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驱动装置和齿轮泵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885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0
齿轮泵驱动装置和齿轮泵。齿轮泵驱动装置包括:微处理器单元;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单元的电机正转刹车控制引脚、电机反转刹车控制引脚和电机使能脚;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第一驱动器与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连接形成第一半桥驱动电路,第二驱动器与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连接形成第二半桥驱动电路;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正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和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第一电阻的负端接地;电流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控制电路的电流,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单元的检测端。齿轮泵驱动装置能够实现对齿轮泵转速变慢或卡泵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泵驱动装置和齿轮泵
本技术涉及齿轮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轮泵驱动装置和齿轮泵。
技术介绍
齿轮泵在应用中,主要通过外部驱动的方式,用于液体的输送或是加压。在应用中,因为各种的原因,会导致液体变稠甚至固化。这样,就会导致齿轮泵转动变慢,甚至卡泵。目前,齿轮泵驱动装置直接接在电源上,没有控制线路,齿轮泵本身没有检测装置,不知道输送的液体性质发生了变化,无法告知外部的驱动装置,这样外部驱动装置继续工作而损坏外部驱动装置或是齿轮泵,这样就直接导致设备的损坏和维修成本的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齿轮泵驱动装置,以实现对致齿轮泵转动变慢或者卡泵情况的检测,并且实现及时的反馈控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齿轮泵驱动装置,包括:微处理器单元;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单元的电机正转刹车控制引脚、电机反转刹车控制引脚和电机使能脚;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与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连接形成第一半桥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器与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连接形成第二半桥驱动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正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负端接地;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流,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单元的检测端。可选的,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组成双限比较器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双限比较器电路的其中一个正相输入端。可选的,所述双限比较器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端之间具有第二电阻。可选的,所述电机正转刹车控制引脚、电机反转刹车控制引脚和电机使能脚与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之间具有光耦合器。可选的,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单元的检测端之间具有光耦合器。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为NMOS场效应管。可选的,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滤波电路。可选的,所述第一半桥驱动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组桥的两个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二半桥驱动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组桥的两个整流二极管。可选的,所述第一电阻为0.1Ω,所述第二电阻为1k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齿轮泵,包括如上所述的齿轮泵驱动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在齿轮泵驱动装置增加电流检测(电流检测电路)和控制线路(控制电路),使得当齿轮泵输送的液体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变稠甚至固化时,在驱动装置驱动马达转动的状态下,如果发生齿轮泵转速变慢或者卡泵的情况,驱动装置的电流检测线路会检测到相应的电流急剧变大,电流检测线路检测到电流变大后,反馈给驱动装置的控制线路,驱动装置的控制线路瞬间断开驱动装置的供电电源,以停止马达转动,达到保护驱动装置和齿轮泵的目的。进一步的,本技术技术方案能够减少设备的损坏以及降低设备的返修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齿轮泵驱动装置第一部分的电路图;图2是实施例中齿轮泵驱动装置第二部分的电路图;图3是实施例中齿轮泵驱动装置第三部分的电路图;图4是实施例中齿轮泵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加清楚的表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齿轮泵驱动装置,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3,包括:微处理器单元(未示出);控制电路(包括图1和图2所示电路),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单元的电机正转刹车控制引脚、电机反转刹车控制引脚和电机使能脚;具体的,如图1,控制电路的输入端TIM1_PWM3_P连接微处理器单元(未示出)的电机正转刹车控制引脚;控制电路的输入端TIM1_PWM4_R连接微处理器单元(未示出)的电机反转刹车控制引脚;控制电路的输入端MOTOR_ON/OFF连接微处理器单元(未示出)的电机使能脚;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器U1和第二驱动器U2,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器U1与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连接形成第一半桥驱动电路(结合参考图1),第二驱动器U2与第三开关管Q3和第四开关管Q4连接形成第二半桥驱动电路(结合参考图1);结合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右侧的引脚符号和图2左侧的引脚符号是对应的;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46,如图2,第一电阻R46的正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Q2输出端和第四开关管Q4输出端,第一电阻R46的负端接地,第一电阻R46用于配合实现300V第一电压的输出(图2所示,为300V,分别在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三开关管Q3的相应节点输出);电流检测电路,如图3,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显示为图2中的输出节点DR,为图3中的输入节点DR,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图1和图2所示控制电路的电流,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单元(未示出)的检测端。请继续参考图3,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U10-A和第二比较器U10-B,第一比较器U10-A和第二比较器U10-B组成双限比较器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双限比较器电路的其中一个正相输入端,具体为连接在第一比较器U10-A的正相输入端(也意味着连接在第二比较器U10-B的反相输入端)。如图3,电流检测电路的参考电压REF连接在第一比较器U10-A的反相输入端,亦即第二比较器U10-B的正相输入端。请继续参考图3,双限比较器电路与控制电路输出端之间具有第二电阻R36。如图1电机正转刹车控制引脚、电机反转刹车控制引脚和电机使能脚与第一驱动器U1和第二驱动器U2之间具有光耦合器,对应的三个光耦合器分别为光耦合器U5、光耦合器U3和光耦合器U4。第一驱动器U1和第二驱动器U2型号均可以为IR2104S。光耦合器U5、光耦合器U3和光耦合器U4型号可以为EL1019。光耦合器U5、光耦合器U3和光耦合器U4的发光器件正端分别连接电阻R23、电阻R22和电阻R21,从而连接至3.3V的供电电压,负端接地。对于光耦合器U5和第二驱动器U2,它们之间的连接结构还包括:供电电压(图1所示,为12V)通过电阻R47连接光耦合器U5的其中一个引脚,供电电压通过电阻R19连接光耦合器U5的感光输出引脚;供电电压还连接第二驱动器U2的1引脚,并且供电电压通过二极管D11连接第二驱动器U2的8引脚;供电电压还通过并联的电容C12和电容C13接地。对于光耦合器U3和第一驱动器U1,它们之间的连接结构还包括:供电电压(图1所示,为12V)通过电阻R35连接光耦合器U3的其中一个引脚,供电电压通过电阻R17连接光耦合器U3的感光输出引脚;供电电压还连接第一驱动器U1的1引脚,并且供电电压通过二极管D10连接第一驱动器U1的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微处理器单元;/n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单元的电机正转刹车控制引脚、电机反转刹车控制引脚和电机使能脚;/n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与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连接形成第一半桥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器与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连接形成第二半桥驱动电路;/n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正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负端接地;/n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流,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单元的检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处理器单元;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单元的电机正转刹车控制引脚、电机反转刹车控制引脚和电机使能脚;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与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连接形成第一半桥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器与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连接形成第二半桥驱动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正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负端接地;
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流,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单元的检测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组成双限比较器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双限比较器电路的其中一个正相输入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限比较器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端之间具有第二电阻。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辉来范鸿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乐人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