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辅助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636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辅助工具,包括手柄和穿线管,所述穿线管的一端折弯以形成穿刺钩,所述穿线管的另一端伸入手柄中,所述手柄上开设有与穿线管连通的过线槽;所述穿线管上固连有一与穿线管平行设置的负压吸管,所述负压吸管的一端靠近穿刺钩设置,所述负压吸管的另一端从手柄中穿出后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该辅助工具在进行关节镜下手术时可以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麻醉、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有助于患者恢复,且操作简单,费用相对较低,方便于临床的应用与推广。便于临床的应用与推广。便于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辅助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术辅助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辅助工具。

技术介绍

[0002]肩袖损伤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肩关节疾患,在正常人群中,肩袖损伤占肩关节疾患的5%~40% ,而在60岁以上人群中占17%~4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肩袖损伤患者得到了治疗。肩袖损伤通常是一个或多个肌腱从骨头(肱骨)撕裂。它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可继发于创伤或退行性变,如年龄相关性退行性变。当需要修复时,必须将软组织(肌腱)缝合回硬组织(骨),从而促进疤痕组织的形成。古老的经典方法(“开放式入路”)是通过开放式入路暴露两种结构,开放式入路通常涉及三角肌的一些剥离(和随后的修复)。坚固的缝线通过肱骨大结节的骨隧道,使用弯曲的器械(针或缝线)。同样的缝合线穿过肌腱,然后打结将其固定在骨头上。随着关节镜的出现,无需进行“开放入路”就可以进行肩袖修复,从而避免了与三角肌分离有关的大多数并发症。这项技术也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不那么痛苦,病人也能更好地忍受。目前常见关节镜下肩袖修补的方式包括单排技术、传统双排技术和缝合桥双排缝合技术,其均需要通过使用锚钉来进行修复,而锚钉尾线以何种方式快速穿过肩袖对肩袖修补手术显得十分重要。
[0003]我们在肩关节镜下操作时,通常为保持良好的视野需要使用吸引器来吸除视野中的干扰物,例如:血性冲洗液、骨、软骨及滑膜等组织碎片,目前关节镜下刨削刀和射频汽化装置均配有吸引通道,可以保证在使用这些装置时保持良好的视野。关节镜下对关节内肌腱、半月板、盂唇等结构进行修补时,均需使用关节镜修补辅助工具来完成,但目前市面上暂未有专门带有吸引通道的关节镜修补辅助工具产品可供使用,所以在组织修补时往往出现因为患者血压升高或者术中操作不慎导致关节内出血或碎屑较多等原因造成手术视野混浊,以致关节镜修补辅助工具进入后因术者无法清楚操作而不得不取出换用带吸引装置的器械反复抽吸至视野清楚后再二次置入关节镜修补辅助工具,造成手术操作较不便,耗时间较长,增加了麻醉、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患者的相关费用增加,术后恢复效果不理想。
[0004]综上所述,如何便捷快速的实现关节镜下组织修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为关节镜下穿线提供良好手术视野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辅助工具。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辅助工具,包括手柄和穿线管,所述穿线管的一端折弯以形成穿刺钩,所述穿线管的另一端伸入手柄中,所述手柄上开设有与穿线管连通的过线槽;所述穿线管上固连有一与穿线管平行设置的负压吸管,所述负压吸管的一端靠近穿刺钩设
置,所述负压吸管的另一端从手柄中穿出后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
[0008]该结构在使用前,将负压吸管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手术时,开启负压吸引装置,穿线过程中产生的组织碎片在负压吸引装置的抽吸下通过负压吸管吸出,从而保证关节镜下具有良好的视野。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0]所述负压吸管靠近穿刺钩一端的端面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由靠近穿线管一端至远离穿线管的一端向着手柄一侧倾斜。此设计有利于该辅助工具从入路进入关节内。
[0011]所述倾斜面与负压吸管轴向方向之间的夹角α为45
°‑
60
°

[0012]所述负压吸管上设有阀门。可根据术中视野情况来决定是否开启负压吸引。
[0013]所述负压吸管通过一负压吸引器连接头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
[0014]所述负压吸引器连接头为一具有外螺纹的圆锥结构,所述负压吸引器连接头的底部与负压吸管相连。
[0015]负压吸引器连接头设置为螺纹结构,可以与吸引器紧密连接,在使用时不易出现渗漏、滑脱情况。且负压吸引器连接头的直径从前端到后端逐渐变细,可以连接不同直径大小的吸引器管,适用面广。
[0016]穿刺钩的中心轴线与穿线管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60
°‑ꢀ
90
°
。以方便术者操作,可避免组织脱钩造成二次伤害。所述穿刺钩尖端为直线形,穿刺钩尖端开口处大致上呈菱形。
[0017]所述过线槽开设于手柄的圆周面上,所述过线槽的底面设有防滑纹。在进行过线操作时防滑纹可以有效防止术者手湿滑而导致过线困难。
[0018]所述穿线管的内径为1

2mm。
[0019]所述负压吸管的内径为3

4mm。
[0020]管径合适易于从关节镜入路进出,且不易被组织碎屑堵塞,负压吸引效果显著。
[0021]该辅助工具从手柄至穿刺钩,越往前直径越小,有利于关节镜手术微创入路的器械伸入。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3]本技术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辅助工具,在进行关节镜下手术时可以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麻醉、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有助于患者恢复,且操作简单,费用相对较低,方便于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辅助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例说明:11、穿刺钩;12、穿线管;2、负压吸管;21、倾斜面;3、负压吸引器连接头;4、手柄;41、过线槽;42、防滑纹;5、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辅助工具,包括手柄4、穿线管12和负压吸管2。穿线管12的一端折弯以形成穿刺钩11,穿线管12的另一端伸入手柄4中,手柄4的圆周面上开设有与穿线管12后端连通的过线槽41,形成过线槽41、穿线管12、穿刺钩11的过线通道。过线槽41和穿刺钩11位于穿线管12的同一侧。过线槽41的底面设有防滑纹42,在进行过线操作时防滑纹42可以防止术者手湿滑而导致过线困难。穿刺钩11尖端为直线形,穿刺钩11尖端开口处大致上呈菱形,穿刺钩11的中心轴线与穿线管1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60
°‑ꢀ
90
°
,方便术者操作,可避免肌腱脱钩造成二次伤害。
[0029]负压吸管2与穿线管12平行且在前端固连,负压吸管2的一端靠近穿刺钩11设置,负压吸管2的另一端从手柄4中穿出后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
[0030]本实施例中,负压吸管2靠近穿刺钩11一端的端面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面21,倾斜面21由靠近穿线管12一端至远离穿线管12的一端向着手柄4一侧倾斜。倾斜面21与负压吸管2轴向方向之间的夹角α为45
°‑
60
°
。此设计有利于工具从入路进入关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辅助工具,包括手柄(4)和穿线管(12),所述穿线管(12)的一端折弯以形成穿刺钩(11),所述穿线管(12)的另一端伸入手柄(4)中,所述手柄(4)上开设有与穿线管(12)连通的过线槽(4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管(12)上固连有一与穿线管(12)平行设置的负压吸管(2),所述负压吸管(2)的一端靠近穿刺钩(11)设置,所述负压吸管(2)的另一端从手柄(4)中穿出后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管(2)靠近穿刺钩(11)一端的端面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面(21),所述倾斜面(21)由靠近穿线管(12)一端至远离穿线管(12)的一端向着手柄(4)一侧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21)与负压吸管(2)轴向方向之间的夹角α为45
°‑
60
°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管(2)上设有阀门(5)。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关节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曙光苏超雷光华旷世达赵鑫李宇晟肖文峰曾超熊依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