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纺纱线原色体系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113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色纺纱线原色体系构建方法,包括:获得色纺色域边界颜色数据;在色域内填充K个点将色域空间离散化;从已填充颜色点的色域空间中选取一个由k个原色构成的子集,该子集内的原色数据应满足MAXMINC方法原则;采用三角剖分算法确定k个原色点生成的四面体数量,并计算四面体顶点色差的平均值;当色差的平均值接近于生成素色的最大原色色差阈值,对应的原色点数量确定为最终的原色数,若不满足条件,则循环执行筛选原色点和计算四面体色差均值;按照视觉感知特性对原色体系颜色数据进行排布;进行实体颜色样本的打样制备和装订成册,完成色纺纱线原色体系的构建。该方法能够实现色纺行业的小库存、科学配色、高效开发和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色纺纱线原色体系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工业生产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色纺纱线原色体系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纺织工业生产领域,色纺纱因其独特的颜色及风格,深受消费者喜爱,广泛应用于针、梭织等各类纺织品;然而至今为止,针对纤维混配呈色产品,没有一个公认的颜色标准。并且,以最少量的基础颜色来实现色彩丰富的纱线,一直是色纺企业的追求,部分颜色纤维存在使用一两次后就不再使用的情况,这会导致库存量越来越大,不仅占用大量资金还会影响生产运作效率,因此建立科学的纤维原色体系十分必要。
[0003]现阶段,在纺织服装领域,那些未建立纤维原色体系的企业,应用较多的是Munsell颜色体系和NCS颜色体系,但它们均是基于视觉实验的颜色感知体系,这类色卡虽然方便查找和选色,但没有涉及颜色在纺织品上如何具体实现的方法,并且,对于纤维染色的大色差混配呈色的夹花类产品开发,则基本没有指导意义。此外,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它们使用的是自己积累的颜色标准及相应的标准册,如百隆色卡、华孚色卡等,这些色卡的排布方式和习惯并不一致,设计师在使用过程中查找不方便,而且它们的色域比Munsell颜色体系和NCS颜色体系要小。色卡的缺失以及缺陷,导致企业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颜色的使用、生产和控制方面,极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导致配色及颜色开发存在局限性,限制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0004]目前,现有的大多数色纺企业在商业交割时主要通过实物的色卡、纱样、布样等介质进行,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影响色纺纱企业颜色生产与管理的成本与效率;部分企业还存在配色过程中没有相应的颜色配方参考、实物颜色资料查找困难导致无法有效开发新色等诸多问题,甚至出现忽略已生产的颜色直接再进行一次颜色的开发的情况,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纤维原色体系。
[0005]对于上述现状及问题,本专利技术基于颜色混合理论,提出了一种色纺纱线原色体系构建方法,建立科学的色纺基础色卡,在颜色方面实现所需色域,在效果方面尽可能以最少的原色实现最全的夹花效果。该方法能够实现色纺行业的小库存、科学配色、高效开发和数字化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问题,提出一种色纺纱线原色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颜色方面实现所需色域,在效果方面尽可能以最少的原色实现最全的夹花效果,从而实现色纺行业的小库存、科学配色、高效开发和数字化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获得色纺色域边界颜色数据;
[0008]步骤2,在色域内填充K个点将色域空间离散化,以离散点的形式表示色域内的颜色;
[0009]步骤3,从已填充K个点的色域空间中选取一个由k个原色构成的子集,该子集内的原色数据应满足MAXMINC方法原则;
[0010]步骤4,采用三角剖分算法确定k个原色点生成的四面体数量,并计算所有四面体顶点色差的平均值;
[0011]步骤5,当色差的平均值接近于生成素色的最大原色色差阈值(即两者的差值小于某一定值,如0.5),对应的原色点数量确定为最终的原色数,若不满足,则循环执行步骤3和步骤4;
[0012]步骤6,按照视觉感知特性对原色体系颜色数据进行排布;
[0013]步骤7,进行实体颜色样本的打样制备和装订成册,完成色纺纱线原色体系的构建。
[0014]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颜色点数据是指色纺纱线在CIELab颜色空间和CIELCh颜色空间的色度值,其中色域边界构建、色域填充、色域空间离散化以及四面体色差均值计算都是在CIELab颜色空间执行,颜色数据的饱和度比较和原色体系颜色数据的排布均是在CIELCh空间执行。
[0015]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中,获得色纺色域边界点,即确定了色域的外围轮廓,理论上可以连续地实现色域内任意点的颜色,其中色纺色域边界点包括企业所能生产的M个色相的最饱和颜色数据、N个中性色灰梯尺颜色数据,灰梯尺颜色数据应包含最亮和最暗的颜色数据。
[0016]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中,在色域内填充K个点将色域空间离散化,用于表征色域内部的颜色特点,填充方法如下:随机产生颜色点,判断颜色点是否在边界点构成的色域范围内,如果该随机颜色点在色域内,则记录其Lab值,如果不在范围内则产生下一个随机点,直到色域内的点达到一定个数,循环停止。
[0017]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中,利用MAXMINC方法从色域空间K个散点构成的集合A中选取一个由k个原色构成的子集B,其中MAXMINC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使待选的样本与距离最近的已选样本在色度空间的距离差异最大化。
[0018]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中,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确定k个原色点生成的四面体数量,其中Delaunay三角剖分方法,具有最接近性、唯一性、最规则性、区域性以及具有凸多边形的外壳等特点,能够保证对颜色数据的均匀、规则划分,确保各四面体不重合,但总和覆盖整个色域。
[0019]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中,利用CMC(2:1)公式计算色差,如式一所示;四面体四个顶点分别为P1、P2、P3、P4,由四个顶点采用色差公式计算得到四面体均值色差如式二所示;步骤5中,生成素色的最大原色色差阈值可以通过对企业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获得。
[0020][0021]其中,ΔL、ΔC
ab
、ΔH
ab
分别为样本的明度差、饱和度差、色相差;S
l
、S
c
、S
H
分别为明度差、饱和度差、色相差的加权系数;l和c分别是调整明度和饱和度相对宽容量的两个系数。在纺织行业进行色差评价时,一般取l:c=2:1。
[0022][0023]其中,ΔE(P
i
,P
j
)表示顶点P
i
与P
j
的CMC色差,通过式一计算得到,为四面体均值色差。
[0024]需要说明的是,步骤6中,按视觉感知特性对原色体系颜色数据进行排布的具体方法是,在CIELCh颜色空间中,首先将原色数据集按照色相h等分为m个色相范围,由于色相h的取值范围是[0
°
~360
°
],那么划分为m个色相范围的步长Δh如式三所示,
[0025][0026]并按照上述色相步长划分得到每个色相范围内的颜色数据;然后,针对每个色相范围内的颜色数据,按照n个明度等级进行划分,那么划分为n个明度范围的步长ΔL如式四所示,其中,Lmax和Lmin分布代表颜色数据集中的最大明度和最小明度值,
[0027][0028]并按照上述明度步长划分得到每个明度范围内的颜色数据;最后将每个色相范围内每个明度范围下的颜色数据按照饱和度C值从小到大排序,即完成按视觉感知特性的原色体系颜色数据排布。其中,m的取值通常不小于40,n的取值通常不小于10。
[0029]本专利技术以色纺色域边界颜色数据为初始数据,以生成素色的最大原色色差阈值为约束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色纺纱线原色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得色纺色域边界颜色数据;步骤2,在色域内填充K个点将色域空间离散化,以离散点的形式表示色域内的颜色;步骤3,从已填充K个点的色域空间中选取一个由k个原色构成的子集,该子集内的原色数据满足MAXMINC方法原则;步骤4,采用三角剖分算法确定k个原色点生成的四面体数量,并计算所有四面体顶点色差的平均值;步骤5,当色差的平均值接近于生成素色的最大原色色差阈值,对应的原色点数量确定为最终的原色数,若不满足,则循环执行步骤3和步骤4;步骤6,按照视觉感知特性对原色体系颜色数据进行排布;步骤7,进行实体颜色样本的打样制备和装订成册,完成色纺纱线原色体系的构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色纺纱线原色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点数据是指色纺纱线在CIELab颜色空间和CIELCh颜色空间的色度值,其中色域边界构建、色域填充、色域空间离散化以及四面体色差均值计算都是在CIELab颜色空间执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色纺纱线原色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获得色纺色域边界点,即确定了色域的外围轮廓,其中色纺色域边界点包括企业所能生产的M个色相的最饱和颜色数据、N个中性色灰梯尺颜色数据,灰梯尺颜色数据应包含最亮和最暗的颜色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色纺纱线原色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颜色数据的饱和度比较和色彩体系颜色数据的排布均是在CIELCh空间执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色纺纱线原色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色域内填充K个点将色域空间离散化,用于表征色域内部的颜色特点,填充方法如下:随机产生颜色点,判断颜色点是否在边界点构成的色域范围内,如果该随机颜色点在色域内,则记录其Lab值,如果不在范围内则产生下一个随机点,直到色域内的点达到一定个数,循环停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色纺纱线原色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利用CMC(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理熊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