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集装箱式连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72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用集装箱式连廊。包括主连廊、楼体过度连廊、第一平层入户连廊、第二平层入户连廊、装饰墙板、工字钢横梁。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与电梯井道连接的主连廊和向楼层入户过度的入户连廊做成了集装箱一体式结构,整个连廊包括内层初步装饰可以在工厂预制完成,施工时只需将连廊运到现场直接吊装完成固定拼接即可,此种集装箱式连廊的安装施工更加的高效便捷,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进度,同时避免现场的大量高空施工作业,保证施工安全,减少现场施工对周边住户的影响。边住户的影响。边住户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用集装箱式连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装电梯工程
,具体为一种电梯用集装箱式连廊。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楼房,一般不少高于7层的住宅且未安装电梯,为此,严重影响人们便利出行,特别是老年人。传统的既有建筑增设电梯主要是采用现场施工的砖混结构和钢结构作为电梯井道,土建施工完毕后再安装电梯设备,采用该传统加建方法,其存在施工周期长、现场混乱、噪声大而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的缺陷,且破坏了既有建筑周遭环境,甚至还会给居民带来安全隐患,且对于一些楼层结构在加装电梯时为了入户方便需要增设一个入户连廊,常规方案会使工程量较大且现场安装周期长,也会影响到住户的正常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用集装箱式连廊,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连廊、楼体过度连廊、第一平层入户连廊、第二平层入户连廊,所述主连廊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均为由工字钢横梁和第二方管预制成型的一体式矩形连廊框架,其中四根所述工字钢横梁作为主框架,四根所述工字钢横梁之间由所述第二方管固定连接,所述主连廊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的底面上的所述第二方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角钢,所述主连廊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的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装饰墙板,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和所述第二平层入户连廊均为预制成型的集装箱式连廊且其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所述装饰墙板,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和所述第二平层入户连廊分别位于所述主连廊两侧且固定连接在所述主连廊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之间。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由四根工字钢立柱作为四角位置支撑柱,所述工字钢立柱之间通过C型钢横梁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的底面和顶部的所述C型钢横梁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方管,所述第一方管的一端穿过同一侧的所述C型钢横梁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底面的所述第一方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角钢,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底面的所述C型钢横梁的下表面和顶部的所述C型钢横梁的上表面均等间距均匀开设有螺栓孔,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一端的所述工字钢立柱侧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牵拉固定梁,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另一端的两个所述工字钢立柱上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主连廊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所述牵拉固定梁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方管向外延伸的一端齐平。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二平层入户连廊与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结构相同。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连廊、所述楼体过度连廊、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所述第二平层入户连廊的内侧通过装饰材料进行装饰处理。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饰墙板上安装有窗户。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与电梯井道连接的主连廊和向楼层入户过度的入户连廊做成了集装箱一体式结构,整个连廊包括内层初步装饰可以在工厂预制完成,施工时只需将连廊运到现场直接吊装完成固定拼接即可,此种集装箱式连廊的安装施工更加的高效便捷,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进度,同时避免现场的大量高空施工作业,保证施工安全,减少现场施工对周边住户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去除装饰墙板后的主连廊和楼体过度连廊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去除装饰墙板后的第一平层入户连廊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

主连廊、2

楼体过度连廊、3

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01

工字钢立柱、302

C型钢横梁、303

第一方管、304

第一角钢、305

牵拉固定梁、306

螺栓孔、4

第二平层入户连廊、5

装饰墙板、6

工字钢横梁、7

第二方管、8

第二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0014]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梯用集装箱式连廊,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连廊1、楼体过度连廊2、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第二平层入户连廊4,所述主连廊1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2均为由工字钢横梁6和第二方管7预制成型的一体式矩形连廊框架,其中四根所述工字钢横梁6作为主框架,四根所述工字钢横梁6之间由所述第二方管7固定连接,所述主连廊1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2的底面上的所述第二方管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角钢8,所述主连廊1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2的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装饰墙板5,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和所述第二平层入户连廊4均为预制成型的集装箱式连廊且其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所述装饰墙板5,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和所述第二平层入户连廊4分别位于所述主连廊1两侧且固定连接在所述主连廊1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2之间。
[0015]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由四根工字钢立柱301作为四角位置支撑柱,所述工字钢立柱301之间通过C型钢横梁302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的底面和顶部的所述C型钢横梁302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方管303,所述第一方管303的一端穿过同一侧的所述C型钢横梁302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底面的所述第一方管30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角钢304,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底面的所述C型钢横梁302的下表面和顶部的所述C型钢横梁302的上表面均等间距均匀开设有螺栓孔306,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一端的所述工字钢立柱301侧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牵拉固定梁305,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另一端的两个所述工字钢立柱301上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主连廊1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2,所述牵拉固定梁305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方管303向外延伸的一端齐平。
[0016]所述所述第二平层入户连廊4与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结构相同。
[0017]所述主连廊1、所述楼体过度连廊2、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所述第二平层入户连廊4的内侧通过装饰材料进行装饰处理。
[0018]所述装饰墙板5上安装有窗户。
[0019]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连廊1、楼体过度连廊2、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第二平层入户连廊4根据设计尺寸在工厂预制完成,并将装饰外墙5安装好后完成内部的初步装修,需要安装时将其运到施工现场,通过吊运将主连廊1一端焊接到电梯井道上,将楼体过度连廊2一端固定连接到楼体上预留的连接板上,然后将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和第二平层入户连廊4分别吊装焊接到主连廊1和楼体过度连廊2之间,将牵拉固定梁305和第一方管303固定连接到楼体上预留的连接板上,即完成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的安装,每一层的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安装完成后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306可以将相邻的上下两层的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固定连接到一起,第二平层入户连廊4同第一平层入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用集装箱式连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连廊(1)、楼体过度连廊(2)、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第二平层入户连廊(4),所述主连廊(1)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2)均为由工字钢横梁(6)和第二方管(7)预制成型的一体式矩形连廊框架,其中四根所述工字钢横梁(6)作为主框架,四根所述工字钢横梁(6)之间由所述第二方管(7)固定连接,所述主连廊(1)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2)的底面上的所述第二方管(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角钢(8),所述主连廊(1)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2)的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装饰墙板(5),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和所述第二平层入户连廊(4)均为预制成型的集装箱式连廊且其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所述装饰墙板(5),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和所述第二平层入户连廊(4)分别位于所述主连廊(1)两侧且固定连接在所述主连廊(1)和所述楼体过度连廊(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用集装箱式连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由四根工字钢立柱(301)作为四角位置支撑柱,所述工字钢立柱(301)之间通过C型钢横梁(302)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第一平层入户连廊(3)的底面和顶部的所述C型钢横梁(302)之间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连存王凤平李咸良展元荣孙建波苏家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泉顺达装配式智慧电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