一侧均匀喷涂的金属涂层,该金属薄片或金属涂层在该计算机内部空间形成吸引电磁信号的屏蔽空间。所述的屏蔽层通过导体连接有电磁释放电路,该电磁释放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恒定的零电位,用于释放屏蔽层上聚集的电磁能量,以保持屏蔽层的零电位,使之能够不断吸收计算机内部的无用电磁信号。所述的结构层上设置的凹槽平面形状应与在其中间嵌入的该计算机的无线数据通信天线的平面结构形状相一致,且该凹槽的深度与该天线的厚度相同或相近。所述的设置有嵌入无线数据通信天线的凹槽处结构层的绝缘材料厚度应能确保其两侧的天线与屏蔽层彼此绝缘隔离,其材料强度应能稳固支撑该天线和屏蔽层。所述的小圆凸台中间的天线插接孔的孔径应小于其外周的屏蔽层缺口,使该天线连接孔与屏蔽层之间彼此绝缘。所述的馈送天线信号的导线是高频屏蔽导线,该导线的芯线由柔性线状金属导电体构成,芯线外侧为其中间嵌入有金属屏蔽网的绝缘套管,该嵌入的金属屏蔽网连接恒定的零电位,以屏蔽计算机内部电路产生的电磁信号对其芯线传输的数据信号的干扰。所述的计算机是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或掌上型电脑。本专利技术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的外壳的主要技术特点是通过其结构层内壁的屏蔽层屏蔽和吸收该计算机内部电路运行产生的电磁信号,在阻挡其向外泄漏到外部环境,避免其对无线数据通信产生干扰的同时,还通过电磁释放电路不断释放屏蔽层上聚集的电磁能量,以保持该屏蔽层的零电位,使之能够不断吸收计算机内部的无用电磁信号。另一特点是将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的天线部件嵌入其结构层外壁的凹槽里,较好地解决了天线与该计算机内部电路的无线数据通信信号发射部件的电连接与天线容易损坏的问题,并保证了该计算机的结构紧凑性和整合移动性。总之,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实用,制造容易、经济,使用方便、安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的外壳结构立体透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的外壳中天线所在部位的局部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的外壳中天线所在部位的局部区域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的屏蔽层横截面结构示意以及与计算机内部电路运行产生的无用电磁信号聚集在本专利技术外壳的屏蔽层和电磁释放电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馈送天线信号的导线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是表示传统的台式计算机外壳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图6,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的外壳,包括有由抗形变的绝缘材料构成的结构层1,该结构层1形成该计算机的外型结构和内部部件的支撑结构。通常用于结构层1的抗形变绝缘材料是工程塑料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在该结构层1上靠近计算机内部10一侧内覆盖有屏蔽层5,该屏蔽层5在该计算机内部空间形成屏蔽空间,用于吸引和屏蔽计算机内部电路16运行产生的无用电磁干扰信号15、并使之不向外泄漏和符合国际公认的电磁屏蔽标准。该屏蔽层5是用具有良好吸收电磁信号能力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例如银、铜、或铜合金等。屏蔽层5是附着在结构层1上靠近计算机内部10电路一侧的金属薄片(如铜箔、银箔或其他金属薄片),或是在结构层1上靠近计算机内部10电路的一侧均匀喷涂的金属涂层,在计算机内部10构成一个封闭或接近封闭的空间。在结构层1上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的外壳,包括有:由抗形变的绝缘材料构成的结构层,该结构层形成该计算机的外型结构和内部部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结构层上靠近计算机内部电路的一侧内覆盖有吸收计算机内部电路运行产生的无用电磁信号、并使之不向外泄漏的屏蔽层;在所述的结构层上靠近计算机外部环境的一侧设有一个或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内嵌入有该计算机的无线数据通信天线;在所述的结构层上相对每个天线所在位置、且靠近计算机内部环境的一侧设有一个或两个小圆凸台,每个小圆凸台的外周覆盖有屏蔽层,其中间设有一个小圆孔,该小圆孔内敷设有与无线数据通信天线电连接的导体,并藉此构成天线插接孔;馈送天线信号的导线一端插入该天线插接孔,其另一端直接连接于该计算机内部电路的无线数据通信信号发射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