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953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用于显示图像;背板,具有支撑作用;胶框,胶框包括面板承载部,用于承载液晶面板,面板承载部所在的平面与液晶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侧壁部,连接于面板承载部且向着背离液晶面板的方向延伸;和插舌,连接于侧壁部,且位于面板承载部的下方,插舌与背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能减小插舌对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的影响,提升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电视“窄边框”是指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上无明显框架压盖。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窄边框电视以其简约时尚的外观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液晶电视可以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根据背光模组的入光方式的不同,背光模组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可以包括胶框和背板,胶框可承载液晶面板。胶框具有插舌,背板具有翻边,插舌与翻边插接。但是,插舌的厚度和翻边的厚度影响显示装置整体的边框的宽度,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减小插舌对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的影响,提升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用于显示图像,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背板,具有支撑作用;胶框,胶框包括:面板承载部,用于承载液晶面板,面板承载部所在的平面与液晶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侧壁部,连接于面板承载部且向着背离液晶面板的方向延伸;和插舌,连接于侧壁部面向光学膜片的一面,且位于面板承载部的下方,插舌与背板连接。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背板具有支撑部;插舌包括:第一平板部,垂直连接于侧壁部且朝向光学膜片延伸;和内侧壁部,垂直连接于第一平板部且与侧壁部平行,内侧壁部、第一平板部和部分侧壁部共同形成容纳槽,支撑部卡设于容纳槽内。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匀光板,匀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背板包括底板,底板包括第二平板部,第二平板部用于支撑匀光板;其中,第一平板部与第二平板部平齐,或者,第一平板部的表面低于第二平板部的表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匀光板,匀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背板包括:底板,用于支撑匀光板;翻边,连接于底板且向着底板的下方延伸,翻边具有相对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底板设有避让孔,避让孔延伸至翻边,避让孔的第一侧壁位于底板上,避让孔的第二侧壁位于翻边上;部分外侧壁、部分内侧壁和至少部分避让孔的第二侧壁形成支撑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光学膜片,光学膜片设在液晶面板的入光侧,用于对进入液晶面板的光线进行增亮;部分第一平板部位于光学膜片的下方;或者,内侧壁部朝向光学膜片的侧面的延伸面与匀光板朝向第一平板部的侧面重合。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避让孔的第二侧壁具有第一凹槽,部分外侧壁、内侧壁和第一凹槽形成支撑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板部与内侧壁部的连接处具有第一倒角。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翻边设有凸起的限位部,限位部位于外侧壁;侧壁部上具有连接孔,限位部插设于连接孔内。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反射片,反射片放置于背板上,反射片位于匀光板的入光侧。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中框,设在显示装置的侧边,胶框设于中框一侧;中框包括:第三平板部,与液晶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用于支撑液晶面板;外侧壁部,连接于第三平板部,且位于背板的侧壁外侧。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连接于面板承载部且向着背离液晶面板的方向延伸的侧壁部,且将插舌连接于侧壁部,且位于面板承载部的下方。由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面板承载部、侧壁部和插舌之间并排设置,本实施例中面板承载部、侧壁部和插舌的沿竖直方向错开且部分重叠,减小了胶框整体的厚度,从而能减小插舌对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的影响,提升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A-A剖面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胶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背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一;图9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二;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中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a-背光模组胶框;110a-背光模组插舌;200a-背光模组背板;210a-背光模组翻边;H1-背光模组插舌的厚度;H2-背光模组翻边的厚度;1-液晶面板;11-天侧;12-左侧;13-右侧;14-地侧;101-电路板;2-中框;21-第三平板部;22-外侧壁部;3-光学膜片;4-胶框;41-面板承载部;411-第二凹槽;412-泡棉;42-侧壁部;421-连接孔;43-插舌;431-第一平板部;432-内侧壁部;4321-导向斜面;44-容纳槽;45-第一倒角;5-匀光板;6-反射片;7-背板;71-支撑部;72-底板;721-第二平板部;722-避让孔;7221-第一侧壁;7222-第二侧壁;7223-第一凹槽;73-翻边;731-外侧壁;732-内侧壁;733-限位部;7331-第二倒角;8-前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目前LED电视越来越追求窄边框的设计。现有的直下式的电视产品,胶框固定结构为限制边框的宽度因素之一。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参见图1所示,背光模组胶框100a具有背光模组插舌110a,背光模组背板200a具有背光模组翻边210a,背光模组插舌110a与背光模组翻边210a插接。背光模组插舌的厚度H1和背光模组翻边的厚度H2均计算在边框的宽度内,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减小插舌对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的影响,提升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A-A剖面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参见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1和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具有天侧11、左侧12、右侧13和地侧14,其中天侧11和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液晶面板,用于显示图像,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n背板,具有支撑作用;/n胶框,所述胶框包括:/n面板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液晶面板,所述面板承载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液晶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n侧壁部,连接于所述面板承载部且向着背离所述液晶面板的方向延伸;/n和插舌,连接于所述侧壁部,且位于所述面板承载部的下方,所述插舌与所述背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面板,用于显示图像,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
背板,具有支撑作用;
胶框,所述胶框包括:
面板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液晶面板,所述面板承载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液晶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
侧壁部,连接于所述面板承载部且向着背离所述液晶面板的方向延伸;
和插舌,连接于所述侧壁部,且位于所述面板承载部的下方,所述插舌与所述背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具有支撑部;
所述插舌包括:
第一平板部,垂直连接于所述侧壁部;
和内侧壁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部且与所述侧壁部平行,所述内侧壁部、所述第一平板部和部分所述侧壁部共同形成容纳槽,所述支撑部卡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匀光板,所述匀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
所述背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第二平板部,所述第二平板部用于支撑所述匀光板;
其中,所述第一平板部与所述第二平板部平齐,或者,所述第一平板部的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平板部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匀光板,所述匀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
所述背板包括:
底板,用于支撑所述匀光板;
翻边,连接于所述底板且向着所述底板的下方延伸,所述翻边具有相对的外侧壁和内侧壁,
所述底板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延伸至所述翻边,所述避让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长春王汉永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