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集成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08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0:05
一种磁集成器件,包括底板及设置于底板的变压器和两电感器。所述变压器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第一骨架和绕设于第一骨架的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磁芯包括第一芯柱,所述第二磁芯包括第二芯柱。所述第一骨架包括第一周壁及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周壁环绕形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芯柱和所述第二芯柱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凸条位于第一周壁和第一芯柱之间,和/或位于第一周壁和第二芯柱之间。两所述电感器分别位于变压器的两侧。所述电感器包括第三磁芯、第二骨架和绕设于第二骨架的第二绕组。所述第三磁芯包括第三芯柱。所述第二骨架包括第二周壁。所述第二周壁环绕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三芯柱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空间。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集成器件


[0001]本申请涉及电磁
,尤其涉及磁集成器件。

技术介绍

[0002]在航空航天、电动汽车、光伏发电等诸多领域中,变压器是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之一。而在很多场合中,除了变压器,还需要与变压器配合使用的电感器。但是,配合使用的变压器和电感器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工作时间一长,变压器和电感器所产生的热量就不能及时的散开,从而影响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磁集成器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一种磁集成器件,包括底板、变压器及两电感器,所述变压器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变压器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第一骨架和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磁芯包括第一芯柱,所述第二磁芯包括第二芯柱,所述第一骨架包括第一周壁及多个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周壁环绕形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多个第一凸条凸设于所述第一周壁,并位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芯柱和所述第二芯柱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多个第一凸条位于所述第一周壁和所述第一芯柱之间,和/或位于所述第一周壁和所述第二芯柱之间,所述第一绕组绕设于所述第一周壁;两所述电感器设置于所述底板,并分别位于所述变压器的两侧,每一所述电感器包括第三磁芯、第二骨架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三磁芯包括第三芯柱,所述第二骨架包括第二周壁,所述第二周壁环绕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三芯柱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绕组绕设于所述第二周壁。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芯柱的外表面上各点至所述第一周壁的垂直距离相同,所述第二芯柱的外表面上各点至所述第一周壁的垂直距离相同。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周壁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以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各设置有一所述第一凸条,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中的至少之一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多个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衔接区域、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衔接区域、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衔接区域以及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衔接区域均呈弧形。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芯还包括第一面板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两所述第一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的两侧,以共同形成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芯柱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并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二磁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板相对的第二面板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两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面板的两侧,
以共同形成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芯柱设置于所述第二面板,并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第一骨架收容于由所述第一收容槽和所述第二收容槽共同围设的空间内,两所述第一侧板分别与两所述第二侧板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第一侧板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侧板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气隙。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包括第一表面,所述变压器和两所述电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槽底面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一槽侧面和第二槽侧面,所述第一槽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一槽底面,所述第二槽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槽侧面,所述槽底面开设有多个贯穿孔。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还包括背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容线槽,所述多个容线槽连通对应的所述贯穿孔。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绕组包括绕设于所述第一周壁的第一绕组线圈及连接所述第一绕组线圈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绕设于所述第二周壁的第二绕组线圈及连接所述第二绕组线圈的第三引线,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引线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贯穿孔,并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容线槽。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骨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周壁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周壁的第一连接部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本体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以及两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对设置,两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合部背对所述第一配合部的表面,并收容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周壁的第二连接部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本体的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以及两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配合和所述第四配合部相对设置,两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四配合部背对所述第三配合部的表面,并收容于所述凹槽。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集成器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覆盖所述多个容线槽。
[0014]综上所述,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的磁集成器件借助所述多个第一凸条的设计,增加了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之间的空隙,为方便所述磁集成器件灌胶的同时,还为所述磁集成器件提供了更多的灌胶空间,以提高所述磁集成器件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磁集成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沿图1所示
Ⅱ‑Ⅱ
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第三磁芯、第一绝缘胶片和第二绝缘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所示磁集成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所示磁集成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1所示第一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6所示第一骨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图1所示第二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图8所示第二骨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图4所示部分磁集成器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5]图11为图10所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图10所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为图1所示磁集成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磁集成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0]磁集成器件
ꢀꢀꢀꢀꢀꢀꢀꢀꢀꢀꢀꢀꢀꢀꢀꢀꢀꢀꢀꢀꢀꢀꢀ1[0031]底板
ꢀꢀꢀꢀꢀꢀꢀꢀꢀꢀꢀꢀꢀꢀꢀꢀꢀꢀꢀꢀꢀꢀꢀꢀꢀꢀꢀꢀꢀ
10
[0032]第一表面
ꢀꢀꢀꢀꢀꢀꢀꢀꢀꢀꢀꢀꢀꢀꢀꢀꢀꢀꢀꢀꢀꢀꢀꢀꢀ
11
[0033]第二表面
ꢀꢀꢀꢀꢀꢀꢀꢀꢀꢀꢀꢀꢀꢀꢀꢀꢀꢀꢀꢀꢀꢀꢀꢀꢀ
12
[0034]凹槽
ꢀꢀꢀꢀꢀꢀꢀꢀꢀꢀꢀꢀꢀꢀꢀꢀꢀꢀꢀꢀꢀꢀꢀꢀꢀꢀꢀꢀꢀ
13
[0035]槽底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集成器件,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集成器件还包括:变压器,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变压器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第一骨架和第一绕组,所述第一磁芯包括第一芯柱,所述第二磁芯包括第二芯柱,所述第一骨架包括第一周壁及多个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周壁环绕形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多个第一凸条凸设于所述第一周壁,并位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芯柱和所述第二芯柱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多个第一凸条位于所述第一周壁和所述第一芯柱之间,和/或位于所述第一周壁和所述第二芯柱之间,所述第一绕组绕设于所述第一周壁;以及两分别位于所述变压器两侧的电感器,两所述电感器设置于所述底板,每一所述电感器包括第三磁芯、第二骨架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三磁芯包括第三芯柱,所述第二骨架包括第二周壁,所述第二周壁环绕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三芯柱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绕组绕设于所述第二周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柱的外表面上各点至所述第一周壁的垂直距离相同,所述第二芯柱的外表面上各点至所述第一周壁的垂直距离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壁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以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各设置有一所述第一凸条,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中的至少之一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多个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收容空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衔接区域、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衔接区域、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衔接区域以及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的衔接区域均呈弧形。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还包括第一面板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两所述第一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的两侧,以共同形成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芯柱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并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二磁芯还包括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万金覃浪合樊勤先肖奇柳王伟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