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3068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端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机体外壳,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制动电机,制动电机上端四周设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端一侧设有风机,固定底座上端远离风机的一侧设有杂尘空腔,杂尘空腔上端设有除杂筐,除杂筐底端设有细筛网,除杂筐内侧中间位置设有粗筛网,除杂筐上端设有顶板,顶板一侧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一侧设有电源键,顶板远离控制器的一侧设有入料口,该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通过设置粗滤网与细滤网与风机,使该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可以达到色纺纱纤维除杂处理一次性完成,净化空气,节省人力操作简单除杂速度快的目的。节省人力操作简单除杂速度快的目的。节省人力操作简单除杂速度快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
,具体为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所谓色纺纱,就是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然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色纺纱能实现白坯染色所不能达到的朦胧的立体效果和质感。色纺纱使用起来无污染,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色差。因此,颜色柔和时尚、能够应对小批量多品种灵活生产的色纺纱,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高档服饰产品中,作为纺织业中的朝阳产业,色纺尚处在起步阶段,整体产量只占纱线总产量的4%,按全国纺纱产能一亿多锭规模计算,如果未来纱线产业形成色织、布染色、色纺三分天下的格局,那么,色纺纱产业规模将超过两千万纱锭,未来产业前景非常广阔发展空间巨大。但是在纺织生产过程中,精梳机在梳色纺纱时会产生大量的色纺纱纤维,这些色纺纱纤维进入到空气中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还会增加人们尤其是纺织工人患呼吸道疾病、职业病的概率,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回收利用、降低消耗的要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0004]1、现有的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在使用时,由于除杂设备裸露在外界,除掉的杂尘又扬起在空气中,一来由于扬尘可能再次飞到色纺纱纤维中,导致除杂效果低下,二来由于扬尘进入呼吸道可能引发一些生理疾病,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也不好;
[0005]2、现有的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在使用时,由于除杂设备除掉的杂尘大多为有机物可作为回收利用垃圾处理,但是现有的设备处理后无法将杂尘集中处理,导致后续需要人工清理这些杂尘,显得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使该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可以达到色纺纱纤维除杂处理一次性完成,达到净化空气、操作简单、节省人力、除杂速度快的目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机体外壳,所述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制动电机,所述制动电机上端四周设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端一侧设有风机,所述固定底座上端远离风机的一侧设有杂尘空腔,所述杂尘空腔上端设有除杂筐,所述除杂筐底端设有细筛网,所述除杂筐内侧中间位置设有粗筛网,所述除杂筐上端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侧设有电源键,所述顶板远离控制器的一侧设有入料口。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动电机上端外侧共设有四个固定底座,所述除杂筐通过固定底座与制动电机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入料口靠近控制器的一侧设有拉手,所述入料口与顶板连接的位置设有旋转轴,所述入料口通过旋转轴与顶板活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粗筛网下端两侧设有支撑块,所述粗筛网通过支撑块与除杂筐可拆卸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除杂筐上端设有挂钩,所述除杂筐通过挂钩可拆卸连接在机体内部。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杂尘空腔外侧连接有排杂口,所述排杂口可拆卸连接有排出管。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除杂筐外侧上下两端设有防撞弹簧,所述防撞弹簧共有八个。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通过设置除杂筐与制动电机,使得该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机器在密封的环境中对色纺纱纤维进行除杂处理,避免了扬尘进入空气中,提升了除杂效率的同时也简化了操作,保护了操作者的健康状况;
[0016]2、该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通过设置风机与排杂口,使得该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将色纺纱中除掉的杂尘直接通过排杂口顺着排出管排出,将排出管对准一个容器可以将排出的杂尘统一收集,方便回收处理,省去了人工打扫的时间与精力,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面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制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除杂筐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底板;2、制动电机;3、固定底座;4、风机;5、杂尘空腔;6、支撑块;7、机体外壳;8、防撞弹簧;9、控制器;10、拉手; 11、入料口;12、旋转轴;13、粗筛网;14、细筛网;15、排出管;16、排杂口;17、电源键;18、顶板;19、挂钩;20、除杂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包括底板 1,底板1上端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机体外壳7,底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制动电机2具体为电磁制动电机,制动电机2上端四周设有固定底座3,固定底座3上端一侧设有风机4具体为12V电动风机,固定底座3上端远离风机4的一侧设有杂尘空腔5,杂尘空腔5上端设有除杂筐20,除杂筐 20底端设有细筛网14,除杂筐20内侧中间位置设有粗筛网13,除杂筐 20上端设有顶板18,顶板18一侧设有控制器9,控制器9一侧设有电源键17,顶板18远离控制器9的一侧设有入料口11。
[0024]本实施例中,制动电机2上端外侧共设有四个固定底座3,除杂筐20 通过固定底座
3与制动电机2连接,制动电机2不断的振动,从而带动除杂筐20的活动,将除杂筐20内的纤维不断的抖动,使纤维在抖动中经过粗筛网13与细筛网14的过滤,将纤维中的杂质与灰尘抖落到杂尘空腔5 内,入料口11靠近控制器9的一侧设有拉手10,入料口11与顶板18连接的位置设有旋转轴12,入料口11通过旋转轴12与顶板18活动连接,通过拉手10将入料口11打开,由于安装了旋转轴12,所以入料口11不会与机体脱落,更加方便,粗筛网13下端两侧设有支撑块6,粗筛网13 通过支撑块6与除杂筐20可拆卸连接,由于除杂筐20设置了双层滤网,所以上面这一层粗筛网13必须是可拆卸连接,方便操作者取出细筛网14 上的纤维,除杂筐20上端设有挂钩19,除杂筐20通过挂钩19可拆卸连接在机体内部,除杂筐20是可以从机体内部拆卸下来的,因为长期使用过后的滤网可能需要更换或清理,通过挂钩19可以很简便的完成一次拆卸与安装操作,非常方便,杂尘空腔5外侧连接有排杂口16,排杂口16 可拆卸连接有排出管15,排杂口16是通过控制器9控制开关的,在除杂完毕之后控制器9会给予打开指令,从而使风机4将杂尘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机体外壳(7),所述底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制动电机(2),所述制动电机(2)上端四周设有固定底座(3),所述固定底座(3)上端一侧设有风机(4),所述固定底座(3)上端远离风机(4)的一侧设有杂尘空腔(5),所述杂尘空腔(5)上端设有除杂筐(20),所述除杂筐(20)底端设有细筛网(14),所述除杂筐(20)内侧中间位置设有粗筛网(13),所述除杂筐(20)上端设有顶板(18),所述顶板(18)一侧设有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一侧设有电源键(17),所述顶板(18)远离控制器(9)的一侧设有入料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纤维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电机(2)上端外侧共设有四个固定底座(3),所述除杂筐(20)通过固定底座(3)与制动电机(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纤维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正高张丽丽陆洪庭杜素霞王林云贺金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天马纱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