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建新专利>正文

高原加压睡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06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睡袋技术领域,具体是高原加压睡袋,包括通过导气管连通的密闭睡袋和增压装置,增压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空气增压设备以及用于为空气增压设备供能的电源组件,空气增压设备的抽气口连通外部环境,空气增压设备的排气口通过导气管连通睡袋的进气口从而能够将增压空气输送至睡袋内部,睡袋上设有便于人员进出的防漏气拉链,睡袋上设有废气排放口和应急通气口,废气排放口处设有恒压阀,应急通气口处设有应急阀门,应急阀门的开关位于睡袋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高原加压睡袋,能够有效预防、治疗高原病,采用睡袋式结构,便于随身携带使用,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原加压睡袋


[0001]本技术涉及睡袋
,具体是高原加压睡袋。

技术介绍

[0002]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高原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海拔8000m高度时,大气压(33.78kPa)约为海平面(101.33kPa)的1/3,吸入气氧分压为7.47kPa。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快速进驻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后,呼吸、循环、血液、内分泌及中枢神经系统在短时间内受缺氧及低压、寒冷、干燥、强紫外线等高原环境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综合征,称为高原病。急性高原病是人体由低海拔地区进驻高海拔地区数小时到数天内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发绀、乏力、食欲缺乏、睡眠障碍、尿少等急性高原反应,或者呈现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较易引起死亡。高原病的原因是人体吸入空气的氧分压低,目前,通过氧疗或同时给予5%的二氧化碳或正压呼吸机通气,是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的主要方法,但现有的设备一般都配备在专门的医疗机构中,不便于随身携带,且价格高昂,结构复杂,使用操作不便,一般需要有具备专业知识才能操作使用,且维护保养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高原加压睡袋,能够有效预防、治疗高原病,采用睡袋式结构,使用时不会对使用者面部造成压迫,便于随身携带使用,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
[0004]本技术任务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高原加压睡袋,包括通过导气管连通的密闭睡袋和增压装置,增压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空气增压设备以及用于为空气增压设备供能的电源组件,空气增压设备的抽气口连通外部环境,空气增压设备的排气口通过导气管连通睡袋的进气口从而能够将增压空气输送至睡袋内部,睡袋上设有便于人员进出的防漏气拉链,睡袋上设有废气排放口和应急通气口,废气排放口处设有恒压阀,应急通气口处设有应急阀门,应急阀门的开关位于睡袋内侧。
[0006]优选,所述空气增压设备为空气增压泵,或者所述空气增压设备为一个风扇或由若干风扇串联而成的风扇组,所述电源组件为电池组件或者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连接头。
[0007]优选,所述增压装置上还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空气增压设备排气压力的第一调压机构。
[0008]优选,所述恒压阀上设有用于调节恒压值大小的第二调压机构。
[0009]优选,所述空气增压设备的抽气口还设有空气过滤装置;所述壳体内侧还包覆有消音棉。
[0010]优选,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睡袋上对应使用者头部的一端,所述废气排放口位于睡袋上对应使用者脚部的一端。
[0011]优选,所述睡袋内还设有用于检测并显示睡袋内气压的第一气压计。
[0012]优选,所述增压装置或所述睡袋内侧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空气增压设备工作状态的操控开关,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空气增压设备、所述电池组件和所述操控开关。
[0013]优选,所述增压装置的壳体上还设有电量显示装置、以及用于检测并显示所述空气增压设备排气压力的第二气压计。
[0014]优选,所述增压装置和所述恒压阀配合能够使得所述睡袋内的气压维持在一个大气压。
[0015]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高原加压睡袋具有以下优点:

在高原空气稀薄地区使用时,使用者进入睡袋内,然后通过防漏气拉链将睡袋密封,通过增压装置将环境中的稀薄空气输入到睡袋内,而且增压装置的排气压力大于睡袋废气排放口处恒压阀的设定值,从而使得睡袋内的废气在能够排放的同时,也能一直维持在恒压阀设定的设定值(比如一个标准大气压),使得使用者在睡袋内能够顺畅呼吸,不受外部环境空气稀薄的影响,从而能够有效预防或治疗高原病,且由于睡袋内气流的方向是从使用者头部朝向使用者脚部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将呼出的空气通过废气排放口排出,不会出现使用者呼出废气排不出去产生废气聚集的现象;设置应急通气口,且应急阀门的开关位于睡袋内侧,从而便于在意外状况时方便使用者打开应急阀门进行通气,从而能够避免使用者出现窒息等危险情况;而且采用睡袋式结构,使用时不会像面罩那样对使用者面部造成压迫,便于随身携带使用,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

在睡袋的废气排放口设置恒压阀,通过对恒压阀的设置,配合空气增压设备,可以使得睡袋内的压力维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左右,从而便于使用者呼吸,且呼出的空气能够通过废气排放口排出;

空气增压设备即可以采用空气增压泵,用于需要压力更加稳定的场景,也可以采用风扇,或者多个风扇串联而成的风扇组,用于需要轻便使用的场景;

通过设置用于调节所述空气增压泵排气压力的调压机构,能够根据需要调节空气增压泵的排气压力,进而便于配合恒压阀调节睡袋内部的进气量及气压;

通过设置空气过滤装置,能够对大气进行过滤净化,从而能够将无菌、无尘、无病毒的洁净空气输送至睡袋内供使用者使用,进一步增加防护效果;

增压装置的壳体内侧包覆消音棉,能够有效降低空气增压设备的噪音。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例1中高原加压睡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睡袋1,防漏气拉链11,废气排放口12,应急通气口13,恒压阀14,应急阀门15,进气口16,第一气压计17,增压装置2,壳体21,消音棉211,空气增压泵22,抽气口221,排气口222,第一调压机构223,空气过滤装置224,电源组件23,电量显示装置24,操控开关25,控制电路板26,导气管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说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进行间接连接。另外,本文中的“防漏气拉链”、“恒压阀”、“应急阀门”、“调压机构”、“气压计”、“空气增压泵”、“控制电路板”等均为现有技术,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部件,本文中不再对其结构进行具体的描述和限定。
[0021]如图1所示,高原加压睡袋,包括通过导气管3连通的密闭睡袋1和增压装置2,增压装置2包括壳体21、设于壳体21内的空气增压泵22以及用于为空气增压泵22供能的电源组件23(可以为电池组件,也可以为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连接头组件),空气增压泵22的抽气口221连通外部环境,空气增压泵22的排气口222通过导气管3连通睡袋1的进气口16从而能够将增压空气输送至睡袋1内部,睡袋1上设有便于人员进出的防漏气拉链11,睡袋1上还设有废气排放口12和应急通气口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原加压睡袋,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导气管连通的密闭睡袋和增压装置,增压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空气增压设备以及用于为空气增压设备供能的电源组件,空气增压设备的抽气口连通外部环境,空气增压设备的排气口通过导气管连通睡袋的进气口从而能够将增压空气输送至睡袋内部,睡袋上设有便于人员进出的防漏气拉链,睡袋上设有废气排放口和应急通气口,废气排放口处设有恒压阀,应急通气口处设有应急阀门,应急阀门的开关位于睡袋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加压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增压设备为空气增压泵,或者所述空气增压设备为一个风扇或由若干风扇串联而成的风扇组,所述电源组件为电池组件或者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连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加压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上还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空气增压设备排气压力的第一调压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加压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阀上设有用于调节恒压值大小的第二调压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建新曾俊达
申请(专利权)人:曾建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