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主要包括搅拌罐、分散板、搅拌装置,所述搅拌罐的上部设有基质沥青入口、改性剂入口和稳定剂入口,所述搅拌罐的侧壁下部设有混合物料出口,所述罐体外壁与内壁间的夹层设有加热层;所述分散板设置在搅拌轴上部,且固定在搅拌轴上,板上设置有导流槽,槽内有开孔;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在罐体顶部的电机,罐体中部设置有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改性剂、稳定剂等添加剂投料后,首先经过转动中的分散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分散板开孔及边缘甩出,撒布在沥青表面,在搅拌的作用下均匀分散在沥青中,使改性剂、稳定剂等添加剂在搅拌罐中的分散更加均匀,提高搅拌效率,缩短搅拌时间,进而节约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沥青与添加剂预混的分散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改性沥青是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摩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惨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沥青结合料。改性沥青其机理有两种,一是改变沥青化学组成,二是改性剂均匀分布于沥青中形成一定的空间网络结构。
[0003]目前,改性沥青生产系统一般包括预混罐、中间罐和发育罐,生产工艺大体是,基质沥青经沥青罐区的输送管路送至换热器,与导热油加热炉系统所提供的导热油换热,换热后基质沥青经原料泵进入预混罐,改性剂和稳定剂通过螺旋计量秤依次送入预混罐中,搅拌均匀后经给料泵Ⅰ进入胶体磨Ⅰ剪切研磨后,而后送入中间罐,中间罐内加入相容剂溶胀,溶胀后经给料泵Ⅱ送入胶体磨Ⅱ研磨,最后进入发育罐进行熟化发育。其中,预混罐的顶部设有改性剂和稳定剂投料口,改性剂和稳定剂的加入过程为直接投入,通过控制投入速度,增加添加剂在沥青中的分散性。但是,此种投料方式,添加剂投料点始终固定,不利于添加剂的充分分散,只有通过延长搅拌时间增加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可以使改性剂和稳定剂与沥青充分预混。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主要包括搅拌罐、分散板、搅拌装置,所述搅拌罐的上部设有基质沥青投料口、改性剂投料口和稳定剂投料口,所述搅拌罐的侧壁下部设有混合物料出口,所述罐体外壁与内壁间的夹层设有加热层;所述分散板设置在搅拌轴上部,且固定在搅拌轴上,板上设置有导流槽,槽内有开孔;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在罐体顶部的电机,罐体中部设置有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
[0006]进一步地,上述的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的上部设置有基质沥青进料口,基质沥青采用管输进料,进料口大小根据生产能力及输送泵流量设置进行设计;
[0007]进一步地,上述的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的顶部分别设有改性剂投料口和稳定剂投料口,两入口间距离不低于1米,两入口大小以适合于投料及观察为准,投料口设置有可手动开启、关闭的盖子,以便于观察,盖子以螺丝固定。
[0008]进一步地,上述的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夹层设有加热层,内加热腔中设置有倒U形的导热油加热管,罐体外壁设置有保温层。
[0009]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对将沥青加热至所需的预混温度,并具有保温功能,
使罐内沥青可以在设定的温度下维持所需的时间。
[0010]进一步地,上述的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板为一水平圆盘状结构,设置在搅拌轴上部,且固定在搅拌轴上,分散板以搅拌轴为中心水平环绕一圈。所述分散板上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由搅拌轴开始以圆弧形延伸至分散板边缘,圆弧方向与搅拌轴旋转方向一致,槽内有均匀分布的圆形开孔,开孔大小为直径6厘米。
[0011]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添加的改性剂和稳定剂,首先落在分散板上,在分散板转动时带来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导流槽向周围甩出,同时通过分散板上开孔落在沥青表面,在搅拌叶片的搅拌下,混合到沥青里。
[0012]进一步地,上述的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从上至下均匀设有至少四个搅拌叶片,相邻搅拌叶片均错位设置,所述搅拌轴上相邻搅拌叶片之间的夹角角度均为90度。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搅拌叶片之间夹角均为90度,使得搅拌叶片分布更均匀,搅拌叶片之间更好的错位,同时四组搅拌叶片形成一个圆周,可在只有四组搅拌叶片的情况下也使得搅拌范围较大,达到满足扩大搅拌范围的目的同时能有效节约材料及便于安装。
[0014]进一步地,上述的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投料口和稳定剂投料口均设置有向罐内延伸的投料管道,管道向罐体中心倾斜,管道出口距离罐体中心搅拌轴距离0.5米。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剂和稳定剂投入后,可以落在分散盘靠近中心 0.5米的范围内,然后随着分散盘转动,均匀撒布在沥青表面。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可以使改性剂投料后经过分散盘,实现二次分散,更均匀的预混在沥青中,同时避免了改性剂添加过程中粘到搅拌杆和搅拌罐内壁。好的分散效果,可以减少搅拌时间,提升混合效果,节约改性剂添加量,提高能源利用率。
[0018]2、本技术可以使稳定剂投料后经过分散盘,实现二次分散,更均匀的分散在沥青中,更好的提高改性沥青的稳定性。通过将稳定剂均匀分散在沥青中,可以使沥青中改性剂与稳定剂均匀接触,整个体系形成均一、稳定的互穿网络结构,更有利于改性沥青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由以下部分组成:1——罐体;2——稳定剂投料口;3——基质沥青投料口;4——改性剂投料口;5——分散盘;6——搅拌叶片;7——搅拌轴;8——放料口。
[0020]图2为分散板示意图,由以下部分组成:9——落料孔;10——分散盘;11——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
[0022]一种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搅拌罐、分散板、搅拌装置,
搅拌罐的上部设有基质沥青投料口、改性剂投料口和稳定剂投料口,搅拌罐的底部设有沥青出料口,罐体外壁与内壁间的夹层设有加热层;搅拌轴上部接近罐顶位置固定有分散板,分散板以搅拌轴为中心水平放置,板上设置有导流槽,槽内有开孔;罐体顶部安装有电机,罐体中部设置有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通过电机控制搅拌速度。
[0023]本实施例中沥青罐为立式圆筒形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卧式储罐或其他形状的沥青罐。罐的上部设置有基质沥青进料口,基质沥青采用管输进料,进料口大小根据生产能力及输送泵流量进行设计。沥青采用沥青泵通过管道输送进料。罐体底部设有沥青出料口,采用沥青泵输送。罐体的顶部分别设有改性剂投料口和稳定剂投料口,两入口间距离为1米。改性剂上料采用自动上料机,投料口为封闭状态;稳定剂为人工投料,投料口设置有可手动开启、关闭的盖子,盖子以螺丝固定。改性剂投料口和稳定剂投料口均设置有向罐内延伸的投料管道,管道向罐体中心倾斜,管道出口距离罐体中心搅拌轴距离0.5米。
[0024]罐体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夹层设有加热层,内加热腔中设置有倒U形的导热油加热管,罐体外壁设置有保温层。通过导热油加温,可以快速将沥青加热至所需温度,外壁保温层可以更好的维持罐体内部温度,可以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0025]搅拌轴上部接近罐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搅拌罐、分散板、搅拌装置,所述搅拌罐的上部设有基质沥青进料口、改性剂投料口和稳定剂投料口,所述搅拌罐的侧壁下部设有混合物料出口,所述搅拌罐外壁与内壁间的夹层设有加热层;所述分散板设置在搅拌轴上部,且固定在搅拌轴上,板上设置有导流槽,槽内有开孔;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在罐体顶部的电机,罐体中部设置有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的上部设置有基质沥青进料口,基质沥青采用管输进料,进料口大小根据生产能力及输送泵流量设置进行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的顶部分别设有改性剂投料口和稳定剂投料口,两入口间距离不低于1米,两入口大小以适合于投料及观察为准,投料口设置有可手动开启、关闭的盖子,盖子以螺丝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添加剂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辉,景斌,范维玉,李玉环,殷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诺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