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照明灯灯座与透光罩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12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照明灯灯座和透光罩的固定结构,包括灯座、透光罩和灯泡;灯座为内部中空的矩形箱体,且灯座的顶部是敞开的,透光罩为矩形箱体,且透光罩的底部是敞开的,透光罩固定安装在灯座的顶部,透光罩用于完全封闭灯座的顶部,灯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传输线和灯泡,且灯泡固定安装在灯座的底部的中间位置,灯泡通过传输线和外部电源固定连通,透光罩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圆柱体,多个圆柱体均布在透光罩的底部,灯座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盲孔,多个盲孔和多个圆柱体一一对应,每一个圆柱体和每一个盲孔均为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照明灯灯座和透光罩的固定结构,具有美观和固定牢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照明灯灯座与透光罩的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灯
,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照明灯灯座与透光罩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灯主要起到照明和提醒的效果,摩托车灯主要构成有固定安装照明灯用的灯座和保护照明灯的透光罩,目前摩托车的透光罩与灯座之间主要是胶粘或者螺栓锁紧的闭合安装方式,采用胶粘的方式在摩托车的使用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剧烈变化,透光罩会从灯座脱落,使用螺栓锁紧的方式容易产生锈蚀,且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照明灯灯座与透光罩的固定结构,具有美观和固定牢固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摩托车照明灯灯座与透光罩的固定结构,包括灯座和透光罩;所述灯座是开口朝上的矩形箱体,所述透光罩是开口朝下的矩形箱体,所述透光罩固定安装在所述灯座的顶部,且透光罩的周缘与灯座的周缘平齐,所述透光罩与灯座固定连接,所述灯座的右侧的内壁的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位于灯座内部的卡钩装置,所述透光罩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与卡钩装置配合的挂钩装置;所述卡钩装置包括圆柱体、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且圆柱体的右端与灯座的内壁铰接安装,所述圆柱体的左端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且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灯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柱体的左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且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灯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挂钩装置分为直杆部、挂钩部和拉紧弹簧,所述直杆部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透光罩的内壁,所述挂钩部位于直杆部的底端,且直杆部和挂钩部铰接安装,所述直杆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拉紧弹簧的一端,且拉紧弹簧的另一端与挂钩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灯座的内壁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卡钩装置,所述透光罩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多个挂钩装置,且所述多个挂钩装置与所述多个挂钩装置一一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灯座的顶部设置凹槽,所述透光罩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起。进一步的,所述灯座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拉力和第二复位弹簧的压力一致。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把卡钩装置和挂钩装置都固定安装在灯座和透光罩内的设置,能够起到不影响摩托车照明灯的整体外观的美观的效果;2.通过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蜡烛圆柱体的设置,能够起到保证圆柱体的位置可以牢牢的卡主挂钩的效果;3.通过拉紧弹簧的设置,能够起到保证挂钩装置中挂钩部和直杆部的位置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示意图,用于体现灯座和透光罩之间的连接关系;图2是图1的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挂钩装置和卡钩装置的位置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灯座;11、凹槽;12、缓冲层;2、透光罩;21、凸起;3、卡钩装置;31、圆柱体;32、第一复位弹簧;33、第二复位弹簧;4、挂钩装置;41、直杆部;42、挂钩部;43、拉紧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中心的方向。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摩托车照明灯灯座与透光罩的固定结构,包括灯座1和透光罩2;灯座1是开口朝上的矩形箱体,透光罩2是开口朝下的矩形箱体,透光罩2固定安装在灯座1的顶部,且透光罩2的周缘与灯座1的周缘平齐,透光罩2与灯座1固定连接,灯座1的右侧的内壁的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位于灯座1内部的卡钩装置3,透光罩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与卡钩装置3配合的挂钩装置4;卡钩装置3包括圆柱体31、第一复位弹簧32和第二复位弹簧33,且圆柱体31的右端与灯座1的内壁铰接安装,圆柱体31的左端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32的一端,且第一复位弹簧32的另一端与灯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圆柱体31的左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33的一端,且第二复位弹簧33的另一端与灯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挂钩装置4分为直杆部41、挂钩部42和拉紧弹簧43,直杆部4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透光罩2的内壁,挂钩部42位于直杆部41的底端,且直杆部41和挂钩部42铰接安装,直杆部4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拉紧弹簧43的一端,且拉紧弹簧43的另一端与挂钩部42固定连接。进一步的,灯座1的内壁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卡钩装置3,透光罩2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多个挂钩装置4,且多个挂钩装置4与多个挂钩装置4一一对应。进一步的,灯座1的顶部设置凹槽11,透光罩2的底部设置有与凹槽11对应的凸起21。进一步的,灯座1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层12。进一步的,第一复位弹簧32的拉力和第二复位弹簧33的压力一致。具体实施过程:使用时把透光罩2竖直向下安装到灯座1上,在透光罩2的下压过程中,挂钩装置4的挂钩部42避让卡钩装置3的圆柱体31,同时拉紧弹簧43受力伸长,然后圆柱体31偏斜,第一复位弹簧32和第二复位弹簧33的受力平衡被破坏,当透光罩2和灯座1完全闭合的时候,拉紧弹簧43拉动挂钩部42复位,然后第一复位弹簧32和第二复位弹簧33恢复受力平衡,圆柱体31卡住挂钩部42,使透光罩2和灯座1固定连接;灯座1的顶部的凹槽11和透光罩2的底部的凸起21配合使用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灯座1和透光罩2的位置产生偏差,造成挂钩装置4和卡钩装置3没有配合形成固定作用;灯座1的顶部的缓冲层12,用于透光罩2下压的时候透光罩2的底部接触到缓冲层12的顶部的时候拥有一定的距离继续下压,使挂钩装置4和卡钩装置3配合固定以后顶起透光罩2,使挂钩装置4和卡钩装置3的固定更加牢固,且缓冲层12可以密封灯座1与透光罩2之间的间隙,起到防水的作用。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照明灯灯座与透光罩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座(1)和透光罩(2);所述灯座(1)是开口朝上的矩形箱体,所述透光罩(2)是开口朝下的矩形箱体,所述透光罩(2)固定安装在所述灯座(1)的顶部,且透光罩(2)的周缘与灯座(1)的周缘平齐,所述透光罩(2)与灯座(1)固定连接,所述灯座(1)的右侧的内壁的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位于灯座(1)内部的卡钩装置(3),所述透光罩(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与卡钩装置(3)配合的挂钩装置(4);/n所述卡钩装置(3)包括圆柱体(31)、第一复位弹簧(32)和第二复位弹簧(33),且圆柱体(31)的右端与灯座(1)的内壁铰接安装,所述圆柱体(31)的左端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32)的一端,且第一复位弹簧(32)的另一端与灯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柱体(31)的左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33)的一端,且第二复位弹簧(33)的另一端与灯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n所述挂钩装置(4)分为直杆部(41)、挂钩部(42)和拉紧弹簧(43),所述直杆部(4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透光罩(2)的内壁,所述挂钩部(42)位于直杆部(41)的底端,且直杆部(41)和挂钩部(42)铰接安装,所述直杆部(4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拉紧弹簧(43)的一端,且拉紧弹簧(43)的另一端与挂钩部(4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照明灯灯座与透光罩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座(1)和透光罩(2);所述灯座(1)是开口朝上的矩形箱体,所述透光罩(2)是开口朝下的矩形箱体,所述透光罩(2)固定安装在所述灯座(1)的顶部,且透光罩(2)的周缘与灯座(1)的周缘平齐,所述透光罩(2)与灯座(1)固定连接,所述灯座(1)的右侧的内壁的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位于灯座(1)内部的卡钩装置(3),所述透光罩(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与卡钩装置(3)配合的挂钩装置(4);
所述卡钩装置(3)包括圆柱体(31)、第一复位弹簧(32)和第二复位弹簧(33),且圆柱体(31)的右端与灯座(1)的内壁铰接安装,所述圆柱体(31)的左端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32)的一端,且第一复位弹簧(32)的另一端与灯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柱体(31)的左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33)的一端,且第二复位弹簧(33)的另一端与灯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
所述挂钩装置(4)分为直杆部(41)、挂钩部(42)和拉紧弹簧(43),所述直杆部(4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透光罩(2)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群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润江车辆配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