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意从专利>正文

具有止逆层的滤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15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止逆层的滤泡器。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控制冲液浓淡、更为简捷、便利及卫生的家庭用具,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杯体、盖体、拉杆、过滤层及止逆层;过滤层具有滤网,其周边环设密封件;拉杆为上、下端分别设有通气孔的中空管的气管单元;止逆层上设有数个组设单向向上开启的止逆单元的阀孔,其周边环设密封件;止逆层及过滤层固设于拉杆底端,并令止逆层位于过滤层上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家庭用具,特别是一种具有止逆层的滤泡器。目前世人对东方茶艺颇为流行,几乎饮茶已俨然成为大多数人生活内容之一。除了以茶叶为冲泡物之外,还常见有水果茶、用以日常清凉或温补的菊花茶、浸泡人参等的中药茶及热冲咖啡等浸泡的冲液等饮用方式。而目前用以冲泡器皿,通常具有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一体式滤泡器及图2所示的分离式滤泡器两种型式。如图1所示,习见的一体式滤泡器的杯体11’内置有具滤网的过滤层14’,于过滤层14’周边环设有软质件的密合结构,以可正确达到与杯体11’密合而防堵冲泡物2Y逸出,且以穿越盖体12’的拉杆13’控制。使用时,系将冲泡物2Y及冲液2X置入杯体11’后,将拉杆13’下行直至压制冲泡物2Y,以其处于下位处,令冲泡物2Y浸没在冲液2X中,以便在饮用或倒出冲液2X时,不致有冲泡物2Y参杂其中。藉此结构的一体式滤泡器虽可达到液、物分离饮用的目的,但却因冲泡物2Y始终浸没于冲液2X中,其结果是无法控制饮用冲液的浓度,也就是浸泡越久,下层之冲液就越浓或越苦,特别冲泡物2Y为茶叶时,浸泡越久,不仅失其正确的品味,反生苦涩;若冲泡物2Y为水果茶,越久则下层冲液越甜越浓。如此一来,如果不立即将冲液2X饮尽,则冲泡物2Y只能冲泡一次后,其就无法生味了,此缺点是目前大众使用者所习常遇见的情形。如图2所示,习用的分离式滤泡器系包含有杯体11”及滤杯15”。于滤杯15”下端设有复数孔洞151”。使用时,系将滤杯15”置于杯体11”上,放入冲泡物2Y后,向杯体11”内加水直至滤杯15”以浸过冲泡物2Y,过一段时间后,待冲液2X达到一定浓度时,再将滤杯15”取出置于盖体12”上。藉此结构的分离式滤泡器虽可达到使冲液2X与冲泡物2Y分隔及控制冲液浓度的目的,但其缺点是所需器皿为分离使用,收藏及使用颇不便利,且在将滤杯15”自杯体11”取下放于盖体12”上时,易将滤杯15”内冲泡物2Y的水份自孔洞151”滴出,污染桌面,使用上仍有缺失,仍不是很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控制冲液浓淡、更为简捷、便利及卫生的具有止逆层的滤泡器。本技术包括杯体、盖设于杯体上的盖体、穿越盖体的拉杆、过滤层及止逆层;过滤层具有滤网,其周边环设为软质件的密封件;拉杆为上、下端分别设有通气孔的中空管的气管单元;止逆层上设有数个组设单向向上开启的止逆单元的阀孔,其周边环设为软质件密封件;止逆层及过滤层固设于拉杆底端,并令止逆层位于过滤层上方。其中气管单元下端通气孔位于止逆层与过滤层之间。气管单元内设有止逆气阀。本技术包括杯体及设置于杯体内的内杯;内杯底部设有过滤层及位于过滤层上方的止逆层;内杯下端与杯体内周间设有密封件;内杯一侧设有气管单元;止逆层上设有数个组设单向向上开启的止逆单元的阀孔;气管单元上、下端设有分别高于冲液液面及位于止逆层下方的上、下通气孔。内杯下部与杯体内周的密封件为O型环圈。气管单元内设有止逆气阀。由于本技术包括杯体、盖体、拉杆、过滤层及止逆层;过滤层具有滤网,其周边环设密封件;拉杆为上、下端分别设有通气孔的中空管的气管单元;止逆层上设有数个组设单向向上开启的止逆单元的阀孔,其周边环设密封件;止逆层及过滤层固设于拉杆底端,并令止逆层位于过滤层上方。使用时,系将冲泡物置于杯体内,并冲入液体,以形成混有冲泡物的冲液,再将固设于为拉杆的气管单元底端的过滤层及止逆层置于杯体内,将为拉杆的气管单元及固设于其底端的止逆层、过滤层徐徐下压,藉由止逆层上的数个单向向上开启的止逆单元使冲液经阀孔流入并被保留于杯体上腔内,而冲泡物被过滤层隔离于杯体下腔内,并直至底部。将为拉杆的气管单元及固设于其底端的止逆层、过滤层上拉,止逆层上数个单向向上开启的止逆单元受上部冲液水压而呈封闭状,使杯体下腔形成负压,外界空气经由为气管单元拉杆上、下端的通气孔进入杯体下腔,于位于底层的冲泡物与过滤层及止逆层之间形成气体隔离层,并藉由止逆层及过滤层密封件与杯体内周的磨擦力大于杯体上腔内冲液的压力,保持气体隔离层,以真正达到冲泡物与冲液分隔,便可使冲液浓度依饮用者的需要控制冲泡物浸泡的时间,令冲泡物不至于与冲液浸泡过久而产生苦涩、过浓或过甜的不理想现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控制冲液浓淡、更为简捷、便利及卫生,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图1、为传统的一体式滤泡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分离式滤泡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下压拉杆)。图5、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下压拉杆至最底端)。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往上拉拉杆)。图7、为图6中A部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呈包括杯体11、盖设于杯体11上的盖体12、穿越盖体12的拉杆13、止逆层16及过滤层14的一体式。拉杆13为上、下端分别设有通气孔131、132的中空管的气管单元。过滤层14具有滤网,其周边环设为软质件的密封件141。止逆层16上设有数个组设单向向上开启的止逆单元17的阀孔161,其周边环设为软质件密封件162。止逆单元17组设于止逆层16阀孔161上的活瓣阀17。亦可如图7所示,止逆层16上阀孔161a为圆锥孔,止逆单元17a具有直径大于并可塞住止逆层16上圆锥孔161a大端直径的球体171,于球体171下方延设直杆172,并于直杆172底端形成以可顶靠于圆锥孔161a下端的横杆173。当然,止逆单元17亦可为各种不同形式。止逆层16及过滤层14固设于拉杆13底端,并令止逆层16位于过滤层14上方,拉杆下端的通气孔132位于止逆层16与过滤层14之间,固设于拉杆13上的止逆层16及过滤层14置于杯体11内,并将杯体11区隔成上、下腔111、112,并藉由为拉杆的气管单元13上、下端通气孔131、132使杯体11下腔112连通外界。使用时,系将冲泡物2Y置于杯体11内,并冲入液体,以形成混有冲泡物2Y的冲液2X,再将固设于为拉杆的气管单元13底端的过滤层14及止逆层16置于杯体11内。如图4、图5所示,将为拉杆的气管单元13及固设于其底端的止逆层16、过滤层14徐徐下压,藉由止逆层16上的数个单向向上开启的止逆单元17(17a)使冲液2X经阀孔161(161a)流入并被保留于杯体11上腔111内,而冲泡物2Y被过滤层14隔离于杯体11下腔112内,并直至底部。如图6所示,将为拉杆的气管单元13及固设于其底端的止逆层16、过滤层14上拉,止逆层16上数个单向向上开启的止逆单元17(17a)受上部冲液2X水压而呈封闭状,使杯体11下腔112形成负压,使外界空气经由为气管单元拉杆13上、下端的通气孔131、132进入杯体11下腔112,于位于底层的冲泡物2Y与过滤层14及止逆层16之间形成气体隔离层2Z,并藉由止逆层16及过滤层14密封件161、141与杯体11内周的磨擦力大于杯体11上腔111内冲液2X的压力,保持气体隔离层2Z。亦可依需要于为拉杆的气管单元13内设置简易止逆气阀,使当为拉杆的气管单元13往上拉时,止逆气阀即呈开合(on)状,空气自上端通气孔131、下端通气孔132进入杯体11下腔1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止逆层的滤泡器,它包括杯体、盖设于杯体上的盖体、穿越盖体的拉杆及过滤层;过滤层具有滤网,其周边环设为软质件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层上方设有止逆层;拉杆为上、下端分别设有通气孔的中空管的气管单元;止逆层上设有数个组设单向向上开启的止逆单元的阀孔,其周边环设为软质件密封件;止逆层及过滤层固设于拉杆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具有止逆层的滤泡器,它包括杯体、盖设于杯体上的盖体、穿越盖体的拉杆及过滤层;过滤层具有滤网,其周边环设为软质件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层上方设有止逆层;拉杆为上、下端分别设有通气孔的中空管的气管单元;止逆层上设有数个组设单向向上开启的止逆单元的阀孔,其周边环设为软质件密封件;止逆层及过滤层固设于拉杆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止逆层的滤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管单元下端通气孔位于止逆层与过滤层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止逆层的滤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管单元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意从
申请(专利权)人:黄意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