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负荷稀疏地区供电半径延伸的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供电或配电的电路装置或系统,具体涉及交流输电线或交流配电网络供电半径延伸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负荷分散地区的电网建设经济效益差、投入产出比低是全世界电网公司普遍面对的问题,如何以较经济的方式为负荷分散地区的人口提供适合的供电服务,成为世界性的热点议题。研究表明,传统的发电—配电系统仅适用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居民区,对于用户密度较低(低于70户//km2)的农村偏远地区,由于供电半径较大,容易出现线路末端供电电压偏低,电能质量不合格的问题。此外,随着用户负荷的不断增大,单点大负荷的不断增多,昼夜电网波峰波谷的波动,位于线路尾部的用户的供电质量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0003]负荷分散,变配电站供电半径有限,往往需要较长的中压线路和分散的变配电站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供电。而分散的变电站主变压器的利用率低,一大部分的功率损失在了线路传输的过程中,且主要是因有功电流流经较长的输电线路造成的损耗,无法通过简单地并联无功补偿设备来改善末端电压特性。为确保末端用户的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负荷稀疏地区供电半径延伸的系统,包括三相相线、中性线、补偿变压器系统(1),储能与能量变换系统(2)和传感与控制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变压器系统(1)的输入端包括三相相线输入端和中性线输入端,输出端包括三相相线输出端和中性线输出端;所述储能与能量变换系统(2)的输入端包括三相相线输入端和中性线输入端,输出端包括三相相线输出端和中性线输出端;所述传感与控制单元(3)的输入端包括三相相线输入端,输出端与所述补偿变压器系统(1)以及所述储能与能量变换系统(2)相连;所述补偿变压器系统(1)与所述储能与能量变换系统(2)的具体连接关系包括两种拓扑:左连式结构与右连式结构,其中,所述左连式结构为所述储能与能量变换系统(2)靠近所述三相相线输入端和中性线输入端,所述补偿变压器系统(1)靠近所述三相相线输出端和中性线输出端,即所述储能与能量变换系统(2)经所述补偿变压器系统(1)后连接至三相相线输出端和中性线输出端,其中,所述右连式结构为所述补偿变压器系统(1)靠近所述三相相线输入端和中性线输入端,所述储能与能量变换系统(2)靠近所述三相相线输出端和中性线输出端,即所述补偿变压器系统(1)经所述储能与能量变换系统(2)后连接至三相相线输出端和中性线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合负荷稀疏地区供电半径延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变压器系统(1)包括取电单元(11)、补偿变压器(12)、交流调压变换器(13)和调压控制单元(14),所述取电单元(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能与能量变换系统(2)的输出端,共同并联接至三相相线与中性线之间,输出端与所述交流调压变换器(13)相连;所述补偿变压器(12)的二次侧绕组串联于供电线路中,一次侧绕组与所述交流调压变换器(13)交流侧输出端相连;所述交流调压变换器(13)交流侧输入端与所述取电单元(11)的输出端相连,交流侧输出端与所述补偿变压器(12)的一次侧绕组相连,所述调压控制单元(14)输出端与所述交流调压变换器(13)相连,输入端与所述传感与控制单元(3)的输出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合负荷稀疏地区供电半径延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与能量变换系统(2)包括AC/DC双向变换器(21)、DC/DC升压变换器(22)、储能电池及其管理系统(23)、功率变换控制单元(24)以及电抗器(25),所述AC/DC双向变换器(21)的交流侧经所述电抗器(25)并联至输电线路的三相相线与中性线之间;所述DC/DC升压变换器(22)的高压直流侧与所述AC/DC双向变换器(21)的直流侧端口相连,低压直流侧与所述AC/DC双向变换器(2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储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