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22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架,包括淬火槽、烘箱和管道泵,所述淬火槽的后壁开设有取油口,且取油口的末端衔接有传输管道,所述烘箱设置于淬火槽的右侧。该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架设置有散热器,散热器与散热管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各散热管之间相互连通,而且散热管的外壁通过焊接等距连接有散热片,散热管单支管的管径为Φ22,材质为碳钢,且散热片13为Φ45铝质,散热片13之间间距3毫米,散热管沿工件运动方向分布,共32根,上排和下排各16根,上排管通过分油器并入DN50管作为散热器出管,下排管通过分油器并入DN50管作为散热器进管,散热管的另一端按上下排各一根的形式两两连通,使散热器能成为一个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架
本技术涉及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机
,具体为一种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架。
技术介绍
高强度紧固件生产中都有热处理工序,主要生产设备是托辊型网带炉连续生产线,生产线通常包括了上料机、清洗机、淬火炉、淬火槽、清洗机、回火炉、发黑槽、烘干上油机,其中生产合金钢类紧固件的淬火槽中主要以淬火油作为冷却介质,发黑槽以余热发黑剂按一定比例兑水形成的溶液作为发黑介质。烘干机都是以电加热管作为加热元件,通过箱体内的热风循环来烘干水分,烘干后的紧固件产品温度在55~60℃左右,然后喷淋防锈油,成品在出烘干机后装在周转箱中,工件自带热量完成发黑膜自然老化过程,工作效率较为低下,为此,我们提出这样一种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烘干机都是以电加热管作为加热元件,通过箱体内的热风循环来烘干水分,烘干后的紧固件产品温度在55~60℃左右,然后喷淋防锈油,成品在出烘干机后装在周转箱中,工件自带热量完成发黑膜自然老化过程,工作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架,包括淬火槽、烘箱和管道泵,所述淬火槽的后壁开设有取油口,且取油口的末端衔接有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的外壁安装有保温层,所述传输管道的内部安置有离心泵,且传输管道的末端设置有回油口,所述烘箱设置于淬火槽的右侧,且烘箱的内壁安装有隔温层,所述烘箱的上方设置有烘干机,且烘干机的顶部安置有搅拌风机,所述烘箱的内部安置有散热器,且散热器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外壁安装有散热片,所述管道泵安置于烘箱的右侧。优选的,所述淬火槽与传输管道相互连通,且传输管道的外壁通过粘接连接有保温层,而且保温层的形状结构与传输管道的相状结构相吻合。优选的,所述烘干机与搅拌风机之间呈垂直状分布,且搅拌风机的中轴线与烘干机的中轴线相重合。优选的,所述烘箱的内壁通过粘接连接有隔温层,且隔温层的材质为陶瓷纤维棉毯,而且陶瓷纤维棉毯的厚度为5厘米。优选的,所述离心泵的末端通过焊接连接有传输管道,且离心泵的中轴线与淬火槽的中轴线相垂直。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与散热管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各散热管之间相互连通,而且散热管的外壁通过焊接等距连接有散热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架设置有散热器,散热器与散热管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各散热管之间相互连通,而且散热管的外壁通过焊接等距连接有散热片,散热管单支管的管径为Φ22,材质为碳钢,且散热片13为Φ45铝质,散热片13之间间距3毫米,散热管沿工件运动方向分布,共32根,上排和下排各16根,上排管通过分油器并入DN50管作为散热器出管,下排管通过分油器并入DN50管作为散热器进管,散热管的另一端按上下排各一根的形式两两连通,使散热器能成为一个循环系统;该烘箱的内壁通过粘接连接有隔温层,且隔温层的材质为陶瓷纤维棉毯,而且陶瓷纤维棉毯的厚度为5厘米,隔温层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有效避免了烘箱工作过程中内侧热量产生流失、外泄等,保证了装置的正常运行过程,离心泵的末端通过焊接连接有传输管道,且离心泵的中轴线与淬火槽的中轴线相垂直,离心泵2流量为11.7立方/小时,出口口径为DN50,功率2.2千瓦(型号L33-50),靠叶轮旋转来输送热源,使得热源的传递速度较快;该淬火槽与传输管道相互连通,且传输管道的外壁通过粘接连接有保温层,而且保温层的形状结构与传输管道的相状结构相吻合,该设计保证了热源传输过程中的温度持久性,使得更多的余热来完成发黑后的烘干,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烘干耗时,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工作效率,烘干机与搅拌风机之间呈垂直状分布,且搅拌风机的中轴线与烘干机的中轴线相重合,搅拌风机内部电机转速通过皮带轮变速后为950r/min,多翼风轮Φ300*100mm,通过风叶来促进淬火油与烘箱内部空气的换热效率,并有效保证了烘箱内温度的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淬火槽;2、离心泵;3、散热器;4、烘干机;5、搅拌风机;6、烘箱;7、传输管道;8、回油口;9、取油口;10、保温层;11、管道泵;12、隔温层;13、散热片;14、散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架,包括淬火槽1、烘箱6和管道泵11,淬火槽1的后壁开设有取油口9,且取油口9的末端衔接有传输管道7,传输管道7的外壁安装有保温层10,传输管道7的内部安置有离心泵2,且传输管道7的末端设置有回油口8,烘箱6设置于淬火槽1的右侧,且烘箱6的内壁安装有隔温层12,烘箱6的上方设置有烘干机4,且烘干机4的顶部安置有搅拌风机5,烘箱6的内部安置有散热器3,且散热器3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14,散热管14的外壁安装有散热片13,管道泵11安置于烘箱6的右侧。淬火槽1与传输管道7相互连通,且传输管道7的外壁通过粘接连接有保温层10,而且保温层10的形状结构与传输管道7的相状结构相吻合,该设计保证了热源传输过程中的温度持久性,使得更多的余热来完成发黑后的烘干,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烘干耗时,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工作效率;烘干机4与搅拌风机5之间呈垂直状分布,且搅拌风机5的中轴线与烘干机4的中轴线相重合,搅拌风机5内部电机转速通过皮带轮变速后为950r/min,多翼风轮Φ300*100mm,通过风叶来促进淬火油与烘箱6内部空气的换热效率,并有效保证了烘箱6内温度的均匀性;烘箱6的内壁通过粘接连接有隔温层12,且隔温层12的材质为陶瓷纤维棉毯,而且陶瓷纤维棉毯的厚度为5厘米,隔温层12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有效避免了烘箱6工作过程中内侧热量产生流失、外泄等,保证了装置的正常运行过程;离心泵2的末端通过焊接连接有传输管道7,且离心泵2的中轴线与淬火槽1的中轴线相垂直,离心泵2流量为11.7立方/小时,出口口径为DN50,功率2.2千瓦(型号L33-50),靠叶轮旋转来输送热源,使得热源的传递速度较快;散热器3与散热管14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各散热管14之间相互连通,而且散热管14的外壁通过焊接等距连接有散热片13,散热管14单支管的管径为Φ22,材质为碳钢,且散热片13为Φ45铝质,散热片13之间间距3毫米,散热管14沿工件运动方向分布,共32根,上排和下排各16根,上排管通过分油器并入DN50管作为散热器3出管,下排管通过分油器并入DN50管作为散热器3进管,散热管14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架,包括淬火槽(1)、烘箱(6)和管道泵(11),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槽(1)的后壁开设有取油口(9),且取油口(9)的末端衔接有传输管道(7),所述传输管道(7)的外壁安装有保温层(10),所述传输管道(7)的内部安置有离心泵(2),且传输管道(7)的末端设置有回油口(8),所述烘箱(6)设置于淬火槽(1)的右侧,且烘箱(6)的内壁安装有隔温层(12),所述烘箱(6)的上方设置有烘干机(4),且烘干机(4)的顶部安置有搅拌风机(5),所述烘箱(6)的内部安置有散热器(3),且散热器(3)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14),所述散热管(14)的外壁安装有散热片(13),所述管道泵(11)安置于烘箱(6)的右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架,包括淬火槽(1)、烘箱(6)和管道泵(11),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槽(1)的后壁开设有取油口(9),且取油口(9)的末端衔接有传输管道(7),所述传输管道(7)的外壁安装有保温层(10),所述传输管道(7)的内部安置有离心泵(2),且传输管道(7)的末端设置有回油口(8),所述烘箱(6)设置于淬火槽(1)的右侧,且烘箱(6)的内壁安装有隔温层(12),所述烘箱(6)的上方设置有烘干机(4),且烘干机(4)的顶部安置有搅拌风机(5),所述烘箱(6)的内部安置有散热器(3),且散热器(3)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14),所述散热管(14)的外壁安装有散热片(13),所述管道泵(11)安置于烘箱(6)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烘干上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槽(1)与传输管道(7)相互连通,且传输管道(7)的外壁通过粘接连接有保温层(10),而且保温层(10)的形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平安
申请(专利权)人:冷水江天宝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