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驱动的无刷马达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890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驱动的无刷马达接线结构,包括电机主体、电机底座、电路板、驱动板和短引线;所述电机底座的正面设有中心柱,中心柱设有贯穿电机底座的柱孔,中心柱内设有轴承,电机主体与电机底座连接,电机主体的转轴通过柱孔进入中心柱内,转轴与轴承连接,电路板套设于中心柱外且位于电机底座的正面与电机主体之间,电机主体的绕组通过漆包线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机底座的背面设有卡固件,驱动板通过卡固件安装至电机底座的背面,驱动板上设有多个电子元件,三根短引线的一端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驱动板电连接。通过此种布线方式,避免漆包线穿过电机底座,造成短路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驱动的无刷马达接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无刷马达
,尤其涉及一种内置驱动的无刷马达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无刷马达结构技术中,作为马达的驱动板,因尺寸问题,会被置于马达外部,且由于马达功率大电流大,电子元件的排布造成驱动板尺寸会远大于马达外径。现有无刷马达结构存在以下缺点:马达驱动板电子元件排布不合理,外形尺寸大,造成马达驱动需单独置于马达外部,占用吸尘器地刷机构空间,马达内的漆包线需穿过电机底座与驱动板电连接,存在短路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驱动的无刷马达接线结构,解决了马达内的漆包线需穿过电机底座与驱动板电连接时存在短路隐患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驱动的无刷马达接线结构,包括电机主体、电机底座、电路板、驱动板和短引线;所述电机底座的正面设有中心柱,中心柱设有贯穿电机底座的柱孔,中心柱内设有轴承,电机主体与电机底座连接,电机主体的转轴通过柱孔进入中心柱内,转轴与轴承连接,电路板套设于中心柱外且位于电机底座的正面与电机主体之间,电机主体的绕组通过漆包线与电路板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驱动的无刷马达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主体、电机底座、电路板、驱动板和短引线;/n所述电机底座的正面设有中心柱,中心柱设有贯穿电机底座的柱孔,中心柱内设有轴承,电机主体与电机底座连接,电机主体的转轴通过柱孔进入中心柱内,转轴与轴承连接,电路板套设于中心柱外且位于电机底座的正面与电机主体之间,电机主体的绕组通过漆包线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机底座的背面设有卡固件,驱动板通过卡固件安装至电机底座的背面,驱动板上设有多个电子元件,三根短引线的一端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驱动板电连接;/n所述电机底座贯穿设置穿线孔,穿线孔位于中心柱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驱动的无刷马达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主体、电机底座、电路板、驱动板和短引线;
所述电机底座的正面设有中心柱,中心柱设有贯穿电机底座的柱孔,中心柱内设有轴承,电机主体与电机底座连接,电机主体的转轴通过柱孔进入中心柱内,转轴与轴承连接,电路板套设于中心柱外且位于电机底座的正面与电机主体之间,电机主体的绕组通过漆包线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机底座的背面设有卡固件,驱动板通过卡固件安装至电机底座的背面,驱动板上设有多个电子元件,三根短引线的一端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驱动板电连接;
所述电机底座贯穿设置穿线孔,穿线孔位于中心柱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驱动的无刷马达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长引线,两根长引线的一端分别与驱动板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驱动的无刷马达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的外径不超出电机底座的外径。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鹏陈建能亢汉宁梁小华余勋灿林李健高蓓涂春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龙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