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梯的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918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梯的通风装置,包括电梯轿厢顶部的排风装置,还包括主动通风机构和辅助通风机构,所述主动通风机构包括控制开关、驱动装置和第一风扇,所述控制开关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第一风扇传动连接,所述电梯轿厢侧壁设置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风扇转动连接在第一通风孔内,所述辅助通风机构包括手动把持部、传动装置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转动连接在第二通风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开关启动驱动装置带动第一风扇运行,从而达到促使电梯轿厢内的空气流动的功能,同时被困人员还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手动把持部推动第二风扇运行,增强电梯轿厢内的空气流动性,便于被困人员进行呼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梯的通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装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梯的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于建筑物内用于运输人员的工具,电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中,但是由于轿厢空间不大,运载人员数量多时,空气流通性差,一般是在电梯轿厢顶部安装排风装置,从而实现电梯内的通风功能。公开号为CN210619926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通风电梯轿厢,包括厢体,所述厢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安装有转轴,且转轴贯穿支架,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扇叶,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厢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块,两个安装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转动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安装块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靠近第二锥形齿轮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架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本技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通风效果好,且不需要消耗能源,降低电梯运行时的能耗。但是上述结构需要靠电梯上下运行,才能达到电梯轿厢内空气流动的功能,当电梯遇到故障时,电梯轿厢内的气流无法形成快速流动,由于电梯轿厢空间狭小,从而使在电梯轿厢内部被困人员可能会出现缺氧的状态,对被困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梯的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梯的通风装置,包括电梯轿厢顶部的排风装置,还包括主动通风机构和辅助通风机构,所述主动通风机构包括控制开关、驱动装置和第一风扇,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电梯轿厢内侧壁上并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第一风扇传动连接,所述电梯轿厢侧壁设置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风扇转动连接在第一通风孔内,所述辅助通风机构包括手动把持部、传动装置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转动连接在第二通风孔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朝向电梯轿厢外部的输出端位于电梯轿厢外部下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内设置有灰尘过滤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蜗杆和蜗轮,所述蜗杆转动连接在电梯轿厢侧壁内,所述手动把持部与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蜗轮转动连接在电梯轿厢侧壁内并与第二风扇同轴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蓄电池和伺服电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电池和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梯轿厢外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开关启动驱动装置带动第一风扇运行,从而达到促使电梯轿厢内的空气流动的功能,同时被困人员还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手动把持部,从而推动第二风扇运行,增强电梯轿厢内的空气流动性,便于被困人员进行呼吸,从而可以更好的减少被困人员的身体危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B处的放大图。图中:1、电梯轿厢;2、排风装置;3、控制开关;4、第一风扇;5、第一通风孔;6、第二通风孔;7、手动把持部;8、第二风扇;9、灰尘过滤网;10、蜗杆;11、蜗轮;12、伺服电机;13、蓄电池;14、齿轮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梯的通风装置,包括电梯轿厢1顶部的排风装置2,还包括主动通风机构和辅助通风机构,主动通风机构包括控制开关3、驱动装置和第一风扇4,控制开关3设置在电梯轿厢1内侧壁上并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驱动装置与第一风扇4传动连接,电梯轿厢1侧壁设置有第一通风孔5和第二通风孔6,第一风扇4转动连接在第一通风孔5内,辅助通风机构包括手动把持部7、传动装置和第二风扇8,所述第二风扇8转动连接在第二通风孔6内,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断电,被困人员可以通过开启轿厢内的控制开关3,从而启动驱动装置带动第一风扇4转动,达到促使轿厢内空气流通的功效,当人员长时间被困在电梯内时,主动通风机构备用电源耗光时,被困人员可以通过操作手动把持部7,使第二风扇8运转,达到促使空气流通的效果。其中,第一通风孔5和第二通风孔6朝向电梯轿厢1外部的输出端位于电梯轿厢1外部下方,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容易堆积在电梯轿厢1的下方,第一通风孔5和第二通风孔6输出端位于电梯轿厢1外部下方,有效的可以把二氧化碳优先排出,保证了被困人员处于良好呼吸环境中。其中,第一通风孔5和第二通风内设置有灰尘过滤网9,通过固定连接在第一通风孔5和第二通风孔6的灰尘过滤网9,起到过滤电梯井内的灰尘作用,起到维护电梯内的空气环境清洁的效果。其中,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蜗杆10和蜗轮11,蜗杆10转动连接在电梯轿厢1侧壁内,手动把持部7与蜗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蜗轮11转动连接在电梯轿厢1侧壁内并与第二风扇8同轴连接,人员通过转动手动把持部7带动蜗杆10旋转,从而使相啮合的蜗轮11随之旋转,最终使与蜗轮11同轴的第二风扇8一起旋转,从而达到促使电梯轿厢1内空气流通的作用。其中,驱动装置包括蓄电池13和伺服电机12,通过蓄电池13给伺服电机12供电,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齿轮组件14与第一风扇4传动连接,从而带动第一风扇4运转,增强电梯轿厢1内的空气流动性。其中,蓄电池13和伺服电机12固定连接在电梯轿厢1外的底部,防止在在电梯轿厢1外的底部,避免占用电梯轿厢1侧壁的空间,避免影响电梯轿厢1侧壁本身的强度。下面将详细阐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电梯正常运行时,空气通过轿厢顶部的排风装置2对轿厢内进入,通过轿厢底部的第一通风孔5和第二通风孔6流出,形成空气流通,当电梯出现故障并断电时,轿厢顶部的排风装置2停止工作,此时被困人员打开轿厢侧壁的控制开关3,伺服电机12运转,通过齿轮组件14带动第一风扇4转动,轿厢内的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孔5排出,新的空气从轿厢顶部的排风装置2的缝隙中进入,当被困时间较长时,蓄电池13空电,伺服电机12停止运转,被困人员可以手动旋转手动把持部7,与手动把持部7同轴连接的蜗杆10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蜗轮11转动,从而使与蜗轮11同轴第二风扇8旋转,达到相同排风效果。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梯的通风装置,包括电梯轿厢(1)顶部的排风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通风机构和辅助通风机构,所述主动通风机构包括控制开关(3)、驱动装置和第一风扇(4),所述控制开关(3)设置在电梯轿厢(1)内侧壁上并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第一风扇(4)传动连接,所述电梯轿厢(1)侧壁设置有第一通风孔(5)和第二通风孔(6),所述第一风扇(4)转动连接在第一通风孔(5)内,所述辅助通风机构包括手动把持部(7)、传动装置和第二风扇(8),所述第二风扇(8)转动连接在第二通风孔(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梯的通风装置,包括电梯轿厢(1)顶部的排风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通风机构和辅助通风机构,所述主动通风机构包括控制开关(3)、驱动装置和第一风扇(4),所述控制开关(3)设置在电梯轿厢(1)内侧壁上并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第一风扇(4)传动连接,所述电梯轿厢(1)侧壁设置有第一通风孔(5)和第二通风孔(6),所述第一风扇(4)转动连接在第一通风孔(5)内,所述辅助通风机构包括手动把持部(7)、传动装置和第二风扇(8),所述第二风扇(8)转动连接在第二通风孔(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孔(5)和第二通风孔(6)朝向电梯轿厢(1)外部的输出端位于电梯轿厢(1)外部下方。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嵇小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菱通电梯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