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储立贤专利>正文

高效节能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56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壶。设置有受热槽的壶底经一次冲压成型后,与壶身和内壶底连接为一整体,在受热槽的对应位置有内壶底的锥形采热槽,其两端部有进水槽,内壶底的上面有若干出水孔,与壶身内腔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壶底采用受热槽和采热槽的双层结构有效地增大了受热面积,提高了热效率,同时缩短了热交换的速度和距离,节约能源50%以上,其结构合理,工艺简单,适合生产线批量生产。(*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壶在现有技术中,水壶底部的外表面大多是平底或呈弧面状,在水加热的过程中,火焰燃烧的热量通过壶底部将热量传导到壶身内部,上述结构的壶底部受热面积小,热效率低;同时在燃烧时,一部分热量从壶身四周跑掉,延长了加热时间,浪费能源。目前也有对壶底结构进行改进,大多数因加工工艺复杂,难以进行产业化成批生产。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工艺简单,热效率高,节约能源并节省加热时间的高效节能壶。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一种高效节能壶,是设置有受热槽的壶底经一次冲压成型后,与壶身和内壶底连接为一整体,在壶身底部与壶底受热槽的对应位置有内壶底的锥形采热槽,并在采热槽的两端部设有进水槽,内壶底的上面还有若干出水孔,与壶身内腔相通。壶底设有至少3条深度在15毫米以上的受热槽。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内壶底的俯视图。图中1、壶身2、壶底3、受热槽4、内壶底5、进水槽 6、出水孔 7、采热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采用铝质材料经一次冲压成型后具有5条深度为20毫米的壶底(2)与壶身(1)和内壶底(4)咬合连接为一整体。壶身底部有内壶底(4),内壶底上面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节能壶,其特征是设置有受热槽(3)的壶底(2)经一次冲压成型后,与壶身(1)和内壶底(4)连接为一整体,在壶身底部与壶底受热槽(3)的对应位置有内壶底(4)的锥形采热槽(7),并在采热槽的两端部设有进水槽(5),内壶底的上面还有若干出水孔((6),与壶身内腔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壶,其特征是壶底设有至少3条深度在15毫米以上的受热槽(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节能壶,其特征是设置有受热槽(3)的壶底(2)经一次冲压成型后,与壶身(1)和内壶底(4)连接为一整体,在壶身底部与壶底受热槽(3)的对应位置有内壶底(4)的锥形采热槽(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立贤
申请(专利权)人:储立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