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分流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8956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分流控制装置,包括:三通阀门主体;分流组件,其包括主阀杆、副阀杆、轻度污水阀塞、重度污水阀塞,所述主阀杆螺接密封安装于所述分流控制口,所述主阀杆设置于所述十字形管路的纵向管路,所述主阀杆的伸出端形成把手、伸入端连接所述轻度污水阀塞,所述副阀杆设置于所述十字形管路的横向管路,所述副阀杆的一端与所述主阀杆活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重度污水阀塞,所述轻度污水出口上游设有滤网;其中,转动所述主阀杆于使所述轻度污水阀塞与所述重度污水阀塞不同时闭合所述轻度污水出口或重度污水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程度污水分流处理,解决降雨初期雨水、地面清洗、污水雨水混排污染自然水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分流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污染防治设备。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分流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降雨初期,雨水将市政道路的大体积污染物冲刷至排水沟形成初步拦截,但小体积污染物会易被雨水携带进入自然水体,如果不进行进一步拦截,增大了污染。另外,降雨初期和后期的雨水受污染程度含量不同,合流排放增加了污水厂的负荷,降低了污水厂的处理效率。污水分流是减轻城市污水对自然水体污染、完善城市污水排放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三通阀门能够改变介质流向,但仅仅能够实现闭合切换开关,不具有进一步精确操控污水分流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分流控制装置,其能够实现不同程度污水分流处理,解决降雨初期雨水、地面清洗、污水雨水混排污染自然水体的问题。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污水分流控制装置,包括:三通阀门主体,其具有污水入口、轻度污水出口、重度污水出口、分流控制口,所述三通阀门主体内部形成十字形管路;分流组件,其包括主阀杆、副阀杆、轻度污水阀塞、重度污水阀塞,所述主阀杆螺接密封安装于所述分流控制口,所述主阀杆设置于所述十字形管路的纵向管路,所述主阀杆的伸出端形成把手、伸入端连接所述轻度污水阀塞,所述副阀杆设置于所述十字形管路的横向管路,所述副阀杆的一端与所述主阀杆活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重度污水阀塞,所述轻度污水出口上游设有滤网;其中,转动所述主阀杆于使所述轻度污水阀塞与所述重度污水阀塞不同时闭合所述轻度污水出口或重度污水出口。优选的是,还包括:垫块,其固接于所述三通阀门主体的分流控制口,所述垫块轴向贯通所述十字形管路,所述垫块依次包括安装段、螺接段、配重段与封闭段,所述螺接段具有与所述主阀杆配合的螺纹,所述配重段装载有配重块。优选的是,所述螺接段的两端均设有密封垫圈。优选的是,还包括:固定螺母,其通过支架安装于所述三通阀门主体的轻度污水出口上游,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主阀杆螺接,所述滤网外接于所述固定螺母、内接于所述三通阀门主体内壁。优选的是,所述主阀杆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副阀杆活动穿设于所述通孔,实现所述副阀杆与所述主阀杆活动连接,所述副阀杆与所述重度污水阀塞的连接处设有压套,所述副阀杆的外部套设有压簧,其弹性力使所述重度污水阀塞贴合所述三通阀门主体内壁转动,所述重度污水出口位于转动路径上。优选的是,所述重度污水出口邻接设有保护槽,所述保护槽的宽度、深度配合所述重度污水阀塞,所述压簧的弹性力使所述重度污水阀塞伸入所述保护槽或闭合所述重度污水出口、所述压套贴合所述三通阀门主体内壁转动。优选的是,所述保护槽的长度设置为:所述重度污水阀塞转动至被所述保护槽末端止挡时,所述主阀杆转动至所述轻度污水阀塞闭合所述轻度污水出口。优选的是,所述压簧外部罩设有伸缩套筒。优选的是,所述主阀杆的外周设有限位块,所述十字形管路的纵向管路倾斜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宽度、深度配合所述限位块,所述限位槽的长度设置为:所述限位块转动至被所述限位槽始端止挡时,所述主阀杆转动至所述轻度污水阀塞闭合所述轻度污水出口,所述限位块转动至被所述限位槽末端止挡时,所述副阀杆转动至所述重度污水阀塞闭合所述重度污水出口。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通过设置分流控制口安装分流组件,主阀杆在转动过程实现靠近/远离轻度污水出口,同时副阀杆随主阀杆转动过程实现靠近/远离重度净水出口,三通阀门主体内部通过设置滤网实现污染物分离,实现不同程度污水分流处理,解决降雨初期雨水、地面清洗、污水雨水混排污染自然水体的问题;第二、主阀杆安装于分流控制口,主阀杆于三通阀门主体可以通过螺旋连接的方式,为了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可以通过密封垫圈避免泄漏,主阀杆端部设置轻度污水阀塞,主阀杆转动行进至极限位置,轻度污水阀塞旋入轻度污水出口实现堵塞闭合,主阀杆与副阀杆活动连接,副阀杆能够相对主阀杆实现横向移动,副阀杆转动行进至极限位置,重度污水阀塞伸入重度污水出口实现堵塞闭合,滤网可以预留安装轴承的空间,供主阀体穿过,滤网内接于三通阀门主体内部,可以直接固接,也可以通过支架固接;第三、垫块的设置延长了主阀杆的伸出长度,避免在有限的十字形管路分布较多结构,安装段与封闭段的作用分别为安装、封闭,封闭段可以设置轴承供主阀杆穿过,螺接段与主阀杆外周的螺纹配合,实现螺接,配重段可以采用高比重块,例如不锈钢,提高稳固性;增设密封垫圈提高密封性,防止泄漏;设置固定螺母使主阀杆转动穿过,一方面提供纵向导向,另一方面便于安装滤网,形成较好的固定、拦截作用;第四、通过设置通孔实现副阀杆的横向导向与活动连接,压套固接于副阀杆限定了压簧的压缩长度,压簧的弹性力使压套尽可能远离主阀杆,即主阀杆在转动时,副阀杆相较于主阀杆将重度污水阀塞贴合三通阀门主体内壁转动,当转动至重度污水出口时,压簧的弹性力将重度污水阀塞送入重度污水出口;通过设置保护槽保护重度污水阀塞,保护槽的宽度略大于重度污水阀塞,深度略深于重度污水阀塞,避免其在转动过程中磨损导致漏液,压簧的弹性力使其在转动过程中,伸入保护槽,或者闭合重度污水出口;保护槽的长度设置为始端起于重度污水出口,末端终于轻度污水阀塞闭合轻度污水出口,使重度污水阀塞在转动过程得到保护;第五、伸缩套筒可以采用内外套筒滑动密封的方式,保护弹簧;限位块随主阀杆转动,限位块与限位槽配合,限位槽的宽度略大于限位块,深度略深于限位块,避免其在转动过程中磨损,限位槽的长度设置为始端起于轻度污水阀塞闭合轻度污水出口,末端终于重度污水阀塞闭合重度污水出口重度污水阀塞闭合重度污水出口,限制主阀杆的转动路径,确保精确的快速切换。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分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三通阀门主体,其具有污水入口、轻度污水出口、重度污水出口、分流控制口,所述三通阀门主体内部形成十字形管路;/n分流组件,其包括主阀杆、副阀杆、轻度污水阀塞、重度污水阀塞,所述主阀杆螺接密封安装于所述分流控制口,所述主阀杆设置于所述十字形管路的纵向管路,所述主阀杆的伸出端形成把手、伸入端连接所述轻度污水阀塞,所述副阀杆设置于所述十字形管路的横向管路,所述副阀杆的一端与所述主阀杆活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重度污水阀塞,所述轻度污水出口上游设有滤网;/n其中,转动所述主阀杆于使所述轻度污水阀塞与所述重度污水阀塞不同时闭合所述轻度污水出口或重度污水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分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通阀门主体,其具有污水入口、轻度污水出口、重度污水出口、分流控制口,所述三通阀门主体内部形成十字形管路;
分流组件,其包括主阀杆、副阀杆、轻度污水阀塞、重度污水阀塞,所述主阀杆螺接密封安装于所述分流控制口,所述主阀杆设置于所述十字形管路的纵向管路,所述主阀杆的伸出端形成把手、伸入端连接所述轻度污水阀塞,所述副阀杆设置于所述十字形管路的横向管路,所述副阀杆的一端与所述主阀杆活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重度污水阀塞,所述轻度污水出口上游设有滤网;
其中,转动所述主阀杆于使所述轻度污水阀塞与所述重度污水阀塞不同时闭合所述轻度污水出口或重度污水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分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垫块,其固接于所述三通阀门主体的分流控制口,所述垫块轴向贯通所述十字形管路,所述垫块依次包括安装段、螺接段、配重段与封闭段,所述螺接段具有与所述主阀杆配合的螺纹,所述配重段装载有配重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分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接段的两端均设有密封垫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分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螺母,其通过支架安装于所述三通阀门主体的轻度污水出口上游,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主阀杆螺接,所述滤网外接于所述固定螺母、内接于所述三通阀门主体内壁。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珏聂志凌李春盛王永利付文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