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
[0001]本技术涉及半导体显示和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对下一代照明和显示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
LED)由于其微米级尺寸且具有自发光、相应速度快、功耗低等特点,因而通过将红、绿、蓝三色Micro
‑
LED集成于TFT或CMOS基板上作为显示像素点而实现自发光全彩显示的技术路线被誉为下一代新型全彩显示的核心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然而,目前Micro
‑
LED全彩显示仍存在诸多挑战:1)随着芯片尺寸的微小化,表面非辐射复合的影响占比增加,从而使得芯片的发光效率随着芯片尺寸的缩小而降低。因而如何避免或减小芯片制备过程中由于刻蚀而导致的侧壁损伤变得尤为重要。2)高分辨率显示中微小的芯片间距导致芯片之间的光串扰亟待解决。3)由于红光Micro
‑
LED与蓝、绿光Micro
‑
LED的驱动电压不一致而导致的驱动电路复杂以及全彩显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衬底;图形化绝缘层,所述图形化绝缘层设置于支撑衬底表面且具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的侧壁覆盖光反射层;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设置在所述镂空部中,并再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驱动电路基板,键合设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结构的第一和/或第二电极表面,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结构的第一和/或第二电极与驱动电路基板表面对应的电极对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衬底包括支撑层和表面的外延层,支撑层选自于蓝宝石、碳化硅、硅、氮化镓、以及氮化铝中的任一种,表面的外延层选自于GaN/InGaN、以及AlN/GaN/InGaN中的任意一种;或支撑层选自于GaAs、GaP、以及InP中的任意一种,外延层选自于AlGaAs、AlInP或其任意组合;或支撑层选自于蓝宝石、碳化硅、硅、氮化镓、以及氮化铝的任意一种,外延层选自于GaN、AlN、AlGaN或其任意组合;其中外延层通过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分子束外延(MBE)或其组合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化绝缘层的材料选自于SiO
x
、SiN
x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文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