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40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包括丝杆模组主体,所述丝杆模组主体包括U形壳体、固定在U形壳体两侧的两个固定座、以及设置在U形壳体左侧的旋转电机,两个固定座中位于左侧的固定座的顶部转动安装有导向顶板,所述导向顶板的底部与两个固定座的顶部活动接触,所述导向顶板螺纹紧固在右侧的固定座的顶部,导向顶板上活动套设有U形滑动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便,通过相互卡装配合连接的方式,便于快速将U形壳体内的多个组件拆出进行清理灰尘,其中丝杆通过U形块和方卡块卡装配合与旋转电机连接的方式,方便人员简便快速的移出丝杆进行清理,提高拆组效率,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有利于使用。有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丝杆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

技术介绍

[0002]丝杆模组又名直线驱动器,主要是由滚珠丝杆和控制装置等机构组成的一种新型直线执行机构,可以认为是旋转电机在结构方面的一种延伸。
[0003]现有丝杆模组,其外壳、外壳内的各个组件、以及丝杆与旋转电机的连接方式多为通过多个螺钉或焊接固定;其存在不便于快速将外壳内的多个组件快速拆出进行清理的缺点,组装以及拆分步骤较繁琐复杂,费时费力,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灰尘等异物进入会粘附在外壳内和丝杆表面,为保证稳定的精确运行,需要定期将丝杆等组件移出清理,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包括丝杆模组主体,所述丝杆模组主体包括U形壳体、固定在U形壳体两侧的两个固定座、以及设置在U形壳体左侧的旋转电机,两个固定座中位于左侧的固定座的顶部转动安装有导向顶板,所述导向顶板的底部与两个固定座的顶部活动接触,所述导向顶板螺纹紧固在右侧的固定座的顶部,导向顶板上活动套设有U形滑动座,U形滑动座的底部延伸至U形壳体内,U形滑动座的前侧底部和后侧底部均设置有内凹部,且内凹部的顶部内壁与U形壳体的顶部活动接触,两个内凹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分别与U形壳体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活动接触;
[0007]所述U形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矩形插槽,且矩形插槽内活动插装有矩形板,矩形板的顶部与导向顶板的底部活动接触,两个矩形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与U形壳体的底部内壁活动接触,U形壳体内设有丝杆,两个矩形板均转动套设在丝杆上,丝杆上螺纹套设有滑块,且滑块的底部与连接杆的顶部滑动接触,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杆,U形滑动座的底部与滑块的顶部活动接触,U形滑动座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卡槽,且卡槽与对应的卡杆相卡装,两个矩形板中位于右侧的矩形板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L形定位杆,位于右侧的固定座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套,且定位套活动套设在对应的L形定位杆上,丝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U形块,且U形块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活动接触有方卡块,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U形壳体内并与方卡块的左侧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位于右侧的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套设有T形紧固螺杆,导向顶板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与T形紧固螺杆螺纹连接。
[0009]优选的,位于左侧的固定座的左侧顶部和导向顶板的左侧螺纹固定有同一个合
页,所述导向顶板通过合页与位于左侧的固定座转动安装。
[0010]优选的,所述矩形板的右侧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丝杆的外侧固定套装。
[0011]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右侧开设有丝孔,且丝孔与丝杆螺纹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U形滑动座的底部内壁与导向顶板的底部活动接触,U形滑动座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分别与导向顶板的前侧和后侧活动接触。
[00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通过U形壳体、固定座、旋转电机、导向顶板、U形滑动座、矩形插槽、丝杆、矩形板、滑块、卡槽、卡杆、U形块、方卡块、连接杆、定位套、L形定位杆、螺纹槽与T形紧固螺杆相配合,反向转动T形紧固螺杆使其与螺纹槽分离,此时向上转动翻开导向顶板,导向顶板从U形滑动座内向上转出,向上移动U形滑动座使其与两个卡杆分离,再向上拉动两个矩形板使其与两个矩形插槽分离,右侧的矩形板带动两个L形定位杆向上与两个定位套分离,两个矩形板带动丝杆和连接杆向上移出,丝杆带动U形块和滑块向上移出,拆分完成,组装时,将两个矩形板分别向下插入对应的矩形插槽内,两个矩形板带动丝杆和连接杆移入U形壳体内,丝杆带动U形块向下卡套在方卡块上,位于右侧的矩形板带动两个L形定位杆分别向下插入对应的定位套内,此时便可将U形滑动座卡套在两个卡杆上,此时便可向右回转合闭导向顶板,最终再正向回转T形紧固螺杆进行锁固,组装完成,能够实现快速拆组,提高拆组效率,且方便人员简便快速的移出丝杆进行清理。
[0015]本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便,通过相互卡装配合连接的方式,便于快速将U形壳体内的多个组件拆出进行清理灰尘,其中丝杆通过U形块和方卡块卡装配合与旋转电机连接的方式,方便人员简便快速的移出丝杆进行清理,提高拆组效率,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的矩形板、丝杆、滑块、卡杆、L形定位杆和U形块连接件主视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的U形块立体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的U形滑动座侧视示意图。
[0023]图中:100 U形壳体、101固定座、102旋转电机、1导向顶板、2U形滑动座、3矩形插槽、4丝杆、5矩形板、6滑块、7卡槽、8卡杆、9 U形块、10方卡块、11连接杆、12定位套、13 L形定位杆、14螺纹槽、15 T形紧固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25]参照图1

7,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包括丝杆模组主体,丝杆模组主体包括U形壳体100、固定在U形壳体100两侧的两个固定座101、以及设置在U形壳体100左侧的旋转电机102,两个固定座101中位于左侧的固定座101的顶部转动安装有导向顶板1,导向顶板1的底部与两个固定座101的顶部活动接触,导向顶板1螺纹紧固在右侧的固定座101的顶部,导向顶板1上活动套设有U形滑动座2,U形滑动座2的底部延伸至U形壳体100内,U形滑动座2的前侧底部和后侧底部均设置有内凹部201,且内凹部201的顶部内壁与U形壳体100的顶部活动接触,两个内凹部201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分别与U形壳体100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活动接触;
[0026]U形壳体100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矩形插槽3,且矩形插槽3内活动插装有矩形板5,矩形板5的顶部与导向顶板1的底部活动接触,两个矩形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底部与U形壳体100的底部内壁活动接触,U形壳体100内设有丝杆4,两个矩形板5均转动套设在丝杆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丝杆模组,包括丝杆模组主体,所述丝杆模组主体包括U形壳体(100)、固定在U形壳体(100)两侧的两个固定座(101)、以及设置在U形壳体(100)左侧的旋转电机(102),其特征在于,两个固定座(101)中位于左侧的固定座(101)的顶部转动安装有导向顶板(1),所述导向顶板(1)的底部与两个固定座(101)的顶部活动接触,所述导向顶板(1)螺纹紧固在右侧的固定座(101)的顶部,导向顶板(1)上活动套设有U形滑动座(2),U形滑动座(2)的底部延伸至U形壳体(100)内,U形滑动座(2)的前侧底部和后侧底部均设置有内凹部(201),且内凹部(201)的顶部内壁与U形壳体(100)的顶部活动接触,两个内凹部(201)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分别与U形壳体(100)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活动接触;所述U形壳体(100)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矩形插槽(3),且矩形插槽(3)内活动插装有矩形板(5),矩形板(5)的顶部与导向顶板(1)的底部活动接触,两个矩形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底部与U形壳体(100)的底部内壁活动接触,U形壳体(100)内设有丝杆(4),两个矩形板(5)均转动套设在丝杆(4)上,丝杆(4)上螺纹套设有滑块(6),且滑块(6)的底部与连接杆(11)的顶部滑动接触,滑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杆(8),U形滑动座(2)的底部与滑块(6)的顶部活动接触,U形滑动座(2)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卡槽(7),且卡槽(7)与对应的卡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财如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斯科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