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装修用便于调节高度的建筑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89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5
一种室内装修用便于调节高度的建筑平台,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安装有两组正对设置的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包括若干剪叉架,所述剪叉架包括两组中部铰接的剪叉臂;同一所述升降支架的若干所述剪叉架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两组所述剪叉架首尾铰接;两组所述升降支架上的铰接点分别一一正对设置,且正对的铰接点之间均共同连接有同步轴;两组所述升降支架最上端的两组所述剪叉架共同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两组所述升降支架上端共同连接有驱动两组所述升降支架伸长或缩短的驱动机构。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所需作业的高度随时调整室内建筑平台的高度,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装修用便于调节高度的建筑平台
本申请涉及室内装修工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装修用便于调节高度的建筑平台。
技术介绍
施工人员在进行室内装修施工时,通常需要借助室内建筑平台,施工人员常用的室内建筑平台有脚手架。相关技术中的脚手架一般包括若干竖直支撑放置在地面上的垂直杆,相邻两根垂直杆的上端之间共同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水平杆,相邻两根垂直杆之间还共同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斜杆,若干垂直杆的上端共同可拆卸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底板。当施工人员安装好脚手架后,站立在脚手架底板的上端面进行作业。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相关技术中的脚手架的底板高度一般不能被调节,即使脚手架的底板高度可调,施工人员也需要先将脚手架的底板拆卸下来后再重新将脚手架的底板安装在更高的位置,使得调整的过程较麻烦,降低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因此上述脚手架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所需作业的高度随时调整室内建筑平台的高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室内装修用便于调节高度的建筑平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室内装修用便于调节高度的建筑平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室内装修用便于调节高度的建筑平台,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安装有两组正对设置的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包括若干剪叉架,所述剪叉架包括两组中部铰接的剪叉臂;同一所述升降支架的若干所述剪叉架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两组所述剪叉架首尾铰接;两组所述升降支架上的铰接点分别一一正对设置,且正对的铰接点之间均共同连接有同步轴;两组所述升降支架最上端的两组所述剪叉架共同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两组所述升降支架上端共同连接有驱动两组所述升降支架伸长或缩短的驱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工人员需要攀爬到较高的位置进行室内施工时,先将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室内建筑平台移动至需要进行施工的位置,然后施工人员通过操作驱动机构控制升降支架伸长,使得顶板将施工人员抬升至适合施工人员进行作业的高度,此时工作人员可以站立在顶板上进行作业。若在施工人员作业的过程中,作业的高度发生改变,施工人员也可以随时通过操作驱动机构控制升降支架进行伸长或缩短,从而调整顶板的高度,使得顶板保持在适宜施工人员进行作业的高度。待作业结束后,施工人员通过操作驱动丝杆使得升降支架缩短,直至顶板下降到最低位置,施工人员即可将上述室内建筑平台进行收纳,以便下一次使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所需作业的高度随时调整室内建筑平台的高度,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优选的,位于两组所述升降支架最上方的两组同步轴中的其中一组水平贯穿开设有通孔,另一组水平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孔共同插接的驱动丝杆,所述驱动丝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丝杆的外周面凸出固定有两组与所述驱动丝杆的轴线共线的圆柱形限位块,两组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开设有所述通孔的所述同步轴两侧,且均与所述同步轴的外周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工人员需要使顶板上升时,转动驱动丝杆,此时与驱动丝杆螺纹连接的同步轴和与驱动丝杆插接的同步轴相互靠近,使得任一剪叉架的两组剪叉臂远离两者铰接点的一端均相互靠近,进而使得升降支架伸长,顶板上升。当施工人员需要使顶板下降时,反转驱动丝杆,此时与驱动丝杆螺纹连接的同步轴和与驱动丝杆插接的同步轴相互远离,使得任一剪叉架的两组剪叉臂远离两者铰接点的一端均相互远离,进而使得升降支架缩短,顶板下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所需作业的高度随时调整室内建筑平台的高度,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上端面中部竖直贯穿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伸出所述插孔,所述转轴的下端伸出所述插孔的部分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驱动丝杆的外周面上同轴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室内较高位置的施工时,可以先将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室内建筑平台移动至需要施工的位置,然后站立在顶板的上端面,通过转动转轴,即可实现升降机构的伸缩,从而实现顶板的升降。即使在施工人员施工的过程中,作业的高度发生改变,施工人员也能随时通过转动转轴来控制升降机构的伸缩,进而控制顶板的升降,使得顶板保持在适宜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高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所需作业的高度随时调整室内建筑平台的高度,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上端伸出所述插孔,所述转轴的上端伸出所述插孔的部分同轴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轴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盘的直径大于转轴的直径,使得施工人员转动转轴的力臂更长,进而使得施工人员转动转轴更省力。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为实心圆盘,所述转盘的圆周边缘均倒有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盘为实心圆盘,当施工人员站立在顶板的上端面进行作业时,若施工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觉得累,可以暂坐在转盘上休息片刻,或者可以坐在转盘上继续进行作业。由于转盘的圆周边缘均倒有圆角,使得在施工人员转动圆盘的过程中不易被转盘的圆周边缘划伤,也使得当施工人员坐在转盘上时不易被转盘的圆周边缘划伤,提高了转盘在施工人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优选的,所述转盘靠近所述顶板的端面开设有施力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工人员需要转动转盘时,可以先将手指伸入转盘下端面的施力槽内,然后再转动转盘,使得施工人员在转动转盘时手不易打滑,进而使得施工人员可以稳定地转动转轴,实现升降支架的伸缩,从而实现顶板的升降。优选的,所述施力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若干所述施力槽绕所述转盘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盘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绕转盘轴线圆周均匀分布的施力槽,使得无论施工人员站立在顶板上端面的什么位置,都可以通过将手伸入转盘下端面的施力槽去转动转盘,便于施工人员转动转盘,提高了转盘的使用灵活性。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上端面粘接固定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覆盖所述顶板的上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顶板的上端面铺设有橡胶垫,橡胶垫的材质较粗糙,摩擦力较大,使得当施工人员站立在顶板的上端面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不易滑倒而受伤,减少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受伤的风险。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底板上安装有两组正对设置的升降支架,在两组升降支架上正对的铰接点之间均共同连接有同步轴,在两组升降支架上共同连接有顶板,且在两组升降支架的上端共同连接有驱动机构,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操作驱动机构控制两组升降支架的伸缩,进而控制顶板的升降,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所需作业的高度随时调整顶板的高度,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2.通过在顶板的上端面铺设有橡胶垫,且橡胶垫覆盖顶板的上端面,当施工人员站立在顶板的上端面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不易滑倒而受伤,减少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受伤的风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装修用便于调节高度的建筑平台,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端安装有两组正对设置的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包括若干剪叉架(1),所述剪叉架(1)包括两组中部铰接的剪叉臂(11);同一所述升降支架的若干所述剪叉架(1)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两组所述剪叉架(1)首尾铰接;两组所述升降支架上的铰接点分别一一正对设置,且正对的铰接点之间均共同连接有同步轴(14);两组所述升降支架最上端的两组所述剪叉架(1)共同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3);两组所述升降支架上端共同连接有驱动两组所述升降支架伸长或缩短的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装修用便于调节高度的建筑平台,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端安装有两组正对设置的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包括若干剪叉架(1),所述剪叉架(1)包括两组中部铰接的剪叉臂(11);同一所述升降支架的若干所述剪叉架(1)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两组所述剪叉架(1)首尾铰接;两组所述升降支架上的铰接点分别一一正对设置,且正对的铰接点之间均共同连接有同步轴(14);两组所述升降支架最上端的两组所述剪叉架(1)共同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3);两组所述升降支架上端共同连接有驱动两组所述升降支架伸长或缩短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修用便于调节高度的建筑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两组所述升降支架最上方的两组同步轴(14)中的其中一组水平贯穿开设有通孔,另一组水平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孔共同插接的驱动丝杆(15),所述驱动丝杆(15)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丝杆(15)的外周面凸出固定有两组与所述驱动丝杆(15)的轴线共线的圆柱形限位块(16),两组所述限位块(16)分别位于开设有所述通孔的所述同步轴(14)两侧,且均与所述同步轴(14)的外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装修用便于调节高度的建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的上端面中部竖直贯穿开设有插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林奕武何仁璋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新城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