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面部按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207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面部按摩装置,包括外壳主体件,所述外壳主体件包括用于贴合到人体面部的内面板部,与所述内面板部位置相对的外面板部,以及将所述内面板部和外面板部连接为一体的侧面板部,所述内面板部、外面板部和侧面板部围成一个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式的面部按摩装置,在使用时覆盖到病患眼眶处,利用装置内上的电极和红外线灯管实现按摩,方便使用,不论是病患住院还是居家休养,都能方便地对面部进行按摩。都能方便地对面部进行按摩。都能方便地对面部进行按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用面部按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护理保健
,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面部按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基因诊断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
[0003]面神经麻痹也属于神经内科范畴,面神经麻痹分为中枢型和周围型。中枢型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0004]在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和康复护理中,通过对其面部进行按摩处理是有助于患者病情减轻的,然而出于便捷性考虑,按摩要在病患时间上方便时进行,出于成本考虑,应该尽量避免人工按摩。因此,设置一种针对面神经麻痹的按摩装置,不论病患是在住院康复还是在后续的休养中都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针对患者眼部周围进按摩。在住院时,通过按摩,还能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患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神经内科用面部按摩装置。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神经内科用面部按摩装置,包括外壳主体件,所述外壳主体件包括用于贴合到人体面部的内面板部,与所述内面板部位置相对的外面板部,以及将所述内面板部和外面板部连接为一体的侧面板部,所述内面板部、外面板部和侧面板部围成一个内腔;
[0007]所述内面板部向整个所述外壳主体件的内侧弯曲呈弧面状,相应地,所述外面板部向整个所述外壳主体件的外侧弯曲呈弧面状;所述内面板部、外面板部和侧面板部形成的整体成条形,且整体的两端通过弯曲形成用于避免遮挡视觉的孔;
[0008]所述内腔内设置有用于按摩的电极,所述电极穿过所述内面板部后延申到所述内面板部用于贴合人体面部一侧的表面;所述内腔内还设置有红外线灯管,与该红外线灯管位置相对应地,所述内面板部上设置有透明板以使得红外线穿过。
[0009]进一步,所述内腔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配重块。
[0010]进一步,所述配重块采用合金制成。
[0011]进一步,所述电极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中部。
[0012]进一步,所述红外线灯管包括一个第一红外线灯管,且该第一红外线灯管设置在两个所述电极之间,与所述第一红外线灯管位置相对地,在所述内面板部上设置有第一透明板。
[0013]进一步,所述红外线灯管包括两个第二红外线灯管,且两个所述第二红外线灯管分别位于一个所述电极和靠近的所述配重块之间,与所述第二红外线灯管位置相对地,在所述内面板部上设置有一个第二透明板。
[0014]进一步,所述内腔内设置有两个型板,每个所述型板对应设置到所述电极处,并包围所述电极。
[0015]进一步,所述外面板部的一个端部设置有控制面板。
[0016]有益效果:本技术构思新颖、设计合理且便于操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式的面部按摩装置,在使用时覆盖到病患眼眶处,利用装置内上的电极和红外线灯管实现按摩,方便使用,不论是病患住院还是居家休养,都能方便地对面部进行按摩。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4]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5]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神经内科用面部按摩装置,具有外壳主体件100,外壳主体件100包括用于贴合到人体面部的内面板部110,与内面板部110位置相对的外面板部120,以及将内面板部110和外面板部120连接为一体的侧面板部130,内面板部110、外面板部120和侧面板部130围成一个内腔。内面板部110向整个外壳主体件100的内侧弯曲呈弧面状,相应地,外面板部 120向整个外壳主体件100的外侧弯曲呈弧面状;内面板部110、外面板部120 和侧面板部130形成的整体成条形,且整体的两端通过弯曲形成用于避免遮挡视觉的孔140。内腔内设置有用于按摩的电极150,电极150穿过内面板部 110后延申到内面板部110用于贴合人体面部一侧的表面;内腔内还设置有红外线灯管160,与该红外线灯管160位置相对应地,内面板部110上设置有透明板170以使得红外线穿过。
[0026]如图1

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部按摩装置的外壳主体件100 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用面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体件(100),所述外壳主体件(100)包括用于贴合到人体面部的内面板部(110),与所述内面板部(110)位置相对的外面板部(120),以及将所述内面板部(110)和外面板部(120)连接为一体的侧面板部(130),所述内面板部(110)、外面板部(120)和侧面板部(130)围成一个内腔;所述内面板部(110)向整个所述外壳主体件(100)的内侧弯曲呈弧面状,相应地,所述外面板部(120)向整个所述外壳主体件(100)的外侧弯曲呈弧面状;所述内面板部(110)、外面板部(120)和侧面板部(130)形成的整体成条形,且整体的两端通过弯曲形成用于避免遮挡视觉的孔(140);所述内腔内设置有用于按摩的电极(150),所述电极(150)穿过所述内面板部(110)后延申到所述内面板部(110)用于贴合人体面部一侧的表面;所述内腔内还设置有红外线灯管(160),与该红外线灯管(160)位置相对应地,所述内面板部(110)上设置有透明板(170)以使得红外线穿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用面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配重块(1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内科用面部按摩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玲钟映早钟守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