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蔚姌专利>正文

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应用的柔性可拉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74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应用的柔性可拉伸屏,发光器件包括基板和分层设置在基层上的若干阳极和若干阴极,阳极和阴极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呈蛇形线排布,在阳极和阴极的交错位置设置发光点,所述发光点在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量子点发光层,所述量子点发光层与阳极和阴极形成二极管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量子点材料作为可拉伸发光器件的材料,充分利用了量子点材料优异的发光性能,可以满足人机交互中的多种应用需求,对不发光区域进行切割打孔实现基板剪纸结构的制备,即增加了器件的可拉伸性能,同时又不影响器件的发光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应用的柔性可拉伸屏
本技术属于电子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量子点发光材料由于其宽色域、窄半峰宽、波长可调、溶液可加工和柔性可弯曲等特点,在发光显示和柔性电子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日渐成熟,显示屏作为人机交互的媒介,人们对其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柔性可拉伸显示屏是未来显示屏发展的趋势。柔性可弯曲显示屏已经应用于车载显示、可穿戴电子等领域,但是在可拉伸显示等方面进展缓慢,量子点发光薄膜及其各个功能层本身不具备可拉伸性,因此量子点发光器件一旦发生拉伸行为,薄膜就会产生裂纹,从而影响器件的光电性能。可拉伸显示屏在未来人机交互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现有的可拉伸显示屏经常以牺牲光学性能为代价去满足可拉伸性的要求。研究者们经常在可拉伸聚合物中加入ZnS等材料,可以实现电致发光或力致发光的可拉伸器件制备,虽然器件的结构简单,但是ZnS的发光性能较差,其半峰宽接近100nm,无法满足显示屏的性能要求。量子点发光器件的半峰宽一般为30nm左右,其优异的发光性能可以满足人机交互中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量子点发光器件的可拉伸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柔性屏中的量子点发光材料不能够很好适应显示屏拉伸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应用的柔性可拉伸屏。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分层设置在基层上的若干阳极3和若干阴极8,阳极3和阴极8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呈蛇形线排布,在阳极3和阴极8的交错位置设置发光点,所述发光点在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量子点发光层6,所述量子点发光层6与阳极和阴极形成二极管结构。上述方案中的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在非发光点区域均匀布置若干贯穿基板的可变形孔10。上述方案中的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进一步的,所述阳极3与量子点发光层6之间依次叠设空穴注入层4和空穴传输层5。上述方案中的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进一步的,所述空穴注入层4为涂覆在基板上覆盖阳极3的PEDOT/PSS,所述空穴传输层5为涂覆在空穴注入层4上的TFB。上述方案中的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发光层6为涂覆在空穴传输层5上的CdSe。上述方案中的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进一步的,所述阴极8与量子点发光层6之间叠设电子传输层7。上述方案中的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进一步的,所述电子传输层7为涂覆在量子点发光层6上的ZnO。上述方案中的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为透明PI层2。上述方案中的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进一步的,所述阳极3采用磁控溅射沉积固定的ITO,所述阴极8采用蒸镀沉积固定的金属铝。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柔性可拉伸屏,其采用上述的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作为量子点发光薄膜。本技术公开的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的层铺结构既可以发挥量子点发光器件优异的光学性能,同时通过在量子点发光器件的基板上加工形成若干可变形孔,使整个发光器件的基板重构形成类似剪纸结构(Kirigami),这些切割的可变形孔隙可以将不可拉伸的发光薄膜转换为拉伸性能良好的薄膜,赋予发光器件优异的可拉伸性,优异的拉升性能赋予了薄膜的高度可重构性,使其可以与不同的复杂三维结构实现共形匹配,发光器件上的阳极和阴极采用的蛇形线布线,形成具有一定拉伸能力的屈曲结构,可以保证电极在拉伸状态下导电性能不会发生大幅度下降,保证了量子点发光器件在拉伸变形后发光性能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量子点材料作为可拉伸发光器件的材料,充分利用了量子点材料优异的发光性能,可以满足人机交互中的多种应用需求,对不发光区域进行切割打孔实现Kirigami结构的制备,即增加了器件的可拉伸性能,同时又不影响器件的发光性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的单个发光点的量子点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整体正常状态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的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整体横向拉伸状态示意图。图中标号:1-玻璃基底,2-透明PI层,3-阳极,4-空穴注入层,5-空穴传输层,6-量子点发光层,7-电子传输层,8-阴极,9-量子点发光器件,10-可变形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图示中的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基板,基板上呈阵列设置若干发光点,成品的发光器件基板为透明PI层2,在发光器件制备过程中,透明PI层2通过旋涂涂覆固定在玻璃基底1上,将透明PI层2附着在刚性的玻璃基底1上进行制备,然后通过激光剥离技术将玻璃基底1和透明PI层2进行剥离。在基板的透明PI层2上分层设置若干阳极3和若干阴极8,所有的阳极3位于同一层,所有的阴极8位于另外一层,阳极3和阴极8在各自所在层呈蛇形线排布,阳极3的蛇形线方向和阴极8的蛇形线方向错开不同,这样,所有的阳极3和所有的阴极8之间形成若干阵列排布的交错点,在阳极3和阴极8的交错位置设置发光点,即在阳极3和阴极8之间设置量子点发光层6,量子点发光层6上下表面分别与阳极3和阴极8导电接触,形成二极管结构,实现量子点发光层6导电发光。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基板的非发光点区域均匀布置若干贯穿基板的可变形孔10,可变形孔10同样呈阵列排布,使整个基板形成类似剪纸结构,采用本实施例的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作为发光薄膜的柔性可拉伸屏,能够实现显示屏的拉伸变形,同时,基板上的阳极3和阴极8采用蛇形线结构,在整个基板拉伸变形中,阳极3和阴极8能够发生屈曲变形来适应基板的拉伸,如图3中所示,保证整个显示屏的发光稳定性。具体如图1所示,在阳极3和阴极8其中一个交错位置的某个单个量子点发光器件9为例,阳极3直接叠设在基板的透明PI层2上,阳极3与量子点发光层6之间依次叠设空穴注入层4和空穴传输层5,量子点发光层6通过空穴注入层4和空穴传输层5与阳极3导电连接。空穴注入层4为涂覆在基板上覆盖阳极3的PEDOT/PSS,空穴传输层5为涂覆在空穴注入层4上的TFB,量子点发光层6为涂覆在空穴传输层5上的CdSe。阴极8与量子点发光层6之间叠设电子传输层7,阴极8直接叠设在电子传输层7上,量子点发光层6通过电子传输层7与阴极8导电连接。电子传输层7为涂覆在量子点发光层6上的ZnO。本实施例中的阳极3和阴极8进行蛇形线的图案化排布,其余各个功能层采用平面铺设,无需进行图案化处理,这样既可以实现分区域发光,又可以防止因漏电而影响器件的电学性能。本实施例的阳极3采用在透明PI层2上沉积固定的ITO,阴极8采用在电子传输层7上蒸镀固定的金属铝,均按照设定的蛇形线图案布设。本实施例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1)将具有高透光性的50x50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分层设置在基层上的若干阳极(3)和若干阴极(8),阳极(3)和阴极(8)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呈蛇形线排布,在阳极(3)和阴极(8)的交错位置设置发光点,所述发光点在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量子点发光层(6),所述量子点发光层(6)与阳极和阴极形成二极管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分层设置在基层上的若干阳极(3)和若干阴极(8),阳极(3)和阴极(8)分别沿不同的方向呈蛇形线排布,在阳极(3)和阴极(8)的交错位置设置发光点,所述发光点在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量子点发光层(6),所述量子点发光层(6)与阳极和阴极形成二极管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在非发光点区域均匀布置若干贯穿基板的可变形孔(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3)与量子点发光层(6)之间依次叠设空穴注入层(4)和空穴传输层(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拉伸量子点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4)为涂覆在基板上覆盖阳极(3)的PEDOT/PSS,所述空穴传输层(5)为涂覆在空穴注入层(4)上的T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蔚姌
申请(专利权)人:徐蔚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