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热式热泵变容恒温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511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热式热泵变容恒温热水系统,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直热式热泵主机和串联的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水箱;第一区水箱的热水出口通过供热水管路向用水点供应热水;第三区水箱的低温水进口通过进水管路通往冷水源、且通过装有回水循环泵的回水管路通往用水点回水端;直热式热泵主机的热水输出端在通过控制阀与各区水箱构成加热全循环管路的同时,还构成局部加热循环管路。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可以通过“小循环”加热避免保温循环以及化霜对水温波动的影响,保持供应热水的温度稳定。热水的温度稳定。热水的温度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热式热泵变容恒温热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水系统,尤其是一种直热式热泵变容恒温热水系统,属于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检索可知,申请号202210747429 .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热水系统,包括:加热单元、储热单元以及补水管路,加热单元包括热泵主机、加热水箱以及连通于热泵主机和加热水箱之间的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热泵主机中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管路进入加热水箱,第二连接管路设置有控制组件;储热单元与加热单元连通,以使加热单元内的至少部分液体能进入储热单元;补水管路包括与控制组件连接的第一补水端和与储热单元连接的第二补水端;控制组件能够控制补水管路中的液体以预设流量比例分别进入第二连接管路、储热单元。
[0003]此外,申请号202210747443 .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热水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热水系统,热水系统包括:储热单元和加热单元,储热单元包括依次串联连通的第一储液模块、第二储液模块以及第三储液模块,第一储液模块和第三储液模块分别设置于储热单元的首端和末端;加热单元包括热泵主机和加热水箱,加热水箱与第一储液模块连通;该方法包括:获取加热水箱内液体的温度、储热单元中各储液模块的温度,根据各储液模块的温度与设定温度参数比对,而后根据比对结果控制热泵主机的运行频率范围。本申请的热水系统控制方法通过将储热单元划分为三个需求区域,通过各储液模块温度判断当前用户需求,并根据用户需求调节变频热泵主机频率,实现高效节能环保。
[0004]上述现有技术虽然具有升温块、节能环保的优点,但其必须从第一级到最后一级水箱逐级加热的“大循环”加热方式使得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当热水输出管道进行保温循环后,最后一级水箱的温度降低,为保障热水供应量,热泵启动通过“大循环”加热,而“大循环”的循环管路长,难免影响热水输出温度的稳定性;2)当热泵系统需要借助水箱的热量进行化霜时,需要第一级水箱供水,导致该水箱不能及时参与正常热水输出,导致热水的可输出量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管路结构改进,提出一种可以避免热水供应波动的直热式热泵变容恒温热水系统。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直热式热泵变容恒温热水系统的基本技术方案是:包括直热式热泵主机和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储水容器;所述第一区储水容器的热水出口通过供热水管路向用水点供应热水;所述第三区储水容器的低温水进口通过进水管路通往冷水源、且通过装有回水循环泵的回水管路通往用水点回水端;
[0007]所述直热式热泵主机的热水输出端通过控制阀通往第一区储水容器的中部进水口,所述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储水容器按序串联,所述第三区储水容器的循环口通过返
回管路以及加热循环泵接所述直热式热泵主机的循环输入端,构成加热全循环管路;
[0008]所述直热式热泵主机的热水输出端还由输热管路通过控制阀至少通往所述第三区储水容器的通水口,所述第三区储水容器的循环口通过返回管路以及加热循环泵接所述直热式热泵主机的循环输入端,构成局部加热循环管路。
[0009]采用本技术后,除了热泵与串联的各区储水容器通过加热全循环管路的“大循环”加热,以及冷水(回水)进水、热水供水的常规供水循环管路外,还由于具有局部加热循环管路,因此可以酌情通过“小循环”加热避免保温循环以及化霜对水温波动的影响,保持供应热水的温度稳定。
[0010]本技术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控制阀为三通阀;当加热时,所述三通阀的主路开启,所述加热全循环管路导通;当保温循环或化霜时,所述三通阀的支路开启,所述局部加热循环管路导通。
[0011]本技术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控制阀包括所述输热管路的第一通断阀和由所述输热管路分出的分支管路上的分支通断阀;当加热时,所述第一通断阀开启,所述加热全循环管路导通;当保温循环或化霜时,所述分支通断阀开启,所述局部加热循环管路导通。
[0012]本技术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分支管路包括通往所述第二区储水容器通水口的前分支管路和通往第三区储水容器通水口的后分支管路;所述分支通断阀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分支管路的第二通断阀和设置在所述后分支管路的第三通断阀。
[0013]本技术还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储水容器分别由两个串联的水箱组成。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一
[0017]本实施例的直热式热泵变容恒温热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直热式热泵主机1和第一级至第六级水箱3、4、5、6、7、8,其中3、4处在1#区,5、6处2#区,7、8处在3#区。直热式热泵主机1的热水输出端由输热管路2通过电控三通阀MF的A、B口通往具有电辅助加热EH的第一级水箱3中部进水口,第一级水箱3的顶部热水出口与第二级水箱4的顶部热水出口并路后通过供热水管路9向用水点供应热水H,第二级水箱4的顶部低温水进口与第三级水箱5的顶部高温水出口连通,第三级水箱5的顶部低温水进口与第四级水箱6的顶部高温水出口连通,第四级水箱6的顶部低温水进口与第五级水箱7的顶部高温水出口连通,第五级水箱7的顶部低温水进口与第六级水箱8的顶部高温水出口连通,第六级水箱8的顶部低温水进口通过装有回水循环泵CH的回水管路10通往用水点回水端R,第六级水箱8的顶部低温水进口还通过进水管路11通往冷水源C。
[0018]电控三通阀MF的D口通过中间管路13通往3#区第五级水箱7的中部通水口,第六级水箱8的中部循环口通过返回管路12以及加热循环泵CX接直热式热泵主机1的循环输入端,
构成局部“小循环”加热。
[0019]图1中T1、T2、T3、TH分别为设在各处的温度传感器,FS是水流开关。
[0020]这样,在非用水的加热时段,控制开启三通阀的主路A、B口,本实施例的直热式热泵变容恒温热水系统可以像现有技术那样,从第一级到最后一级的“大循环”加热。
[0021]在用水时段为提高热水输出量,热泵可根据设定成一边用水一边加热运行。通过控制开启三通阀的A、B口,直热式热泵可以将第六级水箱8的冷水,直接加热成设定温度的热水,从第一级水箱3直接输出。
[0022]当进入热水管路保温循环时,控制开启三通阀的支路A、D口,本实施例的直热式热泵变容恒温热水系统由最后的3#区“小循环”加热,因此可以保持1#区的热水出水温度稳定;当热泵主机需要借助水箱的热量化霜时,同样开启三通阀的A、D口,借助3#区的水箱热量。因此,完全避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热水温度及流量波动的缺点。
[0023]实施例二
[0024]本实施例的直热式热泵变容恒温热水系统如图2所示,基本构成与实施例一相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直热式热泵主机1的热水输出端由输热管路2通过第一电控通断阀MF1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热式热泵变容恒温热水系统,包括直热式热泵主机和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储水容器;所述第一区储水容器的热水出口通过供热水管路向用水点供应热水;所述第三区储水容器的低温水进口通过进水管路通往冷水源、且通过装有回水循环泵的回水管路通往用水点回水端;所述直热式热泵主机的热水输出端通过控制阀通往第一区储水容器的中部进水口,所述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储水容器按序串联,所述第三区储水容器的循环口通过返回管路以及加热循环泵接所述直热式热泵主机的循环输入端,构成加热全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热式热泵主机的热水输出端还由输热管路通过控制阀至少通往所述第三区储水容器的通水口,所述第三区储水容器的循环口通过返回管路以及加热循环泵接所述直热式热泵主机的循环输入端,构成局部加热循环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热式热泵变容恒温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三通阀;当加热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朱庆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迈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