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250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第一换热器,闪蒸器,过冷器,第二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过冷器和压缩机之间、闪蒸器与压缩机之间和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喷气支路,还包括驱动板,所述喷气支路紧贴所述驱动板,实现喷气支路和驱动板间的换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空气源热泵系统喷气支路都经过驱动板,喷气支路的制冷剂蒸汽在经过驱动板时蒸发吸热,一方面带走驱动板热量,另一方面保证了喷气支路喷入压缩机中压腔的制冷剂为气体,避免了压缩机液击现象的发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源热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泵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空气源热泵系统长时间运行时,空调外机压缩机驱动板温度较高,尤其在严寒地区所需的热负荷较大,电路运行的功率也相应的增加,在运行时驱动板温度可高达95℃,如果不及时的对驱动板进行降温处理,则驱动板元器件很有可能被烧坏,产生严重的后果。传统的空气源热泵压缩机驱动板散热方式基本采用风冷的方式和冷媒冷凝的方式进行降温。但由于风冷降温方式受室外温度影响较大,散热空间有限,导致散热效果不好;而冷媒冷凝散热方式则是经过冷凝器出来的低温制冷剂通过对流换热方式来带走压缩机驱动板部分热量,但制冷剂吸热之后温度升高,过冷度降低,系统制冷时制冷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驱动板散热系统,保证空气源热泵系统在低温状态下能够持续稳定运行。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第一换热器,闪蒸器,过冷器,第二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制热时,所述压缩机的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接口与所述闪蒸器的接口连通,所述闪蒸器的接口与所述过冷器的接口连通,所述过冷器的接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接口连通,所述节流装置的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接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接口连通;所述过冷器和压缩机之间、闪蒸器与压缩机之间和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喷气支路;还包括驱动板,所述喷气支路紧贴所述驱动板,实现喷气支路和驱动板间的换热。
[0006]优选的,所述喷气支路包括过冷器喷气增焓支路,过冷器喷气增焓支路设于过冷器和压缩机之间,制热时,制冷剂蒸汽通过过冷器喷气增焓支路喷入压缩机的中压腔。
[0007]优选的,所述过冷器喷气增焓支路包括喷射泵,所述喷射泵的第一进口与所述过冷器的第一出口连通,喷射泵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中压腔连通,所述喷射泵与所述压缩机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紧贴所述驱动板。
[0008]优选的,所述喷气支路包括闪蒸器喷气增焓支路,闪蒸器喷气增焓支路设于闪蒸器与压缩机之间,制热时,制冷剂蒸汽通过闪蒸器喷气增焓支路喷入压缩机的中压腔。
[0009]优选的,所述闪蒸器喷气增焓支路包括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与闪蒸器的上端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中压腔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紧贴所述驱动板。
[0010]优选的,所述喷气支路包括气液分离器喷气支路,所述气液分离器喷气支路设于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之间,制热时,制冷剂蒸汽通过气液分离器喷气支路喷入压缩机的中
压腔。
[0011]优选的,所述气液分离器喷气支路包括第二单向阀和第二节流装置和喷射泵,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与第二节流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喷射泵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喷射泵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中压腔连通,所述喷射泵与所述压缩机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紧贴所述驱动板。
[0012]优选的,还包括换向阀、气体截止阀、液体截止阀、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油分离器、第三节流装置、第四节流装置、第一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制热时,所述油分离器的进口与压缩机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换向阀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油分离器的出口端连通,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热器的接口连通,换向阀的第四接口与气体截止阀的接口连通;所述气体截止阀的一端与换向阀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液体截止阀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液体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与闪蒸器的入口端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与第三单向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和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与闪蒸器的第一出口端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与第三单向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与过冷器和第三节流装置连接;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两端分别与过冷器和第一三通阀连接;所述第四节流装置和第一单向阀并联设置,两端分别与室外换热器和过冷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制热时,所述制冷剂依次经压缩机、油分离器、换向阀、气体截止阀进入第一换热器进行冷凝放热,经液体截止阀进入闪蒸器,制冷剂由闪蒸器经过闪蒸器喷气增焓支路进入压缩机的中压腔;闪蒸器内制冷剂一部分经过第三节流装置后流入过冷器,经过过冷器蒸发吸热后,制冷剂通过过冷器喷气增焓支路喷入压缩机的中压腔;另一部分制冷剂经过过冷器和第四节流装置进入第二换热器,从换向阀的第三接口出来进入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输出的一部分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吸气口,另一部分通过气液分离器喷气支路喷入压缩机的中压腔,形成制热循环。
[0014]优选的,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制冷时,制冷剂依次通过压缩机、油分离器、换向阀、第二换热器、第一单向阀、过冷器、第三单向阀、液体截止阀、第一换热器、气体截止阀、换向阀、气液分离器后进入压缩机吸气口,形成制冷循环。
[0015]本技术空气源热泵系统喷气支路都经过驱动板,喷气支路的制冷剂蒸汽在经过驱动板时蒸发吸热,一方面带走驱动板热量,另一方面降低了喷气支路喷入压缩机中压腔的制冷剂为液体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压缩机液击现象的发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空气源热泵系统制热时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空气源热泵系统制冷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1、2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具
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19]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第一换热器,闪蒸器,过冷器,第二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制热时,压缩机的接口与第一换热器的接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的接口与闪蒸器的接口连通,闪蒸器的接口与过冷器的接口连通,过冷器的接口与节流装置的接口连通,节流装置的接口与第二换热器的接口连通,第二换热器的接口与气液分离器的接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接口与压缩机的接口连通;过冷器和压缩机之间、闪蒸器与压缩机之间和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喷气支路;还包括驱动板,喷气支路紧贴驱动板,实现喷气支路和驱动板间的换热。
[0020]本技术空气源热泵系统喷气支路都经过驱动板,喷气支路的制冷剂蒸汽在经过驱动板时蒸发吸热,一方面带走驱动板热量,另一方面保证了喷气支路喷入压缩机中压腔的制冷剂为气体,避免了压缩机液击现象的发生。
[0021]需要说明的是,换向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第一换热器,闪蒸器,过冷器,第二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制热时,所述压缩机的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接口与所述闪蒸器的接口连通,所述闪蒸器的接口与所述过冷器的接口连通,所述过冷器的接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接口连通,所述节流装置的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接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接口连通;所述过冷器和压缩机之间、闪蒸器与压缩机之间和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喷气支路;还包括驱动板,所述喷气支路紧贴所述驱动板,实现喷气支路和驱动板间的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支路包括过冷器喷气增焓支路,过冷器喷气增焓支路设于过冷器和压缩机之间,制热时,制冷剂蒸汽通过过冷器喷气增焓支路喷入压缩机的中压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器喷气增焓支路包括喷射泵,所述喷射泵的第一进口与所述过冷器的第一出口连通,喷射泵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中压腔连通,所述喷射泵与所述压缩机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紧贴所述驱动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支路包括闪蒸器喷气增焓支路,闪蒸器喷气增焓支路设于闪蒸器与压缩机之间,制热时,制冷剂蒸汽通过闪蒸器喷气增焓支路喷入压缩机的中压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器喷气增焓支路包括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与闪蒸器的上端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中压腔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压缩机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紧贴所述驱动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支路包括气液分离器喷气支路,所述气液分离器喷气支路设于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之间,制热时,制冷剂蒸汽通过气液分离器喷气支路喷入压缩机的中压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喷气支路包括第二单向阀和第二节流装置和喷射泵,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与第二节流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喷射泵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喷射泵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冬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