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塑增强复合缠绕管的承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98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3
一种纤塑增强复合缠绕管的承接结构,包括管体和包裹在管体外表面上的纤维增强层,所述管体上设有增强结构,所述增强结构包括错开分布在管体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一连接区和多个第二连接区,第一连接区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凹槽一,第二连接区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纤维增强层的内壁局部嵌入凹槽一和凹槽二中,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承口和插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凹槽一与凹槽二相对倾斜锁住纤维增强层,从而保证纤维增强层与管体之间的稳定性。同时,管体的两端可分别设有承口和插口,便于管道之间的布置连接,而且承口和插口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不同的结构,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塑增强复合缠绕管的承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纤塑增强复合缠绕管的承接结构。
技术介绍
缠绕管具有耐腐蚀、轻质量、安装简便、流通量大寿命长的优点,被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缠绕管强度较差,不能满足特殊环境的使用,现有厂家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多采用在管体外壁上包裹有纤维增强层,以增强缠绕管的强度。然而现有的纤维增强层与管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不足,纤维增强层容易在缠绕管上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纤塑增强复合缠绕管的承接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纤塑增强复合缠绕管的承接结构,包括管体和包裹在管体外表面上的纤维增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有可增强与纤维增强层连接稳定性的增强结构,所述增强结构包括错开分布在管体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一连接区和多个第二连接区,第一连接区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凹槽一,第二连接区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纤维增强层的内壁局部嵌入凹槽一和凹槽二中,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承口和插口。在本技术中,所述管体一端的内壁上切削加工有型槽一以形成所述承口,所述管体另一端的外壁上切削加工有插接段以形成所述插口。在本技术中,所述承口由一熔接在管体一端上的第一管接头形成,所述插口由管体的另一端形成或者是熔接在管体另一端上可插入第一管接头中的第二管接头形成。在本技术中,所述管体包括由板带螺旋缠绕连接形成的管道主体、包裹在管道主体外壁上的连接层,所述增强结构设于连接层的外壁上。在本技术中,所述纤维增强层包括包裹在管体外表面上的纤维层、包裹在纤维层外且可局部插入到凹槽一和凹槽二中的材料增强层。在本技术中,所述纤维增强层上设有分别嵌入凹槽一和凹槽二中的插接部一和插接部二。在本技术中,多个第一连接区或/和多个第二连接区沿管体轴向螺旋排列分布在管体的外表面上。在本技术中,沿螺旋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区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区或/和沿螺旋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区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区。在本技术中,多个第一连接区沿管体周向环形布置形成第一凹槽环形阵列,多个第二连接区沿管体周向环形布置形成第二凹槽环形阵列。在本技术中,沿管体周向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区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区或/和沿管体周向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区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管体上设有可增强与纤维增强层连接稳定性的增强结构,通过增强结构中倾斜方向相反设置的凹槽一与凹槽二,使凹槽一与凹槽二形成内八字形或外八字形结构,当纤维增强层局部嵌入到凹槽一与凹槽二内时,利用凹槽一与凹槽二相对倾斜锁住纤维增强层,使纤维增强层嵌入到凹槽一与凹槽二的部分不可脱出,从而保证纤维增强层与管体之间的稳定性,极大地提高了管体的防腐防氧化性能以及增加了刚度、强度、抗冲击性能。同时,管体的两端可分别设有承口和插口,便于管道之间的布置连接,而且承口和插口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不同的结构,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2为型槽一和插接段的结构示意;图3为第一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4为凹槽一和凹槽二的第一种布置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凹槽一和凹槽二的第一种布置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凹槽一和凹槽二的第二种布置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凹槽一和凹槽二的第二种布置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照图1~3,一种纤塑增强复合缠绕管的承接结构,包括管体1和包裹在管体1外表面上的纤维增强层2,所述管体1上设有可增强与纤维增强层2连接稳定性的增强结构,所述增强结构包括错开分布在管体1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一连接区10和多个第二连接区20,第一连接区10和第二连接区20的具体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而定。第一连接区10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凹槽一3,第二连接区20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凹槽二4,所述凹槽一3和凹槽二4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纤维增强层2的内壁局部嵌入凹槽一3和凹槽二4中,以使纤维增强层2稳定的固定连接包裹在管体1外表面上。另外,所述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承口5和插口6,以便于复合缠绕管之间连接或与其它管道连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管体1一端的内壁上切削加工有型槽一30,以形成所述承口5,并在管体1另一端的外壁上切削加工有插接段40以形成所述插口6,以实现复合缠绕管之间连接或与其它管道连接的目的,而且复合缠绕管之间连接连接后,其连接处无外凸,便于使用者在其连接处上加设防水、防脱结。当然,限于上述结构,其还可以是所述承口5由一熔接在管体1一端上的第一管接头50形成,所述插口6由管体1的另一端形成或者是熔接在管体1另一端上可插入第一管接头50中的第二管接头形成,插口6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可根据实际而定。以上两种方式都可以形成承口5和插口6,使两根缠绕管之间或缠绕管与其它管道进行插接配合,完成管道的连接;当然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的设置结构,还可以是其它一些可以实现相同目的的结构。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管体1包括由板带螺旋缠绕连接形成的管道主体11、包裹在管道主体11外壁上的连接层12,所述增强结构设于连接层12的外壁上,通过连接层12与管体1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增强缠绕波纹管的强度。所述管道主体11和连接层12由同种材料制作而成,其制作过程如下:取一部分管材原料加热融化,倒入模具内冷却成为板带,然后再将板带螺旋缠绕连接形成管道主体11;取剩余部分管材原料加热融化并浇淋在管道主体11上,然后用一压轮抹平管道主体11上的管材原料形成包裹在管道主体11上的连接层12,并且压轮在抹平管材原料时,同时利用压轮自身上的正刀部和反刀部在直接加工有凹槽一3和凹槽二4,从而形成有设置在管体1上的所述增强结构。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纤维增强层2包括包裹在管体1外表面上的纤维层21、包裹在纤维层21外且可局部插入到凹槽一3和凹槽二4中的材料增强层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层21包裹在管体1外表面上,以便于材料增强层22直接把纤维层21固定在管体1外表面上。另外,所述纤维增强层2上设有分别嵌入凹槽一3和凹槽二4中的插接部一23和插接部二24,以完成纤维增强层2与管体1之间的连接。纤维增强层2制作过程如下:先将纤维层21包裹在连接层12的外壁上,然后将树脂加热融化并铺在纤维层21上,此时树脂包裹住纤维层21,并且融化后部分的树脂可以渗入到凹槽一3和凹槽二4中并在冷却凝固后形成插接部一23和插接部二24,进而提高纤维增强层2连接的稳定性。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纤维层21为一层或多层,具体可以根据用户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塑增强复合缠绕管的承接结构,包括管体(1)和包裹在管体(1)外表面上的纤维增强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设有可增强与纤维增强层(2)连接稳定性的增强结构,所述增强结构包括错开分布在管体(1)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一连接区(10)和多个第二连接区(20),第一连接区(10)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凹槽一(3),第二连接区(20)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凹槽二(4),所述凹槽一(3)和凹槽二(4)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纤维增强层(2)的内壁局部嵌入凹槽一(3)和凹槽二(4)中,所述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承口(5)和插口(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塑增强复合缠绕管的承接结构,包括管体(1)和包裹在管体(1)外表面上的纤维增强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设有可增强与纤维增强层(2)连接稳定性的增强结构,所述增强结构包括错开分布在管体(1)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一连接区(10)和多个第二连接区(20),第一连接区(10)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凹槽一(3),第二连接区(20)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凹槽二(4),所述凹槽一(3)和凹槽二(4)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纤维增强层(2)的内壁局部嵌入凹槽一(3)和凹槽二(4)中,所述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承口(5)和插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塑增强复合缠绕管的承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一端的内壁上切削加工有型槽一(30)以形成所述承口(5),所述管体(1)另一端的外壁上切削加工有插接段(40)以形成所述插口(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塑增强复合缠绕管的承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口(5)由一熔接在管体(1)一端上的第一管接头(50)形成,所述插口(6)由管体(1)的另一端形成或者是熔接在管体(1)另一端上可插入第一管接头(50)中的第二管接头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塑增强复合缠绕管的承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包括由板带螺旋缠绕连接形成的管道主体(11)、包裹在管道主体(11)外壁上的连接层(12),所述增强结构设于连接层(12)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塑增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亮张亚峰梁伟恒魏朝科潘志锋邹奇闫丽兵潘运河唐杰祥郭忠山江志贤梁尧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纤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