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补热热水供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920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补热热水供应系统,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分别接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输出和输入的热水总管和回水总管,热水总管按楼层分支出热水分管,热水分管按户分支出热水支管,热水支管接补热装置的进水口,补热装置的出水口接用水点的供热端,用水点的冷水端接自来水源;热水分管在最远端通过回水分管接回水总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楼寓中每户接有如同自来水源的太阳能热水源,便于管控,并且每户的补热装置不仅解决了日照不足的水温不够问题、较为节省空间,而且可以按需调控,满足个性化的用水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补热热水供应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水供应系统,尤其是一种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补热热水供应系统,属于热水器

技术介绍
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具有节能环保的突出优点,因而被普遍采用。据申请人了解,目前公寓住宅的太阳能热利用有两种方案:一是每家每户单独安装80~120L太阳能热水器,占用了用户的住宅空间;二是楼顶“集中集热+分户储热”,即由统一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向每家每户输送热水,而每家每户需要加装一个60~100L的储水箱,其存在的问题除了占用住宅空间外,更主要的是每家每户用水情况不同,当日照不足储水箱水温不够高时,无法切实满足各种不同的热水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根据每家每户用水情况提供满足热水需求、无需大容积储水装置的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补热热水供应系统,从而既便于集中管控,又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补热热水供应系统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分别接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的热水总管和回水总管,所述热水总管按楼层分支出热水分管,所述热水分管按户分支出热水支管,所述热水支管接补热装置的进水口,所述补热装置的出水口接用水点的供热端,所述用水点的冷水端接自来水源;所述热水分管在最远端通过回水分管接回水总管。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楼寓中每户接有如同自来水源的太阳能热水源,便于管控,并且每户的补热装置不仅解决了日照不足的水温不够问题、较为节省空间,而且可以按需调控,满足个性化的用水需求。本技术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用水点的供热端附近通过循环管接所述补热装置的进水口。这样可以形成供热循环,避免热水滞留管路冷却导致的无法即开即热。本技术进一步的完善还有,所述补热装置为双模燃气热水器。本技术进一步的完善还有,所述补热装置为双模两用燃气热水器,所述双模两用燃气热水器具有热水供水管路,还与散热器形成供暖循环管路。本技术进一步的完善还有,所述补热装置为由间接式双模两用燃气热水器和内置换热器的热水箱组成,所述间接式双模两用燃气热水器的出水口经热水箱的内置换热器与其进水口连通,构成加热放热循环;所述热水支管接所述热水箱下部的入水口,所述热水箱的供水口通过热水管路接用水点供热端,所述用水点的供热端附近通过装有循环泵和循环管接热水箱的入水口。本技术进一步的完善还有,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输出管路上装有混水控温装置,从而避免输出水温过高损坏补热装置,消除烫伤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补热热水供应系统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参见图2)的输出管路4和输入管路6分别接热水总管H和回水总管R。热水总管H按楼层分支出热水分管H’,热水分管H’按户分支出热水支管H””’。热水支管H””’经热水计费器Fh接作为补热装置的双模燃气热水器B的进水口,该双模燃气热水器B的出水口通过热水管路Ph接用水点W的供热端,用水点W的冷水端通过冷水管Pc经冷水计费器Fc接自来水源C。用水点W的供热端附近通过循环管Pr经单向阀D和循环泵P接双模燃气热水器B的进水口,因此可以通过热水自循环保持热水管路Ph中的水温,实现即开即热。热水分管H’在最远端通过回水分管R’接回水总管R,从而形成与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的供水循环。上述双模燃气热水器的具体结构参见CN201920872250.2中国专利文献。与常规燃气热水器不同,双模可以实现:进水温度较高直接输出、进水温度较低补热输出,因此能根据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提供的水温自动确定是否进行燃气补热及调控补热功率。上述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如图2所示,主要由集热器1和装有罐内换热器2的储热水箱3组成,集热器1有两组并联的平板集热器组,每组平板集热器由十个串联的平板集热器组成,总集热面积40平方米,其两端口分别与罐内换热器的相应端口连通,构成串接集热循环泵10的集热循环回路。储热水箱3约2000升,上部引出管路和下部引出管路分别作为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的输出管路4和输入管路6,并且输入管路6与自来水源管路5并联,输入管路6中串联有回水循环泵7,图中8、9分别是相应管路中的膨胀罐,可以起到热胀冷缩缓冲补水作用。此外,输出管路上装有混水控温装置,以免输出水温过高损坏补热装置或导致烫伤。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补热热水供应系统系统构成如图3所示,基本构成与实施例一类同,不同之处在于补热装置采用双模两用燃气热水器B’(俗称两用壁挂炉),其特点是除具有与实施例一双模燃气热水器类似的热水供水管路外,还同时具有与散热器N形成供暖循环的管路。此外,其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的集热器有四组并联的平板集热器组,每组平板集热器由十五个串联的平板集热器组成,总集热面积120平方米,三个各2000升含有罐内换热器的储热水箱串联,因此供水量较大。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补热热水供应系统系统构成如图4所示,基本构成与实施例二比较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补热装置由间接式双模两用燃气热水器B”’(俗称系统壁挂炉)和内置换热器T1的热水箱T组成,间接式双模两用燃气热水器B”’的出水口经热水箱T的内置换热器T1与其进水口连通,构成加热放热循环。热水支管H””’经热水计费器Fh接热水箱T下部的入水口,该热水箱T的供水口通过热水管路Ph接用水点W的供热端,用水点W的冷水端通过冷水管Pc经冷水计费器Fc接自来水源C。用水点W的供热端附近通过循环管Pr经单向阀D和循环泵P接热水箱T的入水口,作用也是通过热水自循环保持热水管路Ph中的水温,实现即开即热。其特点是可以简化适当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的换热结构,例如去除通常的底部盘管换热器等。此外,其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的集热器有六组并联的平板集热器组,每组平板集热器由二十个串联的平板集热器组成,总集热面积240平方米,六个各2000升含有罐内换热器的储热水箱先二个一组串联后相互并联,因此供水量更大。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补热热水供应系统,包括分别接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的热水总管和回水总管,所述热水总管按楼层分支出热水分管,所述热水分管按户分支出热水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支管接补热装置的进水口,所述补热装置的出水口接用水点的供热端,所述用水点的冷水端接自来水源;所述热水分管在最远端通过回水分管接回水总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补热热水供应系统,包括分别接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的热水总管和回水总管,所述热水总管按楼层分支出热水分管,所述热水分管按户分支出热水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支管接补热装置的进水口,所述补热装置的出水口接用水点的供热端,所述用水点的冷水端接自来水源;所述热水分管在最远端通过回水分管接回水总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补热热水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水点的供热端附近通过循环管接所述补热装置的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补热热水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集中集热装置输出管路上装有混水控温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庆国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迈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