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可移动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62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可移动扶手,包括底盘,所述扶手的外侧设置有磨砂把套,所述磨砂把套的外侧设置有荧光贴。该室内可移动扶手,将扶手的结构设计成L型结构,同时在底盘上设置有四组孔位,可以满足不同体位的使用需求,同时结构更加稳定,在扶手外侧设置有磨砂把套可以使得扶手在接触时,手感更加柔软不冰冷,同时抓握起来更加牢靠,荧光贴可以在夜间使用时,不用开灯就可以看见扶手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实用性,将底盘上端装置有防滑纹路,增加使用者与底盘之间接触的摩擦力,防止摔倒,同时底盘四周设置有橡胶圈,可以增加底盘在放置的时候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扶手晃动,脚轮可以将扶手自由移动,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可移动扶手
本技术涉及扶手
,具体为一种室内可移动扶手。
技术介绍
扶手是通常设置在楼梯、栏板、阳台等处的兼具实用和装饰的凸起物,是栏杆或栏板上沿供人手扶的构件,作行走时依扶之用,形式可随意设计,但宽度以能手握舒适为原则。然而,现有的扶手过于笨重不方便移动,同时普通扶手之间连接的钢管表面冰冷,触摸手感不好同时还容易打滑,导致从扶手上摔倒,同时普通扶手的底板与地面相接触时摩擦力较小,容易打滑,导致扶手侧翻,使得使用人员受伤,同时扶手位置没有设置荧光贴,夜间使用时看不清楚,导致夜间使用时的安全性不高,大大降低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可移动扶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扶手过于笨重不方便移动,同时普通扶手之间连接的钢管表面冰冷,触摸手感不好同时还容易打滑,导致从扶手上摔倒,同时普通扶手的底板与地面相接触时摩擦力较小,容易打滑,导致扶手侧翻,使得使用人员受伤,同时扶手位置没有设置荧光贴,夜间使用时看不清楚,导致夜间使用时的安全性不高,大大降低了实用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可移动扶手,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固定座,所述底盘的边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底盘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脚轮固定座,所述脚轮固定座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脚轮,所述底盘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外立柱,所述底盘的上端位于第一外立柱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外立柱,所述底盘的上端位于第一外立柱的左侧设置有第三外立柱,所述第一外立柱、第二外立柱和第三外立柱与底盘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外立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立柱,所述第二外立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内立柱,所述第三外立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内立柱,所述第一内立柱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二内立柱和第三内立柱的外侧均设置有相同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内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接头,所述第二内立柱和第三内立柱的上端均设置有相同的第四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之间设置有扶手,所述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之间设置有相同的扶手,所述底盘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扶手的外侧设置有磨砂把套,所述磨砂把套的外侧设置有荧光贴。优选的,所述底盘的上端采用防滑纹路结构设计。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立柱与第一内立柱、第二外立柱和第二内立柱、第三外立柱与第三内立柱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外立柱、第二外立柱和第三外立柱之间大小相同规格一致,所述第一内立柱、第二内立柱和第三内立柱之间大小相同规格一致。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接头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三接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四接头设置有两个。优选的,所述扶手等间距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扶手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扶手之间构成L型结构。优选的,所述通孔等间距设置有四组,每组所述通孔呈三角形结构设置有三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室内可移动扶手,通过扶手、磨砂把套、荧光贴和通孔的设置,将扶手的结构设计成L型结构,同时在底盘上设置有四组孔位,可以满足不同体位的使用需求,同时结构更加稳定,在扶手外侧设置有磨砂把套可以使得扶手在接触时,手感更加柔软不冰冷,同时抓握起来更加牢靠,荧光贴可以在夜间使用时,不用开灯就可以看见扶手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实用性。2、该室内可移动扶手,通过底盘、橡胶圈和脚轮的设置,将底盘上端装置有防滑纹路,增加使用者与底盘之间接触的摩擦力,防止摔倒,同时底盘四周设置有橡胶圈,可以增加底盘在放置的时候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扶手晃动,脚轮可以将扶手自由移动,使用起来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盘;2、立柱固定座;3、橡胶圈;4、连接板;5、脚轮固定座;6、脚轮;7、第一外立柱;8、第二外立柱;9、第三外立柱;10、第一内立柱;11、第二内立柱;12、第三内立柱;13、第一接头;14、第二接头;15、第三接头;16、第四接头;17、扶手;18、通孔;19、磨砂把套;20、荧光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室内可移动扶手,包括底盘1,底盘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固定座2,底盘1的边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圈3,底盘1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脚轮固定座5,脚轮固定座5远离连接板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脚轮6,底盘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外立柱7,底盘1的上端位于第一外立柱7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外立柱8,底盘1的上端位于第一外立柱7的左侧设置有第三外立柱9,第一外立柱7、第二外立柱8和第三外立柱9与底盘1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第一外立柱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立柱10,第二外立柱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内立柱11,第三外立柱9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内立柱12,第一内立柱10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接头13,第二内立柱11和第三内立柱12的外侧均设置有相同的第二接头14,第一内立柱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接头15,第二内立柱11和第三内立柱12的上端均设置有相同的第四接头16,第一接头13和第二接头14之间设置有扶手17,第三接头15和第四接头16之间设置有相同的扶手17,底盘1的上端开设有通孔18,扶手17的外侧设置有磨砂把套19,磨砂把套19的外侧设置有荧光贴20。进一步的,底盘1的上端采用防滑纹路结构设计,增加使用者与底盘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摔倒。进一步的,第一外立柱7与第一内立柱10、第二外立柱8和第二内立柱11、第三外立柱9与第三内立柱12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第一外立柱7、第二外立柱8和第三外立柱9之间大小相同规格一致,第一内立柱10、第二内立柱11和第三内立柱12之间大小相同规格一致,增强扶手17结构的稳定性,使用起来更加安全。进一步的,第一接头13设置有一个,第二接头14设置有两个,第三接头15设置有一个,第四接头16设置有两个,通过不同的接头更好的将扶手17与立柱之间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扶手17等间距设置有两组,每组扶手17设置有两个,两个扶手17之间构成L型结构,与立柱之间形成相同的结构,将立柱连接的同时,提高扶手17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通孔18等间距设置有四组,每组通孔18呈三角形结构设置有三个,便于根据不同人的使用需求更换立柱之间的位置,满足不同的需求。工作原理:首先,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将第一外立柱7、第二外立柱8和第三外立柱9通过通孔18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将第一内立柱10插入第一外立柱7内,再将第二内立柱11安装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可移动扶手,包括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固定座(2),所述底盘(1)的边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圈(3),所述底盘(1)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脚轮固定座(5),所述脚轮固定座(5)远离连接板(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脚轮(6),所述底盘(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外立柱(7),所述底盘(1)的上端位于第一外立柱(7)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外立柱(8),所述底盘(1)的上端位于第一外立柱(7)的左侧设置有第三外立柱(9),所述第一外立柱(7)、第二外立柱(8)和第三外立柱(9)与底盘(1)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外立柱(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立柱(10),所述第二外立柱(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内立柱(11),所述第三外立柱(9)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内立柱(12),所述第一内立柱(10)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接头(13),所述第二内立柱(11)和第三内立柱(12)的外侧均设置有相同的第二接头(14),所述第一内立柱(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接头(15),所述第二内立柱(11)和第三内立柱(12)的上端均设置有相同的第四接头(16),所述第一接头(13)和第二接头(14)之间设置有扶手(17),所述第三接头(15)和第四接头(16)之间设置有相同的扶手(17),所述底盘(1)的上端开设有通孔(18),所述扶手(17)的外侧设置有磨砂把套(19),所述磨砂把套(19)的外侧设置有荧光贴(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可移动扶手,包括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固定座(2),所述底盘(1)的边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圈(3),所述底盘(1)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脚轮固定座(5),所述脚轮固定座(5)远离连接板(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脚轮(6),所述底盘(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外立柱(7),所述底盘(1)的上端位于第一外立柱(7)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外立柱(8),所述底盘(1)的上端位于第一外立柱(7)的左侧设置有第三外立柱(9),所述第一外立柱(7)、第二外立柱(8)和第三外立柱(9)与底盘(1)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外立柱(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立柱(10),所述第二外立柱(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内立柱(11),所述第三外立柱(9)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内立柱(12),所述第一内立柱(10)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接头(13),所述第二内立柱(11)和第三内立柱(12)的外侧均设置有相同的第二接头(14),所述第一内立柱(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接头(15),所述第二内立柱(11)和第三内立柱(12)的上端均设置有相同的第四接头(16),所述第一接头(13)和第二接头(14)之间设置有扶手(17),所述第三接头(15)和第四接头(16)之间设置有相同的扶手(17),所述底盘(1)的上端开设有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倩韩洪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尔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