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51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包括离型膜层、压敏胶层、第一补偿膜层、第一复合胶层、原偏光片层、第二复合胶层、第二补偿膜层及保护膜层,离型膜层通过压敏胶层复合在第一补偿膜层的上表面,第一补偿膜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复合胶层与原偏光片层粘接,原偏光片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复合胶层与第二补偿膜层粘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设在车载显示器上,在原偏光片层上设置的第一补偿膜层及第二补偿膜层,可将车载显示器发射出的线性光转化为椭圆偏振光,使得驾驶员在佩戴偏光太阳眼镜进行驾驶时,也可接收车载显示器投射出的影像,方便用户观察车载显示器上的行车信息,提高驾驶员在佩戴偏光太阳眼镜进行驾驶的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
本技术涉及偏光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载显示器可显示汽车当前的行驶速度、行车方向、导航行程、路况等信息,市面上的车载显示器的出射光均为线偏振光,如果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佩戴由纵偏振片制成的偏光太阳镜时,由于车载显示器出射光的偏振方向为水平方向,纵偏振片只能通过竖直方向的偏振光,而水平方向的偏振光全部被偏光太阳镜所阻挡,无法进入驾驶员的眼睛,从而影响驾驶员观察车载显示器中的行车信息内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车载显示器出射光线被偏光太阳镜阻挡,方便驾驶员观察车载显示器信息的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包括离型膜层、压敏胶层、第一补偿膜层、第一复合胶层、原偏光片层、第二复合胶层、第二补偿膜层及保护膜层,所述离型膜层通过压敏胶层复合在第一补偿膜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复合胶层与原偏光片层粘接,所述原偏光片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复合胶层与第二补偿膜层粘接,所述第二补偿膜层的下表面涂布有保护膜层;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慢轴与所述原偏光片层的吸收轴之间形成45°的夹角,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面内相位差Re1为570nm,所述第二补偿膜层的慢轴与所述原偏光片层的吸收轴之间形成45°的夹角,所述第二补偿膜层的面内相位差Re2为λ/4;所述第一补偿膜层及第二补偿膜层的面内相位差Re满足以下公式:Re=(nx-ny)×d;其中,面内相位差Re指的是在23℃下,使用波长λ为590nm的光测定的膜层的面内相位差值,nx和ny分别表示590nm波长下慢轴方向和快轴方向的膜层的折射率,d(nm)表示膜层的厚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中,所述第一补偿膜层及第二补偿膜层均为负C型补偿膜。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中,所述第一补偿膜层及第二补偿膜层的厚度为5~35μm。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中,所述保护膜层为PET保护膜层,所述PET保护膜层的厚度为20~50μm。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中,所述原偏光片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涂覆的第一TAC膜层、PVA膜层以及第二TAC膜层,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复合胶层复合在第一TAC膜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补偿膜层的上表面通过第二复合胶层复合在第二TAC膜层的下表面。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中,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5~25μm。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中,所述第一复合胶层的厚度为15~40μm。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中,所述第二复合胶层的厚度为10~35μm。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技术可装设在车载显示器上,在原偏光片层两侧设置的第一补偿膜层及第二补偿膜层,可将车载显示器发射出的线性出射光转化为椭圆偏振光,使得驾驶员在佩戴偏光太阳眼镜进行驾驶时,也可将车载显示器投射出的影像所接收,方便用户观察车载显示器上的行车信息,从而提高驾驶员在佩戴偏光太阳眼镜进行驾驶的行车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原偏光片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包括离型膜层1、压敏胶层2、第一补偿膜层3、第一复合胶层4、原偏光片层5、第二复合胶层6、第二补偿膜层7及保护膜层8,所述离型膜层1通过压敏胶层2复合在第一补偿膜层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补偿膜层3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复合胶层4与原偏光片层5粘接,所述原偏光片层5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复合胶层6与第二补偿膜层7粘接,所述第二补偿膜层7的下表面涂布有保护膜层8。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可装设在车载显示器上,原偏光片层5可对车载显示器的光线起到滤光显现的作用,离型膜层8可保护第一补偿膜层3不被外力损伤。所述第一补偿膜层3的慢轴B与所述原偏光片层5的吸收轴A之间形成45°的夹角α,所述第一补偿膜层3的面内相位差Re1为570nm,所述第二补偿膜层6的慢轴C与所述原偏光片层5的吸收轴A之间形成45°的夹角β,所述第二补偿膜层7的面内相位差Re2为λ/4;所述第一补偿膜层3及第二补偿膜层7的面内相位差Re满足以下公式:Re=(nx-ny)×d;其中,面内相位差Re指的是在23℃下,使用波长λ为590nm的光测定的膜层的面内相位差值,nx和ny分别表示590nm波长下慢轴方向和快轴方向的膜层的折射率,d(nm)表示膜层的厚度。本实施例中,车载显示器发射出的线偏振光分别通过第一补偿膜层3及第二补偿膜层7的补偿作用,可将车载显示器发射出的线性出射光转变为椭圆偏振光,从而形成投射影像,当驾驶员在佩戴偏光太阳眼镜进行驾驶时,也可将车载显示器投射出的影像所接收,方便用户观察车载显示器上的行车信息。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补偿膜层3及第二补偿膜层7均为负C型补偿膜。本实施例中,负C型补偿膜厚度较小,可有效降低第一补偿膜层3及第二补偿膜层7的厚度。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补偿膜层3及第二补偿膜层7的厚度为5~35μm。本实施例中,第一补偿膜层3及第二补偿膜层7的厚度均为15μm。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所述原偏光片层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涂覆的第一TAC膜层51、PVA膜层52以及第二TAC膜层53,所述第一补偿膜层3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复合胶层4复合在第一TAC膜层5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补偿膜层7的上表面通过第二复合胶层6复合在第二TAC膜层53的下表面。本实施例中,第一TAC膜层51及第二TAC膜层53均为三醋酸纤维素膜,PVA膜层52为聚乙醇膜。需要说明的是,原偏光片层5中起偏振作用的核心膜材是PVA膜层52,PVA膜层52决定了原偏光片层5的偏光性能、透过率、色调等关键光学指标。第一TAC膜层51及第二TAC膜层53作为PVA膜层的支撑体,可保护PVA膜层52不受水汽、紫外线及其他外界物质的损害,保证了原偏光片层5的环境耐候性。作为优选的,所述保护膜层8为PET保护膜层,所述PET保护膜层的厚度为20~50μm。本实施例中,PET保护膜层的厚度为25μm。PET保护膜层具有良好的冲击强度、耐磨性及透明性,可有效保护第二补偿膜层7不受外力损伤。作为优选的,所述压敏胶层2的厚度为5~25μm。本实施例中,压敏胶层2的厚度为10μm。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复合胶层4的厚度为15~40μm。本实施例中,第一复合胶层4的厚度为20μ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型膜层、压敏胶层、第一补偿膜层、第一复合胶层、原偏光片层、第二复合胶层、第二补偿膜层及保护膜层,所述离型膜层通过压敏胶层复合在第一补偿膜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复合胶层与原偏光片层粘接,所述原偏光片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复合胶层与第二补偿膜层粘接,所述第二补偿膜层的下表面涂布有保护膜层;/n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慢轴与所述原偏光片层的吸收轴之间形成45°的夹角,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面内相位差Re1为570nm,所述第二补偿膜层的慢轴与所述原偏光片层的吸收轴之间形成45°的夹角,所述第二补偿膜层的面内相位差Re2为λ/4;所述第一补偿膜层及第二补偿膜层的面内相位差Re满足以下公式:/nRe=(nx-ny)×d;/n其中,面内相位差Re指的是在23℃下,使用波长λ为590nm的光测定的膜层的面内相位差值,nx和ny分别表示590nm波长下慢轴方向和快轴方向的膜层的折射率,d(nm)表示膜层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型膜层、压敏胶层、第一补偿膜层、第一复合胶层、原偏光片层、第二复合胶层、第二补偿膜层及保护膜层,所述离型膜层通过压敏胶层复合在第一补偿膜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复合胶层与原偏光片层粘接,所述原偏光片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复合胶层与第二补偿膜层粘接,所述第二补偿膜层的下表面涂布有保护膜层;
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慢轴与所述原偏光片层的吸收轴之间形成45°的夹角,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面内相位差Re1为570nm,所述第二补偿膜层的慢轴与所述原偏光片层的吸收轴之间形成45°的夹角,所述第二补偿膜层的面内相位差Re2为λ/4;所述第一补偿膜层及第二补偿膜层的面内相位差Re满足以下公式:
Re=(nx-ny)×d;
其中,面内相位差Re指的是在23℃下,使用波长λ为590nm的光测定的膜层的面内相位差值,nx和ny分别表示590nm波长下慢轴方向和快轴方向的膜层的折射率,d(nm)表示膜层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膜利用率高的双补偿型偏光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及第二补偿膜层均为负C型补偿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名格宝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