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攀爬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攀爬脚手架。
技术介绍
脚手架是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一种临时性的建筑工具。其主要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它的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脚手架分为大型的和小型的,对于一些室内装修或者一些施工高度不高的地方,一般采用折叠的小型脚手架,脚手架是进行拆解开的,在需要的时候再进行组装,一般都是需要组装成多层,但是组装的时候,需要双人配合,下面的人员向上递送踏板,对脚手架的升降非常不便。为了对脚手架进行调节升降,现有的也有多种可以调节升降的脚手架,在调节的时候,一般都是在攀爬之前进行调节,调节到合适高度后再进行攀爬脚手架,这样在操作人员攀爬到脚手架上之后,如果高度不够,需要再从脚手架上下来进行调节高度,操作不便,不易单人完成,并且调节升降一般为卡扣的方式,调节升降也不易操作,影响对脚手架升降的快速调节,并且频繁攀爬脚手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攀爬脚手架,所述攀爬脚手架俯视呈长方形,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轮(1)、第一卡块(2)、第一卡环(3)、第一爬梯(4)、第一旋转杆(5)、第一插杆(6)、第一螺旋弹簧(7)、第一滑板(8)、第一升降梯(9)、第一转轴(10)、第一挂钩(11)、踏板(12)、第一拉绳(13)、转杆(14)、挡块(15)、手柄(16)、第二挂钩(17)、第二升降梯(18)、第二转轴(19)、第二爬梯(20)、第二插杆(21)、第二旋转杆(22)、第二卡环(23)、第二卡块(24)、第二螺旋弹簧(25)、第二滑板(26)、第三转轴(27)、第二拉绳(28)和连接布(29),所述第一爬梯(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攀爬脚手架,所述攀爬脚手架俯视呈长方形,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轮(1)、第一卡块(2)、第一卡环(3)、第一爬梯(4)、第一旋转杆(5)、第一插杆(6)、第一螺旋弹簧(7)、第一滑板(8)、第一升降梯(9)、第一转轴(10)、第一挂钩(11)、踏板(12)、第一拉绳(13)、转杆(14)、挡块(15)、手柄(16)、第二挂钩(17)、第二升降梯(18)、第二转轴(19)、第二爬梯(20)、第二插杆(21)、第二旋转杆(22)、第二卡环(23)、第二卡块(24)、第二螺旋弹簧(25)、第二滑板(26)、第三转轴(27)、第二拉绳(28)和连接布(29),所述第一爬梯(4)和第二爬梯(20)相对设置于所述攀爬脚手架两侧,所述万向轮(1)为两对,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爬梯(4)和第二爬梯(20)底部支脚上,所述第一转轴(10)安装于所述第一爬梯(4)侧面顶端,所述第一卡块(2)焊接于所述第一爬梯(4)侧面底端,所述第二转轴(19)安装于所述第二爬梯(20)侧面顶端,所述第二卡块(24)焊接于所述第二爬梯(20)侧面底端,所述第二旋转杆(22)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转轴(10),所述第二卡环(23)设于所述第二旋转杆(22)另一端,所述第二旋转杆(22)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卡环(23)连接于所述第二卡块(24)上,所述第一旋转杆(5)一端铰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19),所述第一卡环(3)设于所述第一旋转杆(5)另一端,所述第一旋转杆(5)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卡环(3)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块(2)上,所述第一旋转杆(5)与第二旋转杆(22)中部铰接连接有第三转轴(27),所述第一爬梯(4)内部套有第一升降梯(9),所述第二爬梯(20)内部套有第二升降梯(18),所述第一升降梯(9)和第二升降梯(18)上侧对称设有踏板(12),所述踏板(12)之间连接有连接布(29),所述踏板(12)分别与第一升降梯(9)和第二升降梯(1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11)和第二挂钩(17),所述踏板(12)中部套有转杆(14),所述转杆(14)顶端固定安装有手柄(16),所述转杆(14)表面上侧固定套装有挡块(15),所述第一爬梯(4)左侧设有第一滑板(8),所述第一滑板(8)与第一爬梯(4)之间均匀连接有第一螺旋弹簧(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然,黄瑜,罗峰,王超,胡桂宝,杜立春,蒋剑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