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146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口罩托架,属于卫生防护口罩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传统口罩易滑落,在鼻梁处会发生泄露的问题。本口罩托架包括本体,本体面向用户脸部的内侧具有能扣罩在用户鼻梁上的U形鼻托,本体的外侧或上部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口罩能贴靠在本体的外侧,且口罩上沿能被上述固定装置所固定,所述本体的内侧位于上述鼻托的两侧均设有鼻翼,各鼻翼与对应侧的鼻托外壁和本体固定连接,用于填补用户脸部与所佩戴口罩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口罩上沿进行固定,防止口罩滑落。另一方面,产品整体能将口罩与脸部之间的间隙处填充起来,有效贴合皮肤不漏气,从根本上杜绝了鼻梁处泄漏的问题。处泄漏的问题。处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罩托架


[0001]本技术属于卫生防护口罩
,涉及一种口罩托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人们对公共卫生防护意识的增强,戴口罩出门日益盛行,传统的口罩通常采用无纺布制成,使用者佩戴口罩后通过口罩遮住口鼻部,以通过无纺布对空气进行过滤。普通口罩有两大弊端。首先,由于无纺布与人体口鼻部具有复杂形状的外部轮廓无法紧密贴合,导致气密性不好,部分呼出或呼入气流容易从口罩与鼻翼夹缝处泄露,从而导致口罩的过滤效果大打折扣,对有些行业的使用者甚至会带来一些风险,例如医护人员工作时必须时刻配戴口罩,但口罩与鼻翼夹缝处的气流有可能会从外部环境带来细菌和病毒载体,从而带来被传染患病的风险。传染病患者佩戴这种口罩也会将病毒载体呼出,对其他人员带来危害。
[0003]其次,佩戴眼镜者在冬季时呼出的大量水雾会沿着口罩和鼻翼夹缝处向上外泄,凝结在镜片上,严重阻碍了视线,从而给佩戴眼镜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同时因为口罩的上边缘会对眼镜的鼻托造成一定干涉,从而导致佩戴口罩的使用者如果再佩戴眼镜后,极其容易发生眼镜滑落的问题,常需要手动扶正,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卫生防护口罩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能帮助使用者固定口罩且使口罩与使用者面部贴合更好的口罩托架。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口罩托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本体,本体面向用户脸部的内侧具有能扣罩在用户鼻梁上的U形鼻托,本体的外侧或上部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口罩能贴靠在本体的外侧,且口罩上沿能被上述固定装置所固定,所述本体的内侧位于上述鼻托的两侧均设有鼻翼,各鼻翼与对应侧的鼻托外壁和本体固定连接,用于填补用户脸部与所佩戴口罩之间的间隙。
[0007]在上述的一种口罩托架中,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述本体的上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夹板,第二夹板设置在第一夹板的外侧,两者之间形成能将插入的口罩夹住的夹持间隙,两块夹板的上部连接在一起,下部形成插入口。
[0008]在上述的一种口罩托架中,所述的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0009]在上述的一种口罩托架中,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相对侧上均固定设有多根夹棱,各夹棱沿口罩插入方向设置,且两块夹板上的夹棱依次错开。
[0010]在上述的一种口罩托架中,所述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一弧形挡沿,该挡沿位于上述插入口处。
[0011]在上述的一种口罩托架中,所述鼻翼与用户脸部贴合的一边翻折后形成贴合面,贴合面、鼻翼、鼻托三者之间的连接处圆弧过渡。
[0012]在上述的一种口罩托架中,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和卡扣,固定座位于本体的上部,并与本体之间形成一条卡槽,卡扣的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并能以连接点为支点进行翻转,卡扣的另一端作为扣接端能卡入上述卡槽内以将伸入卡槽内的口罩夹紧,扣接端与卡槽之间设有锁定机构以使扣接端保持在卡入状态。
[0013]在上述的一种口罩托架中,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位于卡槽入口处的卡条和位于固定座上的卡口,扣接端卡入上述卡槽内时,卡口卡接在对应卡条上。
[0014]在上述的一种口罩托架中,所述本体位于固定座的外侧具有外沿段,外沿段的两头延伸后与对应的鼻翼呈一体,外沿段的外侧面呈圆弧形。外延段部分延伸后,形成了一段完整的密封段,口罩贴靠在该均匀平滑的密封段上,密封效果均匀。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将口罩上沿进行固定,防止口罩滑落。另一方面,产品整体能将口罩与脸部之间的间隙处填充起来,有效贴合皮肤不漏气,从根本上杜绝了鼻梁处泄漏的问题。同时,也能克服戴眼镜用户的困扰,还具有佩戴方便、外形美观、使用体验感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实施例1中本口罩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实施例1中本口罩托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实施例2中本口罩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实施例2中本口罩托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实施例3中本口罩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实施例3中卡扣卡入卡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本体;2、鼻托;3、挡沿;4、第一夹板;5、第二夹板;6、夹持间隙;7、插入口;8、过桥;9、鼻翼;10、弧形边;11、第二边;12、贴合面;13、第三边;14、连接面;15、夹棱;16、承托平台;17、固定座;18、卡扣;19、卡槽;20、扣接端;21、卡口;22、卡条;23、外沿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口罩托架包括本体1,本体1面向用户脸部的内侧凹陷,形成能扣罩在用户鼻梁上的U形鼻托2,鼻托2的凹陷形状与鼻梁形状相匹配。本体1主体呈弧形,外侧面为弧面形状,本体1的外侧面上设有一弧形挡沿3。
[0026]本体1的上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夹板4,第一夹板4的外侧设有第二夹板5,两块夹板之间形成夹持间隙6,第一夹板4和第二夹板5均呈圆弧形,两者之间形成的夹持间隙6横截面也为圆弧形,弯曲度与本体1的外侧面一致。第一夹板4和第二夹板5 通过顶部的过桥8连接在一起,下部形成插入口7,插入口7的宽度小于夹持间隙6的宽度。第一夹板4、第二夹板5、过桥8、本体1以及鼻托2为一体成型结构,选用硅胶或塑料材质,使插入口7具有一定的弹性实现开合,上述挡沿3位于插入口7处。
[0027]本体1的内侧位于上述鼻托2的两侧均设有鼻翼9,各鼻翼9 与对应侧的鼻托2外壁
和本体1固定连接,用于填补用户脸部与所带口罩之间的间隙。鼻翼9的形状大致为三角形,一个弧形边 10与本体1的内沿连接,连接处位于第一夹板4和本体1的连接处,因此该弧形边10也可以是与第一夹板4的内壁连接。第二边 11向下翻折形成贴合面12,第三边13也向下翻折后形成连接面 14,该连接面14的一头与对应贴合面12的一端对接,另一头与鼻托2对应侧的侧壁平滑过渡。本实施例中,鼻翼9的一个角向外延伸,超出与第一夹板4或本体1的连接处,该尖角能完美填补口罩被撑开后与用户面部之间间隙的角落。
[0028]使用时,先将口罩的上沿从插入口7插入,插入口7的宽度略小于口罩上沿的厚度,第一夹板4能相对于第二夹板5实现一定的张合,插入口7可以被撑大一点,同时口罩本身还能被挤压,因此可将口罩上沿顺利插入至夹持间隙6内,插入后,插入口7 复位缩小,口罩不易脱落。
[0029]同时,在第一夹板4或本体1上还设置了挡沿3,用户带好口罩后,口罩会被耳挂勒紧紧贴在第一夹板4上,口罩上沿处的金属条或筋线被挡沿3所挡,口罩也不易滑落。
[0030]口罩与本托架实现连接后,依照正常方式佩戴口罩,鼻托2 架在用户鼻梁上,口罩上沿的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托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本体(1),本体(1)面向用户脸部的内侧具有能扣罩在用户鼻梁上的U形鼻托(2),本体(1)的外侧或上部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口罩能贴靠在本体(1)的外侧,且口罩上沿能被上述固定装置所固定,所述本体(1)的内侧位于上述鼻托(2)的两侧均设有鼻翼(9),各鼻翼(9)与对应侧的鼻托(2)外壁和本体(1)固定连接,用于填补用户脸部与所佩戴口罩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板(4)和第二夹板(5),上述本体(1)的上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夹板(4),第二夹板(5)设置在第一夹板(4)的外侧,两者之间形成能将插入的口罩夹住的夹持间隙(6),两块夹板的上部连接在一起,下部形成插入口(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罩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夹板(4)、第二夹板(5)和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口罩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4)和第二夹板(5)的相对侧上均固定设有多根夹棱(15),各夹棱(15)沿口罩插入方向设置,且两块夹板上的夹棱(15)依次错开。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口罩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外侧面上设有一弧形挡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蔚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袋袋酷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