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665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抗震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框架、放置板、下夹持块和上夹持块,且框架内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端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下夹持块,且下夹持块上方固定连接有上夹持块,所述放置板上方设置有安装机构,且安装机构包括螺纹杆,所述框架顶端内壁两侧皆通过轴承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贯穿放置板内部,两组所述螺纹杆外表面皆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且移动块内侧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组所述连接板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此装置可以使管道快速被固定,即使后期拆卸也可以快速解除固定,操作简单便捷,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性和便捷性。性和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抗震支架
,具体为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抗震支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抗震支架在一般是先固定在墙体,在对管道固定,当遭遇到本地区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尽可能防止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此抗震支架也得到不断发展和创新,现已基本上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0003]现有的抗震支架在安装时,一般都是通过螺栓对管道进行固定,但是此种安装方式在安装和拆卸上十分麻烦,浪费了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缩减了工作效率,因此急需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抗震支架在对管道进行安装时麻烦不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框架、放置板、下夹持块和上夹持块,且框架内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端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下夹持块,且下夹持块上方固定连接有上夹持块,所述放置板上方设置有安装机构,且安装机构包括螺纹杆,所述框架顶端内壁两侧皆通过轴承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贯穿放置板内部,两组所述螺纹杆外表面皆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且移动块内侧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组所述连接板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放置板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连接杆底端皆插设在支撑杆顶端内壁开设的孔洞内,且两组螺纹杆底端之间缠绕有传送带。
[0006]优选的,所述下夹持块和上夹持块内侧皆胶粘有橡胶垫,且橡胶垫内侧皆贴合管道外壁。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内壁两侧皆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两组所述第一滑块之间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顶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底端,所述第一限位块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底端皆固定连接在支撑杆底端内壁。
[0008]优选的,所述框架底端设置有减震机构,且减震机构包括第一铰接杆,所述框架顶端内壁两侧皆铰接有第一铰接杆,且第一铰接杆另一端皆铰接有连接块,两组所述连接块底端皆铰接有第二铰接杆,且第二铰接杆另一端皆铰接在放置板顶端外壁两侧,两组所连接块外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另一端皆固定连接在框架两侧内壁。
[0009]优选的,所述框架底端中部皆铰接有第三铰接杆,且连接板顶端内部皆开设有第二滑槽,两组所述第二滑槽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三铰接杆底端皆铰接在第二
滑块顶端,两组所述第三铰接杆外侧皆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外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两组所述第二限位块底端皆固定连接在连接板顶端外壁两侧。
[0010]优选的,两组所述伸缩杆外表面皆缠绕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远离第三铰接杆的一端皆固定连接在第二限位块内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设置有安装机构,由于现有的抗震支架在对管道进行安装时,一般都是通过螺栓进行安装,但是此种安装方法麻烦不便,所以通过设置有螺纹杆,转动螺纹杆,使得传送带带动两组螺纹杆一起转动,从而使得上夹持块通过移动块的移动,实现对管道的夹持固定,通过此装置可以使管道快速被固定,即使后期拆卸也可以快速解除固定,操作简单便捷,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0013]2、该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设置有减震机构,由于现有的抗震支架在对震动力进行抵御时,抗压力较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此装置通过在框架顶端内壁设置有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相互作用,并且在连接板上方设置有两组第三铰接杆相互作用,使得装置在使用期间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防护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图2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00、装置主体;110、框架;120、放置板;130、下夹持块;140、上夹持块;200、安装机构;210、螺纹杆;220、移动块;230、连接板;240、连接杆;250、支撑杆;251、第一滑槽;252、第一滑块;253、第一限位块;254、第一弹簧;260、传送带;270、橡胶垫;300、减震机构;310、第一铰接杆;320、连接块;330、第二铰接杆;340、第二弹簧;350、第三铰接杆;360、第二滑槽;370、第二滑块;380、伸缩杆;381、第三弹簧;390、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包括装置主体100,装置主体100包括框架110、放置板120、下夹持块130和上夹持块140,且框架110内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20,放置板120顶端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下夹持块130,且下夹持块130上方固定连接有上夹持块140,放置板120上方设置有安装机构200,且安装机构200包括螺纹杆210,框架110顶端内壁两侧皆通过轴承连接有螺纹杆210,且螺纹杆210贯穿放置板120内部,两组螺纹杆210外表面皆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220,且移动块220内侧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30,两组连接板230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40,且放置板120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
撑杆250,连接杆240底端皆插设在支撑杆250顶端内壁开设的孔洞内,且两组螺纹杆210底端之间缠绕有传送带260。
[0022]下夹持块130和上夹持块140内侧皆胶粘有橡胶垫270,且橡胶垫270内侧皆贴合管道外壁,其作用在于,通过在下夹持块130和上夹持块140内部胶粘有橡胶垫270,使得管道外壁得到一层防护。
[0023]支撑杆250内壁两侧皆开设有第一滑槽251,且第一滑槽251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52,两组第一滑块252之间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53,且第一限位块253顶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240底端,第一限位块253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54,且第一弹簧254底端皆固定连接在支撑杆250底端内壁,其作用在于,通过第一滑槽251和第一滑块252的滑动作用,使得连接杆240在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包括装置主体(100),所述装置主体(100)包括框架(110)、放置板(120)、下夹持块(130)和上夹持块(140),且框架(110)内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20),所述放置板(120)顶端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下夹持块(130),且下夹持块(130)上方固定连接有上夹持块(140),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120)上方设置有安装机构(200),且安装机构(200)包括螺纹杆(210),所述框架(110)顶端内壁两侧皆通过轴承连接有螺纹杆(210),且螺纹杆(210)贯穿放置板(120)内部,两组所述螺纹杆(210)外表面皆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220),且移动块(220)内侧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30),两组所述连接板(230)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40),且放置板(120)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50),所述连接杆(240)底端皆插设在支撑杆(250)顶端内壁开设的孔洞内,且两组螺纹杆(210)底端之间缠绕有传送带(2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持块(130)和上夹持块(140)内侧皆胶粘有橡胶垫(270),且橡胶垫(270)内侧皆贴合管道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装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50)内壁两侧皆开设有第一滑槽(251),且第一滑槽(251)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52),两组所述第一滑块(252)之间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53),且第一限位块(253)顶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240)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扬消空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