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鹿角蕨的组培快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培
,具体地说,涉及鹿角蕨(Platycerium)的组培快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绿孢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er)是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鹿角蕨属(Platycerium)植物,为典型的热带雨林附生蕨类,该属约有15种,分布于非洲、热带亚洲和热带美的热带雨林中。中国仅有一种,即绿孢鹿角蕨,野外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陇川县和瑞丽市。绿孢鹿角蕨姿态优美,作为观叶植物中的珍稀物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作为热带雨林的标志物种,可为热带雨林的生态恢复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作为蕨类植物中的进化类群,对研究植物种间协同进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此外具有药用价值,被当地人用作跌打药。目前绿孢鹿角蕨赖以生存的森林环境由于热区开发而遭到严重破坏,使其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加之绿孢鹿角蕨叶形奇特,观赏期长、易于管护,作为室内观叶植物中珍贵稀有的精品,一株株型优美的绿孢鹿角蕨在市场上可售卖数百元至上千元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鹿角蕨(Platycerium)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的鹿角蕨孢子经消毒后,接种在1/2MS或改良Knops培养基上进行孢子萌发及孢子体诱导;2)待孢子体生长至叶宽0.5
‑
1.0cm,转接至MS培养基上进行孢子体增殖,或者,转接至培养基I上进行GGB诱导;所述培养基I为MS+6
‑
BA 0.5
‑
1.0mg
·
L
‑1+NAA 1.0
‑
1.5mg
·
L
‑1+AC 0.1
‑
0.5g
·
L
‑1;上述各步骤使用的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为4
‑
6g
·
L
‑1,pH 5.8
‑
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培养基的pH 5.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3):待孢子体生长至叶宽1
‑
2cm,转接于含有200
‑
300mg
·
L
‑1磷酸二氢钾的1/2MS培养基中进行组培苗的培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孢子体生长至叶宽3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建英,段杰秋,唐军荣,唐甜甜,孙大宽,邓国宾,张媛,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