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浸式内燃烧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925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熔炼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沉浸式内燃烧炉系统。包括炉体、支架和浮岛装置,所述浮岛装置包括燃烧室、导热管和密封隔热盖板,所述燃烧室和导热管分别设置在密封隔热盖板下端,所述燃烧室上端设有燃烧机,燃烧气体通过燃烧机在燃烧室燃烧,所述燃烧室上端分别与导热管一端连通,所述导热管另一端与尾气收集管连通。通过炉体内部燃烧室的燃烧气对导热管进行加热,并且把热量传递到炉体内的金属液中,实现对金属液的加热;其中,密封隔热盖板下端的延伸部,避免密封隔热盖板通道的燃烧气体深入炉体内与金属液接触导致氧化;燃烧室和导热管大部分处于金属液面以下,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浸式内燃烧炉系统
本技术涉及金属熔炼
,尤指一种沉浸式内燃烧炉系统。
技术介绍
在冶金领域中,熔化金属是十分普遍而重要的工艺。熔化后的金属能够用于铸造各种造型的金属部件。其中包括用于保温及转运工艺环节的对高温熔融合金加热的炉体。目前,传统的炉体有两种加热金属液的方式:第一种为嵌入式加热炉子,其加热单元嵌入炉子底部或侧面的炉壁内,加热单元与炉壁接触容易散失热量到炉体外,另外由于加热单元和炉壁的材料的膨胀系数差异,停机冷却时两种材料的收缩量不一致,容易导致加热单元损坏,且维修更换不便;第二种为顶部靠加热空气为媒介热传导及热辐射的加热方式,容易引起加热对象氧化,且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沉浸式内燃烧炉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浸式内燃烧炉系统,包括炉体、支架和浮岛装置,所述浮岛装置包括燃烧室、导热管和密封隔热盖板,所述燃烧室和导热管分别设置在密封隔热盖板下端,所述燃烧室上端设有燃烧机,燃烧气体通过燃烧机在燃烧室燃烧,所述燃烧室上端分别与导热管一端连通,所述导热管另一端与尾气收集管连通,所述浮岛装置通过吊绳可上下活动与支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浮岛装置还包括挂架,所述挂架下端贯穿炉体与炉体内部的密封隔热盖板连接,上端通过吊绳可上下活动与支架连接。其中,所述支架还设有滑轮,所述吊绳悬挂在滑轮上,所述吊绳一端与浮岛装置挂架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配重。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包括若干导热支管,所述导热支管分别通过密封隔热盖板内部通道依次连通的,其中首端导热支管一端与燃烧室连通,末端的导热支管与尾气收集管。其中,所述导热支管为U型导热管。其中,所述尾气收集管下端设有若干尾气收集支管,所述尾气收集支管分别与导热支管连通,上端贯穿炉体进行排气。进一步地,所述燃烧机通过管道贯穿炉体与炉体外界连通,并且通过外界注入天然气和引入空气。其中,所述密封隔热盖板下端周围设有进入金属液面之下的延伸部。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上端还分别设有加料口和取料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浮岛装置位于炉体内的部分由耐高温且不与金属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制成,通过炉体内部燃烧室的燃烧气对导热管进行加热,并且把热量传递到炉体内的金属液中,实现对金属液的加热;其中,利用金属液的浮力把浮岛装置浮在金属液上,浮岛处于浮动状态不易在热胀冷缩过程损坏,维护保养亦轻松便利;2.密封隔热盖板下端周围设有进入金属液面之下的延伸部,避免密封隔热盖板通道的燃烧气体深入炉体内与金属液接触导致氧化;3.燃烧室和导热管大部分处于金属液面以下,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效率,在浮岛装置下端可以设置多个导热支管,能够根据需要合理布局,增加传热的面积和提高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炉体;2.支架;3.浮岛装置;31.燃烧室;311.燃烧机;32.导热管;321.导热支管;33.密封隔热盖板;331.通道;332.延伸部;34.挂架;4.尾气收集管;41.尾气收集支管;5.吊绳;6.滑轮;7.配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关于一种沉浸式内燃烧炉系统,包括炉体1、支架2和浮岛装置3,所述浮岛装置3包括燃烧室31、导热管32和密封隔热盖板33,所述燃烧室31和导热管32分别设置在密封隔热盖板33下端,所述燃烧室31上端设有燃烧机311,燃烧气体通过燃烧机311在燃烧室31燃烧,所述燃烧室31上端分别与导热管32一端连通,所述导热管32另一端与尾气收集管4连通,所述浮岛装置3通过吊绳5可上下活动与支架2连接。其中,密封隔热盖板33及其通道331整体形成浮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岛装置3还包括挂架34,所述挂架34下端贯穿炉体1与炉体1内部的密封隔热盖板33连接,上端通过吊绳5可上下活动与支架2连接。其中,所述支架2还设有滑轮6,所述吊绳5悬挂在滑轮6上,所述吊绳5一端与浮岛装置3挂架34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配重7;当浮力不足时,可通过合适配重7使其保持适当的吃水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32包括若干导热支管321,所述导热支管321分别通过密封隔热盖板33内部通道331依次连通的,其中首端导热支管321一端与燃烧室31连通,末端的导热支管321与尾气收集管4。其中,所述导热支管321为U型导热管,可设计可多组柔性布局,以提供合适的导热面积。其中,所述尾气收集管4下端设有若干尾气收集支管41,所述尾气收集支管41分别与导热支管321连通,上端贯穿炉体1进行排气,此处可直接排放或者接预热室实现接热回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机311通过管道贯穿炉体1与炉体1外界连通,并且通过外界注入天然气和引入空气作为燃烧机311的燃料进行燃烧产生燃烧气。此外,所述炉体1上端还分别设有加料口和取料口(附图未示),所述取料口和加料口分别设有可拆卸的保温盖,在非取料状态或加料状态时,可以通过保温盖堵住取料口或加料口,减少热量的损失。为了避免燃烧气体深入炉体1内与金属液接触导致氧化,所述密封隔热盖板33下端周围设有进入金属液面之下的延伸部332。此外,浮岛装置3与金属液之间应属于无氧氛围,可同时在炉体1内接入保护性气体,如氮气,在金属液上方形成保护气体层,能够有效防止金属液氧化。在本实施例中由耐高温、高强度、低密度且不易与金属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制成密封隔热盖板33及导热管32,使得浮岛装置3可浮于金属液上部,当浮力不足时,可通过合适配重7使其保持适当的吃水线。燃烧气体通过燃烧机311在燃烧室31燃烧,高热气体经过密封隔热盖板33通道331和导热管32最终通过尾气收集管4回收或排放,燃烧室31、导热管32、密封隔热盖板33接收的热量传递到金属液体,实现金属熔化或保温。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安装”“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浸式内燃烧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支架和浮岛装置,所述浮岛装置包括燃烧室、导热管和密封隔热盖板,所述燃烧室和导热管分别设置在密封隔热盖板下端,所述燃烧室上端设有燃烧机,燃烧气体通过燃烧机在燃烧室燃烧,所述燃烧室上端分别与导热管一端连通,所述导热管另一端与尾气收集管连通,所述浮岛装置通过吊绳可上下活动与支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浸式内燃烧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支架和浮岛装置,所述浮岛装置包括燃烧室、导热管和密封隔热盖板,所述燃烧室和导热管分别设置在密封隔热盖板下端,所述燃烧室上端设有燃烧机,燃烧气体通过燃烧机在燃烧室燃烧,所述燃烧室上端分别与导热管一端连通,所述导热管另一端与尾气收集管连通,所述浮岛装置通过吊绳可上下活动与支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浸式内燃烧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装置还包括挂架,所述挂架下端贯穿炉体与炉体内部的密封隔热盖板连接,上端通过吊绳可上下活动与支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浸式内燃烧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设有滑轮,所述吊绳悬挂在滑轮上,所述吊绳一端与浮岛装置挂架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配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浸式内燃烧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包括若干导热支管,所述导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书平潘剑平陈远春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知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