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多排浮动超越离合的双超越自适应自动变速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多排浮动超越离合的双超越自适应自动变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动交通工具由于其传动结构的限制,在行驶过程中,完全由驾驶员在不能准确知晓行驶阻力的情况下,依据经验进行操控,因此,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电机工作状态与交通工具实际行驶状况不匹配的情况,造成电机堵转。尤其是交通工具处于启动、爬坡、逆风等低速重载条件时,电机往往需要在低效率、低转速、高扭矩情况下工作,容易引起电机的意外损坏,增加维修和更换成本,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电池的续航里程。对于诸如电动物流车等对经济性要求较高的车型而言,传统的变速传动结构显然不能较好的满足其使用要求。
[000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案专利技术人团队设计了一系列的凸轮自适应自动变速装置和变速桥,利用行驶阻力驱动凸轮,达到自动换挡和根据行驶阻力自适应匹配车速输出扭矩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0004]但是,现有凸轮自适应自动变速装置均只适用于后置后驱或者前置后驱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多排浮动超越离合的双超越自适应自动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桥(1)、动力输入机构、高速挡传动机构和低速挡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桥(1)包括主轴(1a)、可转动地套装在主轴(1a)上的主传动套(1b)以及分别同轴地设置在主轴(1a)两端的第一传动轴(1c)和第二传动轴(1d),所述主传动套(1b)的一端通过差速器(1e)将动力传递给主轴(1a)和第二传动轴(1d),所述主轴(1a)靠近第一传动轴(1c)的一端通过中间传动套(1f)带动第一传动轴(1c)同步转动;所述高速挡传动机构包括摩擦离合器(2)和用于对摩擦离合器(2)施加预紧力的弹性元件组(3),所述摩擦离合器(2)包括主动摩擦件(2a)和从动摩擦件(2b),所述动力输入机构通过第一超越离合器(4)将动力传递给主动摩擦件(2a),所述从动摩擦件(2b)套装在主传动套(1b)上,并与主传动套(1b)之间形成螺旋传动副,以使从动摩擦件(2b)能够沿主传动套(1b)轴向滑动;所述低速挡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超越离合器(6)、副轴传动组件以及能够转动地套装在主传动套(1b)上的内心轮凸轮套(7),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6)包括第二外圈(6a)以及至少两个并排套装在同一内心轮凸轮套(7)上的第二内心轮(6c),各个第二内心轮(6c)外周上设置的外齿(6c1)一一正对,所述第二外圈(6a)与各个第二内心轮(6c)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滚动体,相邻第二内心轮(6c)周围的滚动体一一正对,所述动力输入机构通过副轴传动组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外圈(6a)上,所述内心轮凸轮套(7)与从动摩擦件(2b)的对应端面通过端面凸轮副传动配合,以将动力传递到主传动套(1b)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多排浮动超越离合的双超越自适应自动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心轮凸轮套(7)包括同轴设置的动力输出子套(7a)和离合安装子套(7b)组成,所述动力输出子套(7a)可转动地套装在主传动套(1b)上,且动力输出子套(7a)远离离合安装子套(7b)的一端端面与内片螺旋滚道套(5)的对应端面通过端面凸轮副传动配合,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6)套装在离合安装子套(7b)上,所述离合安装子套(7b)的一端与动力输出子套(7a)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内心轮安装套(30)可转动地套装在主传动套(1b)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多排浮动超越离合的双超越自适应自动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心轮安装套(30)与传动套(1d)之间设置有第一滚针轴承(31),所述主传动套(1b)与内心轮安装套(30)之间设置有第一端面轴承(32),所述动力输出子套(7a)与主传动套(1b)之间设置有第二滚针轴承(33),所述动力输出子套(7a)靠近离合安装子套(7b)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端面轴承(34),在所述主传动套(1b)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第二端面轴承(34)的端面轴承安装组件(35),所述第二端面轴承(34)和端面轴承安装组件(35)位于离合安装子套(7b)和主传动套(1b)之间的间隙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多排浮动超越离合的双超越自适应自动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各第二内心轮(6c)外周分布的所述第二滚动体由交替设置的粗滚动体(6d)和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宁,陈俊杰,张刘鑫,薛荣生,李欣,张引航,周鲲,王靖,伍剑,陈同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军工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